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

文档序号:35389116发布日期:2023-09-09 13:3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

本技术属于足趾拉伸,具体涉及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


背景技术:

1、针对一些脑血管意外后造成偏瘫后遗症的患者,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为了训练瘫痪肢体,恢复运动功能,患者需要经常性的对足趾进行拉伸训练,患者可以通过将脚部贴于地面并使用拉伸带将脚趾拉伸的方式完成对足趾的拉伸训练,但在拉伸过程中无法对拉伸角度进行控制,且患者无法得知康复进度,导致容易出现过度拉伸从而抽筋等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造成困扰,影响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具有患者在对足趾进行拉伸训练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拉伸角度,从而保证最终康复效果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支撑盘和右侧支撑盘,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切换块,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侧滑动连接有拉伸板,所述拉伸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带动绳,所述带动绳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带,所述拉伸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同步块,两个所述同步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所述同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切换块卡合于所述限位块。

3、其中,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槽,两个所述切换块通过所述贯穿槽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

4、其中,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同步块通过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

5、其中,所述拉伸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运动轴,所述运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

6、其中,所述左侧支撑盘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运动轴通过所述转动槽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伸板和拉伸带的配合,使得患者可以完成对足趾的拉伸训练,且通过限位块和切换块的配合,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拉伸最大角度,进而避免患者在足趾拉伸训练时拉伸角度过大导致出现抽筋等现象,且患者可以通过切换块位置的调整得知康复训练进度,进而达到稳定提升训练量的目的,保证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支撑盘和右侧支撑盘,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切换块,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侧滑动连接有拉伸板,所述拉伸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带动绳,所述带动绳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带,所述拉伸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同步块,两个所述同步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所述同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切换块卡合于所述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槽,两个所述切换块通过所述贯穿槽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同步块通过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运动轴,所述运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盘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运动轴通过所述转动槽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支撑盘。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足趾拉伸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下肢足趾拉伸训练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支撑盘和右侧支撑盘,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切换块,所述左侧支撑盘和所述右侧支撑盘内侧滑动连接有拉伸板,所述拉伸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带动绳,所述带动绳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带,所述拉伸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同步块,所述同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拉伸最大角度,进而避免患者在足趾拉伸训练时拉伸角度过大导致出现抽筋等现象,且患者可以通过切换块位置的调整得知康复训练进度,进而达到稳定提升训练量的目的,保证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荣,高伟伟,张博雅,鲁园彩,赵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