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测电极导管

文档序号:35940619发布日期:2023-11-06 18:0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测电极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件,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标测电极导管。


背景技术:

1、临床上,对心律失常的病灶的定位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即初步标测和精细标测。初步标测用于确定异常激动起源点或关键传导部位的大致方位,精细标测则是对介入消融靶点的精准定位。

2、目前,通常采用高密度标测电极导管完成初步标测。临床上通常使用的高密度标测导管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强生公司的lasso10极和pantary20极高密度标测导管以及圣犹达公司的a-focus导管。虽然这些电极导管的头端可弯曲,但调节不便,且存在旋转过程中造成组织穿插和勾挂的问题。另外,也有报道公开一种远端电极环呈开口环状且周径大小可调的电极导管,但其存在电极环与心脏内壁不易接触贴合、接触面积小的问题,最终导致标测效率不高。

3、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易与心脏内壁接触贴合且无组织穿插、挂钩问题的标测电极导管,以提高标测效率和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测电极导管,以解决现有标测电极导管存在的不易与心脏内壁接触贴合、在组织间容易穿插勾挂、标测效率低等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测电极导管,所述标测电极导管包括:由远端至近端依次顺序连接的导管头部、标测电极组件、导管主体和手柄;

3、所述标测电极组件包括若干分段连接式电极管,每个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远端与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连接,每个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近端和导管主体的远端连接;

4、所述手柄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套接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尾部外壁上,所述导管主体的尾部在所述手柄内滑动;

5、所述标测电极导管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使所述导管主体向远端移动,而所述导管头部不发生位移;

6、在工作状态下,通过调节组件使所述导管主体靠近导管头部,所述标测电极组件中的每个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分段连接处受力压缩发生弯曲,呈伞状结构展开。

7、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拉线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一控制件;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回绕件;

8、其中,所述第一拉线的远端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第一拉线的近端绕过所述回绕件后,穿过所述导管主体,最终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导管主体向远端的移动和向近端的回移。

9、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拉线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拉线的远端固定在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第二拉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标测电极导管的远端调弯。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拉线的直径。

11、优选地,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由电极内芯和分段的电极套管组成,所述电极内芯为若干镍钛丝和电极丝,电极套管分段处包覆高分子材料层以达到连接的目的。

12、优选地,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为两段连接式电极管。

13、优选地,至少在靠近所述导管头部的一段电极管上间隔设置若干电极环,所述电极环至少地,在位于该段电极管呈伞状结构展开时朝向远端方向的部分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电极环等距离间隔设置,相邻的间隔距离为2mm~6mm。

15、优选地,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个数为4~10个。

16、优选地,所述导管头部设有电极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测电极导管通过调节组件在保证导管头部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使标测电极组件呈伞状结构展开,避免了标测电极组件在组织间的来回移动和过度旋转,有利于解决电极管在来回移动、旋转过程中造成的组织穿插和勾挂问题,提高标测效率和使用的安全性。

19、2、本实用新型中伞状结构的远端面(即标测面)朝向并接触靶向区域,使用中可施加一部分外力,使标测面与靶向区域表面(如心肌表面)进行充分接触和贴合,可更好地进行靶向区域的标测工作,提高标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电极导管包括:由远端至近端依次顺序连接的导管头部、标测电极组件、导管主体和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拉线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一控制件;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回绕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拉线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拉线的远端固定在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第二拉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标测电极导管的远端调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拉线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由电极内芯和分段的电极套管组成,所述电极内芯为若干镍钛丝和电极丝,电极套管分段处包覆高分子材料层以达到连接的目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为两段连接式电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靠近所述导管头部的一段电极管上间隔设置若干电极环,所述电极环至少地,在位于该段电极管呈伞状结构展开时朝向远端方向的部分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环等距离间隔设置,相邻的间隔距离为2mm~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个数为4~10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头部设有电极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标测电极导管,其包括:调节组件,以及由远端至近端依次顺序连接的导管头部、标测电极组件、导管主体和手柄,其中,所述标测电极组件包括若干分段连接式电极管,每个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远端和近端分别与所述导管头部的近端和导管主体的远端连接;在工作状态下,通过调节组件使所述导管主体靠近导管头部,因而所述标测电极组件中的每个分段连接式电极管的分段连接处受力压缩发生弯曲,呈伞状结构展开。本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标测电极组件在组织间因来回移动和过度旋转而引起的组织穿插和勾挂问题;同时以面对面(即标测面与靶向区域表面)进行病灶区域的标测工作,有利于提高标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丁娣,孙旭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