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2056发布日期:2023-12-14 05: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骨骼或者关节非外科处理用的矫形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矫形器。


背景技术:

1、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其中,下肢矫形器主要作用是支撑体重,辅助肢体功能,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保持下肢稳定,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预防和矫正畸形。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矫形器(授权公告号cn 205041582u),同属于骨骼或者关节非外科处理用的矫形器具,包括“足形基体、踝关节连接件、左小腿片、右小腿片、左大腿片和右大腿片,所述左小腿片、所述右小腿片分别通过踝关节连接件与所述足形基体连接,所述左大腿片与所述左小腿片、所述右大腿片与所述右小腿片分别通膝关节连接件连接,所述左小腿片与所述右小退片的踝后部通过第一宽度卡条固定连接,所述左小腿片与所述右小退片的上部通过小腿围度固定板连接,所述左大腿片和所述右大腿片通过大腿围度固定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器可多方位调节,适用范围广,不需再针对个人进行取模。可统一建模,流水线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保证了矫形器的生产”。

3、但是,该矫形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设置螺孔将矫形器与腿部矫形患者的腿部相连,穿戴不方便,且没有限制下肢关节的弯曲幅度,容易因为腿部关节弯曲幅度过大而造成下肢损伤,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形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矫形器,包括两个护腿板和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块、四个半齿轮、四个弧形槽和四个限位块,两个所述护腿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连接块的内部,所述半齿轮均固定连接在护腿板的两端,所述半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弧形槽均开设在护腿板的两端,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弧形槽的内部且与弧形槽滑动连接。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腿板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束带孔,所述束带孔的内部均绑定有弹力绑带。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腿板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与人体腿部相贴合的弧形结构。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力绑带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魔术贴。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腿板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垫。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弧形槽为四分之一半圆结构。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腿板采用热压一体成型。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矫正时,通过将护腿板1与患者的腿部相贴合,使得连接块的位置处于患者的膝盖关节的两侧,然后将矫形器与患者腿部固定,当患者屈膝行走时,利用半齿轮之间啮合连接,带动护腿板进行转动,保持下肢稳定,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并且带动限位块沿弧形槽的内部进行滑动,利用弧形槽为四分之一半圆结构,使得患者膝盖的弯曲幅度限制在九十度范围内,防止腿部关节弯曲幅度过大而造成下肢损伤,有利于实际的应有与操作,较传统装置极大的提高了作业质量与使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矫形器,包括两个护腿板(1)和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块(2)、四个半齿轮(3)、四个弧形槽(4)和四个限位块(5),两个所述护腿板(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连接块(2)的内部,所述半齿轮(3)均固定连接在护腿板(1)的两端,所述半齿轮(3)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弧形槽(4)均开设在护腿板(1)的两端,所述限位块(5)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的一侧,所述连接块(2)的一端延伸至弧形槽(4)的内部且与弧形槽(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板(1)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束带孔(6),所述束带孔(6)的内部均绑定有弹力绑带(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板(1)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呈与人体腿部相贴合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绑带(7)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板(1)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垫(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板(1)采用热压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形器,包括两个护腿板和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块、四个半齿轮、四个弧形槽和四个限位块,两个护腿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连接块的内部,半齿轮均固定连接在护腿板的两端,半齿轮之间啮合连接,弧形槽均开设在护腿板的两端,限位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一侧,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弧形槽的内部且与弧形槽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更好的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保持下肢稳定,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预防和矫正畸形。

技术研发人员:邹方林,唐洪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邻水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