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头及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5725发布日期:2023-12-06 21:1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附属头及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美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附属头及皮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皮肤处理装置包括主机与附属头,主机能够通过主机上的出光口向用户皮肤发射皮肤处理光线,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光处理,通过配置附属头,附属头具有比脱毛仪主体上出光口小的出光口,从而便于对局部部位,如眉头、腋下或其他隐私部位进行光处理。附属头上常设有聚光部件,聚光部件能够反射主机发射的皮肤处理光线,以减少皮肤处理光线的损耗。然而,聚光部件反射皮肤处理光线时会吸收部分能量,导致聚光部件自身的温度升高,聚光部件容易向用户的皮肤传递热量,使得用户的皮肤感到不适甚至被烫伤,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附属头及皮肤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环状板的第二感应部件,第一环状板能够阻隔及避免更高温度的聚光部件的前端直接与用户皮肤接触,减少聚光部件向用户皮肤传递的热量,从而避免引起用户皮肤不适。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属头,应用于皮肤处理装置,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用于产生光以用于对用户皮肤进行光处理,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前端设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处设有用于感应所述用户皮肤的第一感应部件,所述附属头包括:

3、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前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用户皮肤接触的作业面,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贯穿所述作业面的安装通道;以及

4、聚光部件,所述聚光部件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并形成有聚光通道,所述聚光部件用于将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出光口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聚光通道向外射出;以及

5、第二感应部件,所述第二感应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包括第一环状板与连接端,其中,

6、所述第一环状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一环状板遮挡所述聚光部件的前端,当所述作业面抵接所述用户皮肤时所述第一环状板与所述用户皮肤接触,

7、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前端时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部件。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的前端具有所述作业面,所述前壳体上设有贯穿所述作业面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环状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所述后壳体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前壳体和/或所述后壳体用于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所述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且与所述前壳体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感应部件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过孔共同形成所述安装通道,所述后壳体上还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间隔于所述第二过孔设置,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外露于所述后壳体的后端。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包括前导电环和后导电环,所述前导电环包括形成有第三过孔的环状侧板及所述第一环状板,所述环状侧板的形状匹配于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环状侧板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中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面,所述第一环状板从所述环状侧板的前端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所述聚光部件的前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环状板的后侧面,所述后导电环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后导电环的电连接于所述环状侧板,所述后导电环的后端具有所述连接端。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电环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环状侧板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后导电环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及第二环状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环状板,所述第二环状板为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二环状板设于所述后壳体的后侧面。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面,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侧面抵接于所述后壳体,或者,所述后壳体的前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面抵接于所述前壳体。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所述前导电环还包括第三环状板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环状板从所述环状侧板的后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三环状板抵接于所述前壳体的后侧面,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环状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的后侧面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后导电环还包括形成有第四过孔的第一侧缘板,所述第一侧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环状板的外周面,所述第一侧缘板抵接于所述环状凹槽,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缘板。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的前端环绕所述第二过孔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围合形成有第五过孔,所述第五过孔连通于所述第二过孔,所述聚光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五过孔及所述第二过孔的内壁面。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件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聚光通道的侧壁板及自所述侧壁板的后端以远离于所述聚光通道的中心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板,所述侧壁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侧壁板用于将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出光口发出的光经所述聚光通道向外射出,所述第一环状板遮挡所述侧壁板的前端,所述延伸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面。

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壁板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聚光通道并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三侧壁板及第四侧壁板,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第四侧壁板分别相对设置,所述延伸板的数量为两个,该两所述延伸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板和所述第三侧壁板,或者,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板和所述第四侧壁板。

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后端方向的后侧面,所述附属头还包括形成有第六过孔的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延伸板的后侧面,所述第六过孔连通于所述聚光通道,所述皮肤处理装置还设有冷敷组件,所述冷敷组件用于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降温,所述第一导热层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前端时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敷组件。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前侧面对应两个所述延伸板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延伸板。

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层为柔性的导热材质,所述第一导热层导热地贴合连接于所述延伸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导热层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前端时导热地贴合连接于所述冷敷组件。

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件包括侧壁板及两个延伸板,所述侧壁板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聚光通道并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三侧壁板及第四侧壁板,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第四侧壁板分别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三侧壁板及所述第四侧壁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三侧壁板及所述第四侧壁板用于将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出光口发出的光经所述聚光通道向外射出,所述第一环状板遮挡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三侧壁板及所述第四侧壁板的前端,

22、该两所述延伸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板和所述第三侧壁板,且两所述延伸板分别自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三侧壁板的后端以远离于所述聚光通道的中心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或者,该两所述延伸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板和所述第四侧壁板,且两所述延伸板分别自所述第二侧壁板、所述第四侧壁板的后端以远离于所述聚光通道的中心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两所述延伸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面,两所述延伸板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后端方向的后侧面,

23、所述附属头还包括形成有第六过孔的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延伸板的后侧面,所述第六过孔连通于所述聚光通道,所述皮肤处理装置还设有冷敷组件,所述冷敷组件用于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降温,所述第一导热层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的所述前端时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敷组件,

24、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后侧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后导电环还包括形成有第七过孔的第二侧缘板,所述第二侧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环状板的内周面,所述第二侧缘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2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处理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附属头,所述主机包括第二壳体、发光组件、第一感应部件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出光口,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向所述出光口发出光线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光作用处理,所述第一感应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所述控制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控制模组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部件,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部件的电信号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并封盖所述出光口,所述聚光通道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前端时对准于所述出光口,以使所述发光组件经所述出光口发出的所述光线经由所述聚光通道射出,所述连接端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时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部件。

26、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另一种皮肤处理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附属头,所述主机包括第二壳体、发光组件、第一感应部件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出光口,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向所述出光口发出光线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光作用处理,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包括第四环状板,所述第四环状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所述第四环状板导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部件的电信号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并封盖所述出光口,所述聚光通道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前端时对准于所述出光口,以使所述发光组件经所述出光口发出的所述光线经由所述聚光通道射出,所述后导电环的所述第二环状板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时导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环状板,所述第二环状板的形状匹配于所述第四环状板。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属头及皮肤处理装置,附属头包括第一壳体、聚光部件及第二感应部件,第一壳体可拆卸安装于皮肤处理装置,即附属头可安装于皮肤处理装置,也可从皮肤处理装置上拆卸,在第一壳体上设有贯穿作业面的安装通道,使得作业面于用户的皮肤接触时,皮肤处理装置发射的光线能够通过安装通道照射至用户的皮肤,以对用户的皮肤进行处理(例如脱毛、嫩肤等),聚光部件设置于安装通道且形成有聚光通道,聚光通道能够反射光线,从而将皮肤处理装置的出光口发出的光经聚光通道向外射出,减少光线的损耗,通过设置第二感应部件,第二感应部件能够在作业面抵接用户皮肤时与用户皮肤接触导通,且能够与皮肤处理装置上的第一感应部件导电连接,从而使得皮肤处理装置能够识别附属头是否与用户皮肤接触,同时,第二感应部件的第一环状板能够阻隔及避免更高温度的聚光部件的前端直接与用户皮肤接触,减少聚光部件向用户皮肤传递的热量,从而避免引起用户皮肤不适,此外,第一环状板的可接触面积较大,且环绕与聚光通道的一周,有利于保证作业面抵接用户皮肤时第二感应部件与用户皮肤接触导通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