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2816发布日期:2023-12-21 12:2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冠脉支架介入手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1、医生在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或是其它血管内手术时,会使用球囊导管装置,使用时一般是将鞘管沿起轨道作用的导引丝伸入到病人的血管中,然后将球囊沿鞘管伸入病人的血管,球囊在伸出鞘管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即连接压力泵,通气管路与压力泵相通向球囊内充气或造影剂,从而使球囊膨胀,起到撑开血管以及固定的作用,在球囊使用结束后,需要给予压力泵向外负压抽气,使得球囊回缩,然后沿鞘管将球囊撤出病人血管。但球囊在推送过程中,如果通气管路受到损伤,最常见原因是打折,就会导致压力泵与球囊无法连接畅通,从而造成手术后,球囊无法回抱,导致医疗事故,病人心脏血液长时间无法流通,造成人为心肌梗死,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目前遇到这种问题,医生一般先是将另一根球囊剪去球囊部分,留下锋锐的钢丝,然后将钢丝沿鞘管伸入病人血管中,直至充盈球囊处,并尝试用钢丝将充盈的球囊戳破。但是由于情况紧迫,医生的可操作时间不长,大多数医生经常因为过于急迫而把控不住力度,使得在尝试戳破球囊的同时将病人的血管壁严重划伤,对病人的身体伤害极大,此外,由于球囊本身材质的特殊性,刺破球囊耗时长,并且经验不足的医生常不能在最佳时间内戳破球囊,这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病人的风险;其次医生选择暴力加压打破球囊的方式,使球囊回缩,此种操作风险也极高,大支架球囊打破可能会产生严重夹层或者血管破裂,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专利存在较大缺陷(专利号:201910229513.2):现有鞘管存在需要较长时间先在血管内溶解甘露醇保护膜,延长心肌缺血时间;现有鞘管头端针极易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现有鞘管需要牵拉坎顿球囊,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及支架托载,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危害。

3、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快捷,避免导管装置卡住血管,能够顺利取出球囊的导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有时球囊导管取出困难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能够快速将球囊收缩,以便于导管装置顺利取出,耗费时间较短,避免了因导管装置卡住血管造成的风险。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包括内壁膜、外壁膜、覆膜和刺针,内壁膜设在紧靠球囊的球囊导管外侧,外壁膜设在内壁膜的外侧,内壁膜和外壁膜的顶端通过覆膜连接,内壁膜和外壁膜的底端连接,内壁膜和外壁膜之间形成用于通入气体的充气通道,覆膜位于球囊旁,覆膜的宽度大于内壁膜和外壁膜在充气状态下的间距,且充气状态下覆膜向外凸起呈弧形面,刺针设在覆膜顶部,刺针在充气状态下与弧形面形成夹角,使得刺针朝向球囊,刺针在非充气状态下紧贴在覆膜外表面。

4、通过内壁膜和外壁膜形成充气通道,提供充气的空间,初始时刺针贴附在覆膜外表面,通过充气,覆膜能够向外凸起,使得刺针相对于覆膜外表面转动,直至完全充气状态下,刺针朝向球囊并用于将球囊刺破,通过快速充气调节即可刺破球囊,球囊能够快速收缩,以便于导管装置顺利取出,耗费时间较短,避免了因导管装置卡住血管造成的风险。

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覆膜与内壁膜的连接处位置低于覆膜与外壁膜的连接处位置,使得充气状态下,覆膜朝向球囊导管凸起;通过覆膜与内壁膜、外壁膜的连接,形成内低外高的结构,使得内壁膜、外壁膜收缩时覆膜靠近并朝向球囊导管,通过覆膜的凸起设置,刺针能够调整刺破球囊的角度,实现操作的有效性。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夹角θ范围大小为:60°≤θ≤90°;通过刺针与覆膜的角度设置,刺针能够在覆膜凸起时正好刺向球囊。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护膜,护膜连接在覆膜的外边缘,护膜的宽度大于刺针的长度,且护膜在非充气状态下完全覆盖刺针并紧贴在覆膜外表面;通过护膜能够在非充气状态时,将刺针限制在外壁膜的靠内一侧,对进行刺针周围位置的球囊导管及导管周围的组织进行防护,避免发生损伤。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覆膜外表面还设有硬质层,硬质层涂覆于覆膜外表面,硬质层位于非充气状态下刺针的针尖在覆膜外表面的对应位置;通过硬质层将覆膜与刺针隔开,避免刺针的尖端对覆膜造成损伤。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壁膜和外壁膜分别围绕在球囊导管外一周,充气通道呈环状体;通过围绕一周的设置,内壁膜和外壁膜在球囊导管外形成环状的形状,提供充气的空间。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刺针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刺针相互间隔地围绕在球囊导管一周;通过若干个刺针能够增加刺破的有效性,确保球囊能够快速刺破。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护膜为环形的软性材质件;通过软性的材质件护膜能够随充气与否,在外壁膜的拉动下进行顺利活动。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护膜设有沿内边缘至外边缘方向的便于收缩的折痕或划痕;通过折痕或划痕,护膜在随充气与否的不同状态,能够顺利进行展开合缩合。

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壁膜或外壁膜还设有对外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用于对外连接向充气通道内充气的气体管道;通过充气孔便于充气通道的充气,提供覆膜和刺针活动的驱动力。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通过该装置能够不损伤血管内壁,顺利将球囊导管装置取出,在初始状态时,刺针贴附在覆膜外表面,通过充气,覆膜能够向外凸起,使得刺针相对于覆膜外表面摆动,直至完全充气状态下,刺针朝向球囊并用于将球囊划破或刺破,通过快速充气调节即可刺破球囊,球囊能够快速收缩,以便于导管装置顺利取出,耗费时间较短,避免了因导管装置卡住血管造成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壁膜、外壁膜、覆膜和刺针,所述内壁膜设在紧靠球囊的球囊导管外侧,所述外壁膜设在所述内壁膜的外侧,所述内壁膜和外壁膜的顶端通过覆膜连接,所述内壁膜和外壁膜的底端连接,所述内壁膜和所述外壁膜之间形成用于通入气体的充气通道,所述覆膜位于球囊旁,所述覆膜的宽度大于所述内壁膜和所述外壁膜在充气状态下的间距,且充气状态下覆膜向外凸起呈弧形面,所述刺针设在所述覆膜顶部,所述刺针在充气状态下与所述弧形面形成夹角,使得所述刺针朝向球囊,所述刺针在非充气状态下紧贴在所述覆膜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与所述内壁膜的连接处位置低于所述覆膜与所述外壁膜的连接处位置,使得充气状态下,所述覆膜朝向球囊导管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θ范围大小为:60°≤θ≤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膜,所述护膜连接在所述覆膜的外边缘,所述护膜的宽度大于所述刺针的长度,且所述护膜在非充气状态下完全覆盖刺针并紧贴在覆膜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外表面还设有硬质层,所述硬质层涂覆于所述覆膜外表面,所述硬质层位于非充气状态下所述刺针的针尖在所述覆膜外表面的对应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膜和所述外壁膜分别围绕在球囊导管外一周,所述充气通道呈环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刺针相互间隔地围绕在所述球囊导管一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膜为环形的软性材质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膜设有沿内边缘至外边缘方向的便于收缩的折痕或划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膜或所述外壁膜还设有对外连通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用于对外连接向充气通道内充气的气体管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收缩式球囊回抱导管装置,应用于冠脉支架介入手术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球囊导管、充气管、外壁膜、充气通道、内壁膜、覆膜、刺针、护膜和球囊,球囊导管和球囊为现有的导管器械,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内壁膜、外壁膜和覆膜形成封闭的空间,仅在外壁膜的底部设有充气孔,充气孔用于对外连接充气管,外壁膜、内壁膜和覆膜形成封闭的空间为充气通道,刺针连接在覆膜上,护膜连接在覆膜与外壁膜的相接处;该装置能够快速将球囊收缩,以便于导管装置顺利取出,耗费时间较短,避免了因导管装置卡住血管造成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唐名扬,欧登科,李泳翰,付国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名扬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