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1098发布日期:2023-08-04 01:1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做完下肢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临床上下肢骨折病人在康复锻炼时大多使用助行器用于术后锻炼与恢复行走,助行器多用于需要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例如:骨科术后的老年人,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另外对于其他残疾人对步行时保持平衡没有信心的人群,也可使用助行器协助其行走。

2、患者在行走过程中,需要先将助行器移动至身前一定位置,然后抓住助行器,借力移动身体,为方便行走移动,现有的助行器常在底部设置有滚轮,方便患者对其进行移动,虽然滚轮方便了对助行器的移动,但是在患者借力移动身体过程中是需要助行器固定在原地的,所以需要防止滚轮在患者借力过程中移动或滑动。如申请号cn202020349939.x提出的一种助行器,通过患者对支撑板施加压力,可以使固定板和防滑垫与地面接触,使得底座更加稳固,可以避免底座发生侧滑和倾倒,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是该装置主要是针对助行器侧滑做出改进,而助行器更容易滑动的正向仍容易发生滑动。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滚轮式可以防止正向滑移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行器,拟解决现有滚轮式助行器存在的易发生正向滑移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助行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底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的深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架体还设置有握把,且所述握把连接有刹车线,所述刹车线连接刹车片,所述握把可控制刹车片压入所述刹车槽。

4、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架体底端滚轮移动架体,方便助行器移动,移动后,使用者借力移动身体时,可以通过握把带动刹车线,使刹车片压入滚轮刹车槽,使滚轮固定,刹车片压入刹车槽后,向前滚动刹车片与刹车槽的接触面会逐渐升高,助行器移动阻力逐渐增大,使助行器固定更稳定,方便助行器稳固借力移动。

5、优选的,所述握把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架体上端横杆处,所述握把还通过第一回弹件连接架体,所述握把远离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刹车线,所述刹车线通过若干组定滑轮连接刹车片,握把通过绕第一转轴转动带动刹车线,定滑轮可以使刹车线通过架体内部不同角度位置传动,第一回弹件可以保证松开握把时,握把回归原位,进而刹车线松开,使滚轮可以继续运动,方便助行器移动。

6、优选的,所述刹车线通过变向杆连接刹车片,所述变向杆共设置两组,且两组变向杆之间通过第二回弹件弹性连接,所述刹车线分为两条分别连接两组变向杆中部,所述变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架体,另一端连接刹车片,变向杆铰接于架体,通过刹车线的拉伸,绕铰接部转动,带动另一端刹车片,使刹车片压入或拔出刹车槽,第二回弹件可以保证刹车线放松时,撑开变向杆,使刹车片拔出,使滚轮可以移动。

7、优选的,所述架体共设置四组支撑脚,前两组支撑脚连接有两组滚轮,后两组支撑脚设置有脚托,移动助行器时,抬起后两组支撑脚,通过前两组支撑脚的滚轮移动,方便省力,放下固定时,后两组支撑脚脚托扩大抓地面积,防止助行器向后移动。

8、优选的,所述滚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架体支撑脚,滚轮直接转动设置于架体,结构简单有效。

9、优选的,所述架体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架体,所述固定件设置为插销,且位置对应于握把转动位置,固定件可以卡住握把,方便固定滚轮,不用一直捏住握把。

10、优选的,所述架体还设置有支撑板,使用固定件固定滚轮后,使用者可以临时坐于支撑板休息。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回弹件和第二回弹件采用弹簧结构,结构简单有效,保证回弹效果。

12、优选的,所述架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刹车线采用钢丝绳。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助行器借助滚轮移动,省力方便。

15、2.滚轮可以通过上端握把操控刹车,使用时方便有效。

16、3.滚轮刹车槽螺旋升高,保证助行器刹车后向前移动阻力逐渐增大,向后移动支撑脚脚托固定,助行器固定更加稳固,方便患者借力移动。

17、4.固定件可以固定刹车,解放双手。

18、5.固定后,可以坐于支撑板休息。



技术特征: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3),所述架体(3)底端设置有滚轮(1),所述滚轮(1)设置有刹车槽(11),所述刹车槽(11)的深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架体(3)还设置有握把(2),且所述握把(2)连接有刹车线(25),所述刹车线(25)连接刹车片(27),所述握把(2)可控制刹车片(27)压入所述刹车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通过第一转轴(23)转动设置在架体(3)上端横杆处,所述握把(2)还通过第一回弹件(22)连接架体(3),所述握把(2)远离第一转轴(23)一端固定连接刹车线(25),所述刹车线(25)通过若干组定滑轮(24)连接刹车片(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25)通过变向杆(26)连接刹车片(27),所述变向杆(26)共设置两组,且两组变向杆(26)之间通过第二回弹件(28)弹性连接,所述刹车线(25)分为两条分别连接两组变向杆(26)中部,所述变向杆(26)一端铰接于所述架体(3),另一端连接刹车片(27)。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共设置四组支撑脚,前两组支撑脚连接有两组滚轮(1),后两组支撑脚设置有脚托(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设置于架体(3)支撑脚。

6.根据权利要求1-3和5任一项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还设置有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设置于架体(3),所述固定件(21)设置为插销,且位置对应于握把(2)转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和5任一项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还设置有支撑板(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弹件(22)和第二回弹件(28)采用弹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3、5和8任一项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采用不锈钢材质,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刹车线(25)采用钢丝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助行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滚轮式助行器存在的易发生正向滑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架体,架体底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刹车槽,刹车槽为逐渐升高的螺旋面,架体还设置有握把,且握把连接有刹车线,刹车线连接刹车片,刹车片可压入所述刹车槽。本技术可以通过架体底端滚轮移动架体,方便助行器移动,移动后,使用者借力移动身体时,可以通过握把带动刹车线,使刹车片压入滚轮刹车槽,使滚轮固定,刹车片压入刹车槽后,向前滚动刹车片与刹车槽的接触面会逐渐升高,助行器移动阻力逐渐增大,使助行器固定更稳定,方便助行器稳固借力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均,叶玉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泸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