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

文档序号:35188320发布日期:2023-08-20 17:1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1、皮肤表面受到外伤的患者或者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皮肤表面需要架空且不能够受到被子的压力,但是外伤或者针灸需要一定的时长才能够恢复,出于患者保暖或者保护隐私的需求,患者卧床休息的过程中需要盖被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被子不能够与皮肤接触。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患者的皮肤被压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包括箍体,箍体的顶部外侧安装有近针报警器和若干伸缩杆,其中近针报警器位于伸缩杆之间;箍体采用与肢体贴合的弧形结构,其中箍体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弹性伸缩条,箍体和弹性伸缩条形成的半圆形结构与肢体适配。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体套装在人体的肢体上,并且根据肢体的胖瘦程度调节安装在箍体两端的弹性伸缩条,将装置主体固定在不同胖瘦的人的肢体上。箍体上安装的伸缩杆能够将覆盖在肢体上的被子顶起,保持被子和肢体皮肤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其中伸缩杆之间还设置有近针报警器,当被子距离箍体表面一定距离时会发出报警,近针报警器发出警报后伸缩杆能够调节伸缩长度,从而将被子顶升离开患者的皮肤表面,有效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被子移动造成触碰患者皮肤表面的情况。

5、优选的,箍体的两端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层和锯齿层,其中锯齿层与弹性伸缩条外侧面的锯齿面适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体两端的伸缩槽用来与弹性伸缩条连接,内侧面设有的锯齿层能够与弹性伸缩条上的锯齿面配合,在调节的过程中,推拉弹性伸缩条,弹性伸缩条能够挤压伸缩槽内的弹性层从而实现其在伸缩槽内的移动,并且调节完成之后伸缩槽内的锯齿层能够与弹性伸缩条上的锯齿面配合固定,形成与肢体的贴合固定。

7、优选的,弹性伸缩条远离箍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接触板,固定接触板的宽度大于弹性伸缩条且固定接触板的采用方形或者圆形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伸缩条上的固定接触板采用宽度较大与弹性伸缩条的设计,在端部采用方形或者圆形的结构能够增加与肢体面接触面积,提高整个装置固定的稳定性能。

9、优选的,固定接触板的内侧槽体内设有与固定接触板平行分布的贴板,其中固定接触板上和贴板之间通过交叉调节架连接,交叉调节架设有两组,包括中心转动连接的杆体和杆体两端转动连接的滑块,滑块与贴板和固定接触板的相对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接触板的内部采用的贴合能够在交叉调节架的作用下进行调节,当患者的肢体过瘦时,弹性伸缩条不能够稳定的贴合在肢体表面,能够通过移动固定接触板内部的贴板来实现与肢体的固定。交叉调节架中通过移动杆体端部的滑块来控制杆体的转动,从而实现贴板和固定接触板之间距离的调节。

11、优选的,固定接触板上设有调节交叉调节架的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滑块之间的连杆、连杆中心的丝套和贯穿丝套的调节丝杆,其中上下两个丝套内的螺纹相反,调节丝杆贯穿固定接触板的侧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机构通过转动调节丝杆来实现丝套之间的相向或者反向运动,位于连杆上的丝套移动能够带动连杆两端的滑块移动,从而同时控制两组交叉调节架同时工作,控制贴板与固定接触板之间保持同步水平移动。其中调节丝杆贯穿固定板的侧面,调节丝杆的位置能够与肢体的表面相切,在使用的过程中调节丝杆能够沿着肢体侧面进行转动调节,不容易硌到患者的身体。

13、优选的,伸缩杆的顶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伸缩架,其中伸缩架包括架体和架体两端的伸缩体,伸缩体能够沿着肢体的方向延伸。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顶部的伸缩架能够将更大面积的被子顶起,架体两端的伸缩体能够提高沿着肢体方向的支撑面积,适用于皮肤表面大面积外伤和大面积进行针灸的情况。

15、优选的,伸缩杆顶部的架体之间还连接有限位拉簧,且限位拉簧与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之间连接的限位拉簧能够避免放置在伸缩杆顶部的被子从相邻的两伸缩杆顶部滑落,并且拉簧自身的弹性伸缩性能能够在伸缩杆伸缩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相邻两个架体的连接。

17、优选的,伸缩杆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在架体的底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上的安装槽内安装有的支撑杆与架体底部连接,能够起到加固架体,提高架体与伸缩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箍体套装在患者的肢体上,并且箍体上安装的伸缩杆能够将覆盖在肢体上的被子顶起,保持被子和肢体皮肤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实现了将患者皮肤与被子分离,避免了被压的情况;

21、伸缩杆之间的箍体上还设置有近针报警器,当被子距离箍体表面一定距离时会发出报警,近针报警器发出警报后伸缩杆能够调节伸缩长度,从而将被子顶升离开患者的皮肤表面,有效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被子移动造成触碰患者皮肤表面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箍体(1),所述箍体(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近针报警器(2)和若干伸缩杆(3),其中近针报警器(2)位于伸缩杆(3)之间;所述箍体(1)采用与肢体贴合的弧形结构,其中箍体(1)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弹性伸缩条(4),所述箍体(1)和弹性伸缩条(4)形成的半圆形结构与肢体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体(1)的两端开设有伸缩槽(11),所述伸缩槽(11)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层(111)和锯齿层(112),其中锯齿层(112)与弹性伸缩条(4)外侧面的锯齿面(41)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条(4)远离箍体(1)的一端设有固定接触板(5),所述固定接触板(5)的宽度大于弹性伸缩条(4)且固定接触板(5)的采用方形或者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触板(5)的内侧槽体内设有与固定接触板(5)平行分布的贴板(6),其中固定接触板(5)上和贴板(6)之间通过交叉调节架(7)连接,所述交叉调节架(7)设有两组,包括中心转动连接的杆体(71)和杆体(71)两端转动连接的滑块(72),所述滑块(72)与贴板(6)和固定接触板(5)的相对面上的滑槽(73)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触板(5)上设有调节交叉调节架(7)的调节机构(8),包括连接在滑块(72)之间的连杆(81)、连杆(81)中心的丝套(82)和贯穿丝套(82)的调节丝杆(83),其中上下两个丝套(82)内的螺纹相反,所述调节丝杆(83)贯穿固定接触板(5)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的顶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伸缩架(9),其中伸缩架(9)包括架体(91)和架体(91)两端的伸缩体(92),所述伸缩体(92)能够沿着肢体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顶部的架体(91)之间还连接有限位拉簧(93),且限位拉簧(93)与架体(91)之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底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在架体(91)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外伤或者针灸过程中防止被压的装置,包括箍体,箍体的顶部外侧安装有近针报警器和若干伸缩杆,其中近针报警器位于伸缩杆之间;箍体采用与肢体贴合的弧形结构,其中箍体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弹性伸缩条,箍体和弹性伸缩条形成的半圆形结构与肢体适配。本申请实现了将患者皮肤与被子分离,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和被子移动造成触碰患者皮肤表面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丽,郭媚,周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