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1049发布日期:2023-11-22 20:0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治疗床,特别是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


背景技术:

1、盆底功能障碍就是女性的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支持薄弱,从而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与否取决于是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时可以通过盆底肌肉的修复锻炼,来恢复盆底的功能,康复训练时需要使用训练治疗床辅助治疗,盆底肌训练治疗床主要应用于女性产后盆底肌训以及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盆底肌无力尿失禁者。

2、如公开号为cn214436294u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用盆底肌训练康复装置,通过设置的压板、销轴、床板、缓冲机构和压板等结构,患者躺在床板上,头枕在头枕机构上进行训练,同时根据患者使用的需求,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压板向上移动,能够适应不同的患者。

3、上述训练床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上述训练康复装置为了适应不同的患者,在头枕部设置了升降调节构件,这样可以便于患者头部高低的调节,但是实际上患者在进行训练时,不仅仅是头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需要根据训练的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训练治疗构件,所述训练治疗构件包括头枕板,所述头枕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躯干板,所述躯干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臀板,所述臀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大腿放置板,所述大腿放置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小腿放置板,每个所述铰链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括定轴,所述定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一侧卡接有棘轮。

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柱对称分布在臀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与臀板固定连接。所述定轴与大腿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与小腿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与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棘爪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当患者需要进行盆底肌训练治疗时,首先需要将支撑柱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随后转动各个部位使其围绕铰链进行转动,床的头枕部、躯干部、臀部和下肢部之间有铰链关节可以根据患者治疗需要进行转动,可以全体位的进行调节,在转动调节时通过棘爪与棘轮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目的,棘轮逆时针转动时,棘爪不会对其转动造成影响,棘轮顺时针转动时,棘爪与棘轮将会卡接,起到限位的目的。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轴对称分布在棘爪的两侧,所述转动轴的轴心与控制旋钮的轴心相重合,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如果要使棘轮顺时针转动时,需要扭动控制旋钮使其通过转动轴带动棘爪逆时针转动,可以解除棘爪与棘轮之间的卡接关系,随后可以使棘轮围绕定轴顺时针转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7、通过支撑柱、训练治疗构件和限位构件之间的配合设置,床的头枕板、躯干板、臀板、大腿放置板和小腿放置板之间有铰链关节可以根据患者治疗需要进行转动调节,在转动调节时通过棘爪与棘轮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目的。下肢部的屈伸运动可以方便患者调节适合自己的截石位进行盆底训练。臀部的中空处可以方便放置生物反馈治疗探头,告别以前的平板床治疗患者的盆底训练,通过新版的治疗床具有可调节性、伸缩性以及肛周附近的特别设计,更适合患者进行探头式的生物反馈类的盆底训练。



技术特征:

1.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的一侧设置有训练治疗构件(2),所述训练治疗构件(2)包括头枕板(201),所述头枕板(201)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躯干板(202),所述躯干板(202)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臀板(203),所述臀板(203)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大腿放置板(204),所述大腿放置板(204)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小腿放置板(205),每个所述铰链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构件(3),所述限位构件(3)包括定轴(301),所述定轴(3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02),所述转动轴(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303),所述转动轴(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棘爪(304),所述棘爪(304)的一侧卡接有棘轮(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柱(1)对称分布在臀板(203)的一侧,所述支撑柱(1)与臀板(20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301)与大腿放置板(204)固定连接,所述棘轮(305)与小腿放置板(205)固定连接,所述棘轮(305)与定轴(30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与棘爪(30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轴(302)对称分布在棘爪(304)的两侧,所述转动轴(302)的轴心与控制旋钮(303)的轴心相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治疗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体位可调节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床,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训练治疗构件,所述训练治疗构件包括头枕板,所述头枕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躯干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床的头枕板、躯干板、臀板、大腿放置板和小腿放置板之间有铰链关节可以根据患者治疗需要进行转动调节,通过棘爪与棘轮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目的。下肢部的屈伸运动可以方便患者调节适合自己的截石位进行盆底训练。臀部的中空处可以方便放置生物反馈治疗探头,告别以前的平板床治疗患者的盆底训练,通过新版的治疗床具有可调节性、伸缩性以及肛周附近的特别设计,更适合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类的盆底训练。

技术研发人员:安迪,王建霞,廖利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迪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