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脱输液针

文档序号:35721777发布日期:2023-10-14 13:4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脱输液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滑脱输液针。


背景技术:

1、临床中,患者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药水针是通过顶端连接的输液袋端针头直接插入输液袋中。由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病人仍可以活动,存在可能因为病人输液时的无意行为或过大的动作幅度,而牵拉输液袋端针头使其从输液袋中滑脱的问题。输液袋端针头脱落后,为了防止被污染而导致的输液风险,需要重新更换输液针,再次对病人进行血管刺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一些缺乏无菌观念的患者,如果自行将脱落的输液袋端针头重新插回到输液袋中,从而造成输液袋中剩余的药液被污染,被污染的药液输入到人体后,极大增加了医疗事故的风险;即使输液袋端针头重新插回输液袋后被医务人员及时发现,也需要更换药液,造成经济损失。

2、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输液时能够防脱离输液袋的输液针,进而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脱输液针,其输液袋端针头上连接有扎带,输液时通过扎带绑在输液袋上,能够防止输液袋端针头脱离输液袋。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滑脱输液针,其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上设有扎带,所述扎带包括连接部和绑扎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绑扎部的外壁连接;所述绑扎部的内壁设有多条锁紧棱;所述绑扎部的一端为锁扣,所述锁扣上设有带孔和弹性锁杆;所述绑扎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带孔,所述弹性锁杆的端部自动卡合在两个所述锁紧棱之间;

4、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绑扎部的连接点靠近所述锁扣一端。

5、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柔性带。

6、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套环。

7、优选地,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的锥形台,两个所述锥形台与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形成环形槽,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8、优选地,多条所述锁紧棱横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绑扎部的内壁上。

9、优选地,所述锁紧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10、优选地,所述弹性锁杆包括卡合端、连接轴和解锁端,所述卡合端和所述解锁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锁扣的主体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带孔为长方形孔。

12、优选地,所述扎带为具有弹性的尼龙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脱输液针,其输液袋端针头上连接有扎带,输液时通过扎带绑在输液袋上,能够防止输液袋端针头脱离输液袋。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脱输液针,弹性锁杆可以轻松的解除锁定,当绑扎部的绑扎位置不对时,可以再次进行锁定位置调整;同时也可以方便对更换的新的输液袋绑扎。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其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上设有扎带,所述扎带包括连接部和绑扎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绑扎部的外壁连接;所述绑扎部的内壁设有多条锁紧棱;所述绑扎部的一端为锁扣,所述锁扣上设有带孔和弹性锁杆;所述绑扎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带孔,所述弹性锁杆的端部自动卡合在两个所述锁紧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柔性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的锥形台,两个所述锥形台与所述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形成环形槽,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锁紧棱横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绑扎部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杆包括卡合端、连接轴和解锁端,所述卡合端和所述解锁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锁扣的主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为长方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为具有弹性的尼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脱输液针,其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上设有扎带,扎带包括连接部和绑扎部,连接部的一端与输液袋端针头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绑扎部的外壁连接;绑扎部的内壁设有多条锁紧棱;绑扎部的一端为锁扣,锁扣上设有带孔和弹性锁杆;绑扎部的另一端穿过带孔,弹性锁杆的端部自动卡合在两个锁紧棱之间;连接部与绑扎部的连接点靠近锁扣一端;输液时通过扎带绑在输液袋上,能够防止输液袋端针头脱离输液袋。

技术研发人员:方格,贾雨萱,孙小童,刘馨元,熊伟宁,赵佳兴,孔祥萍,尹茜,王淑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