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药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8544发布日期:2023-12-30 02:5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药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具体涉及一种给药罐体结构。


背景技术:

1、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专门的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会根据不同部位再行细分,例如肿瘤内科里的胃肠肿瘤科、淋巴瘤肿瘤科;肿瘤外科有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肿瘤妇科、腹部外科等。

2、现有的肿瘤科在进行给药治疗时,其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药物配比,若需要配比混合的药物种类较多,采用人工方式通过助推器进行混合操作,操作繁琐,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且现有技术中同样采用混合器对多种配比药物进行混合,但是其不便于在临床给药治疗配套使用;

3、鉴于上述因素,特别设计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在无动力下进行混合后导流至待输液的袋体或是瓶体内,能够节约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药罐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串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混合/过滤装置,所述第二罐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着连接器;

3、所述第一罐体上可拆卸方式连接着输入装置。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罐体为混合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设置有固定板和分流板;

5、所述固定板和分流板间隔设置,且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上端;

6、所述分流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且距离所述第一罐体的出口位置留有距离。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实体板结构设置,其上开有用于固定第一输入管的开口;

8、所述分流板为实体板,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金属过滤网,且位于所述分流板上沿着圆周边界均有设有药液出口。

9、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及与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串联设置的抽吸泵;

10、所述第二输入管的进口位置固定有针体;

11、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上设置有可伸缩段。

12、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过滤装置包括混合装置及过滤装置,所述混合装置为管道混合位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出口位置;

13、所述混合装置所在管道与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为管腔结构,其内填充有医用过滤滤材。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包括视窗管及与所述视窗管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吸引泵,所述吸引泵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着针体。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均采用医用硅胶制成。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直径控制150-300mm。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上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针体与输液药袋是输液瓶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实现第一次对不同的药液进行混合,固定板为实体板结构设置,其上开有用于固定第一输入管的开口;

20、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分流板对第一罐体内的药液进行混合,分流板为实体板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金属过滤网,且位于分流板上沿着圆周边界均有设有药液出口。

21、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通过输入装置进行配药前导药,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及与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串联设置的抽吸泵,第二输入管的进口位置固定有针体,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上设置有可伸缩段。

22、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混合药液,混合更均匀,同时便于导出;

23、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操作时间。

2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种方式,在使用状态下,连接器上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针体可以直接将第二罐体内的药液通过吸引泵倒流至输液药袋是输液瓶中供患者使用;

25、在使用状态下,连接器上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针体与输液药袋直接连接,可以直接将第二罐体内的药液通过吸引泵提供给输液药袋进行给药,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所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串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之间设置有混合/过滤装置(3),所述第二罐体(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着连接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1)为混合罐体,所述第一罐体(1)内设置有固定板(4)和分流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为实体板结构设置,其上开有用于固定第一输入管(7)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6)包括第一输入管(7)、第二输入管(9)及与所述第一输入管(7)、第二输入管(9)串联设置的抽吸泵(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滤装置(3)包括混合装置(3-1)及过滤装置(3-2),所述混合装置(3-1)为管道混合位于所述第一罐体(1)的出口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1)包括视窗管(12)及与所述视窗管(12)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吸引泵(13),所述吸引泵(13)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着针体(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均采用医用硅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直径控制150-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1)上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针体(14)与输液药袋是输液瓶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给药罐体结构,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串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混合/过滤装置,所述第二罐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着连接器,所述第一罐体上可拆卸方式连接着输入装置,所述第一罐体为混合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设置有固定板和分流板,所述固定板和分流板间隔设置,且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上端,所述分流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且距离所述第一罐体的出口位置留有距离,所述固定板为实体板结构设置,其上开有用于固定第一输入管的开口,所述分流板为实体板,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金属过滤网,且位于所述分流板上沿着圆周边界均有设有药液出口。

技术研发人员:张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干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