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与治疗手柄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6721发布日期:2023-08-14 06:4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头与治疗手柄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头与治疗手柄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与医学的发展,冲击波被运用于临床医学中,尤其是运用到骨科及康复理疗领域,随着冲击波疗法日益完善,冲击波治疗机被广泛应用,冲击波治疗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治疗手柄开启与关闭治疗机。

2、在公开号为cn2084816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冲击波治疗机及其手柄。其中,所述冲击波治疗机的手柄包括:治疗头;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治疗头连接;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当所述治疗头接收外部压力时,所述治疗头通过所述主体结构,将压力传送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开启/关闭所述冲击波治疗机。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冲击波治疗机上,工作人员通过按压压力传感器启动冲击波治疗机。在此过程中,当工作人员距压力传感器较远时则无法启动冲击波治疗机,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疗头与治疗手柄的连接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治疗头与治疗手柄的连接结构,包括治疗机本体,所述治疗机本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治疗机本体的治疗手柄本体,所述治疗机本体与治疗手柄本体之间通过连接连接传感器连接,所述治疗手柄本体通过连接传感器控制治疗机本体,所述治疗机本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扶手,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治疗手柄本体的固定组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用治疗机本体时,工作人员需通过治疗手柄本体启动治疗机本体,进而使治疗机本体在治疗手柄本体的作用下启动。在此过程中,治疗手柄本体与治疗机本体通过连接传感器相互连接,进而可以实现治疗手柄本体远程操控治疗机本体,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当工作人员无需使用治疗手柄本体时,工作人员需启动固定组件对治疗手柄本体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治疗手柄摔落的概率,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滑块相互远离侧壁上的第一弹簧以及固定设置在滑块上表面的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均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治疗手柄本体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向靠近支撑架的方向移动治疗手柄本体,进而使治疗手柄本体逐渐靠近并最终抵紧第一倾斜面,从而使两个固定板在治疗手柄本体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在此过程中,当治疗手柄本体的底面与支撑架的上表面相互抵接时,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固定板在滑块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板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侧壁抵紧治疗手柄本体,进而降低了治疗手柄本体与支撑架相互分离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机本体与支撑架的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内滑动设置有套杆,两个所述套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侧壁相互固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板在滑块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移动时,套杆在固定板的作用下跟随固定板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套杆的侧壁与套筒的内壁相互抵接,进而降低了固定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套杆远离固定板的侧壁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治疗手柄本体的底面与支撑架的上表面相互抵接时,套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固定板在套杆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的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持续向套杆输出作用力,进而使固定板在套杆的作用下持续向治疗手柄输出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治疗手柄与支撑架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阻挡槽,两个所述阻挡槽内均滑动设置有阻挡块,两个所述阻挡块与两个滑块一一对应并相互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的方向滑动时,阻挡块在滑块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的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阻挡块的侧壁与阻挡槽的内壁相互抵接,进而降低了滑块与滑槽相互分离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阻挡块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阻挡槽相互远离的内壁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治疗手柄本体的底面与支撑架的上表面相互抵接时,阻挡块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三弹簧进一步降低了治疗手柄本体与支撑架相互分离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弹性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降低了固定板抵紧治疗手柄本体时本体发生损坏的概率,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6、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机本体的底面阵列分布有多个支撑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对治疗机本体进行支撑,进而降低了治疗机本体与地面接触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治疗机本体发生损坏的概率,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使用治疗机本体时,工作人员需通过治疗手柄本体启动治疗机本体,进而使治疗机本体在治疗手柄本体的作用下启动。在此过程中,治疗手柄本体与治疗机本体通过连接传感器相互连接,进而可以实现治疗手柄本体远程操控治疗机本体,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当工作人员无需使用治疗手柄本体时,工作人员需启动固定组件对治疗手柄本体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治疗手柄摔落的概率,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0、2、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对治疗手柄本体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向靠近支撑架的方向移动治疗手柄本体,进而使治疗手柄本体逐渐靠近并最终抵紧第一倾斜面,从而使两个固定板在治疗手柄本体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在此过程中,当治疗手柄本体的底面与支撑架的上表面相互抵接时,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固定板在滑块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板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侧壁抵紧治疗手柄本体,进而降低了治疗手柄本体与支撑架相互分离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1、3、本技术中,当固定板在滑块的作用下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移动时,套杆在固定板的作用下跟随固定板向靠近治疗手柄本体的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套杆的侧壁与套筒的内壁相互抵接,进而降低了固定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