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药液转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3798发布日期:2023-10-25 11:4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药液转移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双头药液转移器。


背景技术:

1、在医疗临床现场,医护人员往往需要将各个西林瓶内的药物进行相互混合配药。而在相互混合配药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先将一个西林瓶内部的药液抽吸至注射器内,然后再将注射器内的药液,通过注射的方式转移至另一个西林瓶的内部,从而使两个西林瓶内的药液实现相互混合。

2、在上述过程中,为了达到药液转移的目的,就必须要有注射器的存在才能实现。并且,由于注射器针管的内径非常小,所以在药液转移的过程中,药液抽吸和注射的速度都非常的缓慢,进而让药液转移的效率非常低。

3、其次,在通过注射器转移药液的过程中,由于注射器针管是需要从一个西林瓶的胶塞中拔出,然后再穿刺进入到另外一个西林瓶中。相当于,注射器的针管有一段时间是暴露在空气当中的,所以整个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存在药液被污染的风险。

4、另外,由于需要通过注射器抽吸、注射的动作才能实现药液的转移。所以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要有操作人员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来实现不同西林瓶之间的药液转移。

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不同的西林瓶之间实现药液转移时,存在以下问题:一般依赖注射器、转移效率低、过程中药液存在被污染的风险,以及必须全程手动操作。因此,现有的药液转移方案亟待改进。

6、进一步,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8366905a)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双瓶转接器组件,包括药瓶转接器、具有公连接头的液体瓶转接器和手动可操作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药瓶转接器具有适合正常关闭的无针可擦拭的自动密封的入口阀的母连接头。该流体控制装置具有三个可操作的位置,包括初始扩展安装位置、中间压紧流体连通位置和用于分离药瓶转接器和液体瓶转接器的最后拆开位置。在初始扩展安装位置和中间压紧流体连通位置液体瓶转接器和药瓶转接器啮合。该自动密封的入口阀在初始扩展安装位置是关闭的并且在中间压紧流体连通位置被按压打开。

7、但上述方案中,两个液体瓶转接器的外形基本相同,难以进行快速区分,从而会出现认错,甚至错拿的情况,当对多组双瓶转接器组件进行组装时,操作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挑选不同液体瓶转接器,以便于进行配对,这将会导致双瓶转接器包装的效率大大降低。

8、进一步,当应用此类双瓶转接器时,在一些使用场景中,使用者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观察两个液体瓶转接器的区别以及使用顺序,因而如果两个液体瓶转接器难以进行区分,将会极大影响药液转移效率。

9、本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背景,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标识以及区分,能够有效避免认错,甚至错拿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提高双头药液转移器包装效率的双头药液转移器。

2、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药液转移效率高的双头药液转移器。

3、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双头药液转移器。

4、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药液的转移过程中,部分阶段可以自动完成,不需要手动干预操作的双头药液转移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双头药液转移器,包括能够罩设药剂瓶口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壳腔内设有能用于穿刺药剂瓶胶塞的第一穿刺件,其外壁面设有用于区分第一壳体的第一标志物;

7、第二壳体的壳腔内设有能用于穿刺药剂瓶胶塞的第二穿刺件,其外壁面设有用于区分第二壳体的第二标志物;

8、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背设置,形成双头药液转移结构。

9、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标识以及区分,能够有效避免认错,甚至错拿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双头药液转移器的包装效率。

10、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置具有不同标志物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一些使用场景中,使用者可以快速辨识两个液体瓶转接器的区别以及使用顺序,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药液转移效率,方案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11、再进一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不同药剂瓶之间的药液转移,使得药液转移不再依赖注射器来完成,可以提高药液转移速度。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药液始终是处于封闭的空间内,从而使药液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被污染,也就不会影响到药性。进而,由于不需要注射器的参与,也就避免了注射针头误刺的情况出现,使整个药液转移的过程更加安全。

12、更进一步,在药液转移的过程中,只要将所述的双头药液转移器竖直放置,位于上方药剂瓶内的药液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下方的药剂瓶内,实现不同药剂瓶内药液的混合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不需要手动干预操作。

13、所述药剂瓶可以是西林瓶或者其他瓶体。

14、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15、所述第一标志物为第一颜色层,第二标志物为第二颜色层,第一颜色层和第二颜色层的色彩不同;通过不同色彩进行区分,比较醒目,辨识度高。

16、或,所述第一标志物为第一造型部,第二标志物为第二造型部,第一造型部和第二造型部的外形不同;利用不同的造型结构,进行区分,不需要对原有的壳体生产线进行改造,便于实施。

17、或,所述第一标志物为第一线条部,第二标志物为第二线条部,第一线条部和第二线条部的线条形状不同;通过不同线条进行区分,制造成本低。

18、或,所述第一标志物为第一凸起部,第二标志物为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凸出高度不同。

19、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20、第一标志物通过涂料或粘贴或绘画或缠缚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二标志物通过涂料或粘贴或绘画或缠缚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

21、第一穿刺件和第二穿刺件分别为穿刺针或带有尖头的金属管或带有尖头的塑料管;

22、或/和,第一穿刺件和第二穿刺件的内腔直接流体相通。本技术内腔直接流体相通的意思是第一穿刺件的腔体和第二穿刺件的腔体可以套接或插接在一起,或通过第三管腔进行连通,但在腔体内不设置密封阀芯等部件,相比背景技术中设置能自动密封的入口阀结构,本实用新型这种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所需的零部件少,从而可以有效节省制造成本,便于装配,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由于本技术的相关产品属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制造过程中,已经进行灭菌处理,无需通过密封阀芯等部件进行细菌隔离,同时使用后,即会丢弃以及销毁,因此不设置密封阀芯等部件,也完全可以满足医用要求以及无菌要求。

23、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24、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顶盖、用于连接第一药剂瓶的第一弹性罩体,第一顶盖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母型鲁尔接头;

25、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顶盖、用于连接第二药剂瓶的第二弹性罩体,第二顶盖顶部向上延伸形成公型鲁尔接头;

26、母型鲁尔接头与公型鲁尔接头鲁尔连接。

27、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时,采用鲁尔连接的方式,即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稳定的连接关系,还能保证两者之间的气密性。进而保证了药液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被污染,以及不会泄漏。

28、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29、一种双头药液转移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30、第一壳体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西林瓶的第一弹性罩体、用于区分第一壳体的第一标志物,第一弹性罩体内侧设有用于穿刺第一西林瓶胶塞的第一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外表面设有硅油层;

31、第二壳体包括用于连接第二西林瓶的第二弹性罩体、用于区分第二壳体的第二标志物,第二弹性罩体内侧设有用于穿刺第二西林瓶胶塞的第二穿刺针;第二穿刺针外表面设有硅油层;

32、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背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的内腔流体连通。

33、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标识以及区分,能够有效避免认错,甚至错拿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双头药液转移器的包装效率。

34、进一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体成型或连接在一起之后,将第一弹性罩体套接在第一西林瓶的瓶口部分,此时第一穿刺针穿刺经过第一西林瓶的胶塞部分伸入到第一西林瓶的内部。再将第二弹性罩体套接在第二西林瓶的瓶口部分,此时第二穿刺针穿刺经过第二西林瓶的胶塞部分伸入到第二西林瓶的内部。

35、由于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之间流体连通,所以只要将所述的双头药液转移器竖直放置,即可让一个西林瓶位于上方并且处于倒立状态,而另一个西林瓶则处于下方并且处于正常放置状态。此时,置于上方西林瓶内的药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动,经过两个穿刺针后,进入到下方的西林瓶内并且与下方西林瓶内的药液进行混合配置。

36、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注射器的参与,就能在不同的西林瓶之间实现药液的转移。并且在药液转移的过程中,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都是处于封闭的空间内,不会被暴露在空气中,所以被转移的药液也就不会有被污染的风险。

37、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38、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顶盖,第一顶盖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母型鲁尔接头;

39、或/和,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顶盖,第二顶盖顶部向上延伸形成公型鲁尔接头;

40、母型鲁尔接头与公型鲁尔接头鲁尔连接。

41、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时,采用鲁尔连接的方式,即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稳定的连接关系,还能保证两者之间的气密性。进而保证了药液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被污染,以及不会泄漏。

42、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43、第一顶盖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穿刺针;第一顶盖周侧向下延伸形成圆柱形的第一弹性罩体;圆柱形的第一弹性罩体,可以更好地与第一西林瓶的圆形瓶口贴合,进而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44、或/和,第二顶盖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穿刺针;第二顶盖周侧向下延伸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弹性罩体。圆柱形的第二弹性罩体,可以更好地与第二西林瓶的圆形瓶口贴合,进而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45、第一弹性罩体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弹性罩体沿第一顶盖的周侧阵列分布,并且相邻的第一弹性罩体之间设有间隙;当第一弹性罩体与第一西林瓶进行套接时,第一西林瓶的瓶口部分会先将第一弹性罩体撑开,发生弹性形变。间隙的设置,给第一弹性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使相邻的第一弹性罩体之间不会出现相互碰撞等相互阻碍的现象。

46、当第一西林瓶的瓶口部分进入到第一弹性罩体内之后,第一弹性罩体会在回弹力的作用,将第一西林瓶的瓶口部分包裹住,实现套接的效果。

47、或/和,第二弹性罩体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弹性罩体沿第二顶盖的周侧阵列分布,并且相邻的第二弹性罩体之间设有间隙。

48、当第二弹性罩体与第二西林瓶进行套接时,第二西林瓶的瓶口部分会先将第二弹性罩体撑开,发生弹性形变。间隙的设置,给第二弹性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使相邻的第二弹性罩体之间不会出现相互碰撞等相互阻碍的现象。

49、当第二西林瓶的瓶口部分进入到第二弹性罩体内之后,第二弹性罩体会在回弹力的作用,将第二西林瓶的瓶口部分包裹住,实现套接的效果。

50、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51、第一穿刺针的内径大于等于1mm,其下端设有流体连通第一穿刺针内外部的第一通孔;

52、普通注射时所使用的注射针,其内径一般在0.5mm左右。第一穿刺针的内径为普通注射针内径的两倍,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流体经过的速度,进而增加了药液转移的效率。

53、或/和,第二穿刺针的内径大于等于1mm,其下端设有流体连通第二穿刺针内外部的第二通孔。第二穿刺针的内径大于等于1mm。普通注射时所使用的注射针,其内径一般在0.5mm左右。第二穿刺针的内径为普通注射针内径的两倍,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流体经过的速度,进而增加了药液转移的效率。

54、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55、第一通孔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通孔沿着第一穿刺针的周侧阵列间隔分布;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可以增加药液进出第一西林瓶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药液转移的效率。再配合上第一穿刺针内径加大的设计,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药液转移的效率。

56、或/和,第二通孔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通孔沿着第二穿刺针的周侧阵列间隔分布。

57、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可以增加药液进出第二西林瓶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药液转移的效率。再配合上第二穿刺针内径加大的设计,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药液转移的效率。

5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59、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标识以及区分,能够有效避免认错,甚至错拿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双头药液转移器的包装效率。

60、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置具有不同标志物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一些使用场景中,使用者可以快速辨识两个液体瓶转接器的区别以及使用顺序,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药液转移效率,方案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61、再进一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不同药剂瓶之间的药液转移,使得药液转移不再依赖注射器来完成,可以提高药液转移速度。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药液始终是处于封闭的空间内,从而使药液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被污染,也就不会影响到药性。进而,由于不需要注射器的参与,也就避免了注射针头误刺的情况出现,使整个药液转移的过程更加安全。

62、更进一步,在药液转移的过程中,只要将所述的双头药液转移器竖直放置,位于上方药剂瓶内的药液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下方的药剂瓶内,实现不同药剂瓶内药液的混合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不需要手动干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