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6189829发布日期:2023-11-29 22:5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物实验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大鼠腰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慢性压迫背根神经节模型(chroniccompressionofthedorsalrootganglion,简称ccd)是目前公认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之一,本模型需要将钢棒插入椎间孔对背根神经节形成机械压迫。但该模型仅仅模拟了外周神经卡压状态,无法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筋骨失衡”状态。

2、公开号为cn2112134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鼠脊柱亚脱位动物模型的外部连接固定装置。所述外部连接固定装置由棘突连接钢板、连接钢板和螺钉螺母组成,棘突连接钢板共有两对,连接钢板共有两对,螺钉螺母共有四对。该实用新型安装后脊柱椎体被完全固定,完全丧失活动度,不利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拟效果,目前缺乏一种可以模拟“筋骨失衡”状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已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包括三个棘突连接板组,每个棘突连接板组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固定板体;且三个棘突连接板组分别为从前至后排布的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第二棘突连接板组以及第三棘突连接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前后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

3、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前后设置的圆孔以及腰形孔;

4、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的圆孔的螺栓相连;

5、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且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的腰形孔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圆孔的螺栓相连;

6、所述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且通过穿过第二连接板的腰形孔的螺栓相连;

7、每个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的底部用于通过螺栓夹持固定在棘突上。

8、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固定装置的结构,通过连接板上腰形孔与圆孔的组合,进而实现了相邻的棘突之间存有一定的活动度,相对于传统的完全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相邻棘突的相互牵拉,使得椎体能够实现小幅度移动,这更加贴合腰突症病人活动度降低,而非活动度完全丧失的临床表现,可以更真实的模拟腰间盘突出症,实现了“筋骨失衡”状态的模拟。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体为塑料。适用于磁共振情况下使用,材质轻便,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负重对大鼠腰椎的影响。

10、进一步优选的,螺栓为钛合金。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塑料。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体包括基体以及底部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在棘突上的安装孔;

13、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倾斜部与基体的夹角为137°-138°;

14、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倾斜部与基体的夹角为142°-143°;

15、所述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倾斜部与基体的夹角为154°-155°。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以及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

17、所述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19.5mm-21mm;

19、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20.5mm-22mm;

20、所述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20mm-21mm。

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体的宽度为3.8mm-4.2mm。

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体的厚度为1mm-1.1mm。

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圆孔与腰形孔的中心距为7.3mm-7.5mm。

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纵向宽度为4.8mm-5.1mm。

25、进一步优选的,三个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上设有不同的标记结构,所述标记结构包括印刷涂层、凹槽以及孔洞中的至少一种。

26、便于识别。避免错装。

27、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筋骨失衡”伴有神经根压迫的病理状态,并将其扩展到核磁共振研究领域,扩大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包括三个棘突连接板组,每个棘突连接板组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固定板体;且三个棘突连接板组分别为从前至后排布的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第二棘突连接板组以及第三棘突连接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前后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体为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体包括基体以及底部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在棘突上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以及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19.5mm-2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体的厚度为1mm-1.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圆孔与腰形孔的中心距为7.3mm-7.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纵向宽度为4.8mm-5.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棘突连接板组的固定板体上设有不同的标记结构,所述标记结构包括印刷涂层、凹槽以及孔洞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动物试验器械领域。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固定装置,包括三个棘突连接板组,三个棘突连接板组分别为从前至后排布的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第二棘突连接板组以及第三棘突连接板组,还包括两个前后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第一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的圆孔的螺栓相连;第二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的腰形孔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圆孔的螺栓相连;第三棘突连接板组的两个固定板体顶部通过穿过第二连接板的腰形孔的螺栓相连。本技术通过连接板上腰形孔与圆孔的组合,进而实现了相邻的棘突之间存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以更真实的模拟腰间盘突出症。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伟,何天翔,房敏,朱清广,周鑫,程艳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