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0318发布日期:2023-11-18 01:1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各实施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的阻流膜。


背景技术:

1、目前研究,通过将高分子聚合物、显影剂混溶制成阻流膜能起到显影的作用,但是随着阻流膜的降解显影剂也会随代谢排出体外,后期临床随访过程中,在没有完全内皮化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覆膜完全可降解医疗器械是否发生位移,因此有必要制备一种具有可实现长时间显影功能的阻流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很难判断覆膜完全可降解医疗器械是否发生位移的问题以及内皮化速度慢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

3、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设置在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中间,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上设置有显影层。

4、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远离第二聚合物层的一侧设置有抗炎症层和/或促内皮化层。

5、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显影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中间位置。

6、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显影层以条状结构间隔设置在第二聚合物层上。

7、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显影层以圆环状结构间隔设置在第二聚合物层上。

8、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为连续网状结构。

9、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网状结构的孔径处于1微米到10微米之间。

10、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厚度均处于3微米到10微米之间。

11、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抗炎症层为抗炎药物,所述促内皮化层为丝素蛋白和/或丝胶蛋白。

12、作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为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聚乙醇酸、聚氨酯、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制备的具有显影功能的可降解阻流膜具有三层结构,显影层位于中间层,显影层降解发生在纯聚合物层降解之后,在植入后能通过x射线进行术后检查,以达到更简单、更直观判断病变部位治疗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远离第二聚合物层的一侧设置有抗炎症层和/或促内皮化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层以条状结构间隔设置在第二聚合物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层以圆环状结构间隔设置在第二聚合物层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为连续网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网状结构的孔径均处于1微米到10微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厚度均处于3微米到10微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症层为抗炎药物。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完全可降解可显影阻流膜,包括: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设置在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三聚合物层的中间,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上设置有显影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流膜能达到判断可降解覆膜医疗器械是否在病变位置发生位移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康立标,廖海燕,邰富华,莫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忧跳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