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切除装置及切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0498发布日期:2024-02-26 16:3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织切除装置及切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组织切除装置及切除系统。


背景技术:

1、通常情况下,组织切除器需要搭配内窥镜使用,如,宫腔组织切除器需要搭配宫腔镜使用,腹腔组织切除器需搭配腹腔镜使用。组织切除器需要穿过内窥镜的器械通道,在内窥镜镜头的辅助下完成组织切割。宫腔镜使用时需要用膨宫液将宫腔膨充,宫腔镜的镜管里有两条独立的液体通道供膨宫液体流进和流出,但宫腔镜只有观察功能,不具备手术操作功能,如需切除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宫腔粘连等操作需借助宫腔镜镜管里的器械操作通道,治疗器械(如组织切除器)穿过器械操作通道进入宫腔进行治疗操作。目前使用的宫腔镜镜管直径过大,需麻醉后扩张宫颈进行操作,为缩小宫腔镜镜管管径,通常将宫腔镜其中一个液体通道与器械通道合并,也即其中一条液体通道即器械通道,当没有器械进入器械通道时,器械通道作为液体通道流进或流出液体,当有器械进入器械通道进入时,进入器械通道的器械管径需要小于器械通道以便液体能通过,或者进入器械通道的器械带有中空管以使得液体从器械的中空管进入或排出。

2、而且,现有的组织切除装置为不可重复使用,或整体一次性设计,成本较高。

3、宫腔内的病灶组织差异性较大,分为软组织、息肉、肌瘤等有着不同韧性,目前采用的切除刀具,相对单一,不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灶进行针对性使用,而且对于手术而言,提高切除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医生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但现有的切除刀具由于不具有针对性,导致现有的宫腔病灶切除手术时间长,手术损伤大。

4、同时,高速运动的腔内手术过程,存在可能的组织搅入刀管夹层影响刀头转动,这就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增加了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手术风险。

5、在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病灶进行切除,现有的宫腔组织切除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和线缆会防碍整体操作,给医生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现有的切除刀具,重量大,过重的切除刀具会为长时间手术带来疲劳。

6、现有市面上的组织切除系统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手动的效率极低,难以适应临床治疗需求,电动的笨重且昂贵。另外,如采用电切形式则极易造成组织受热损伤。

7、现有市面上的组织切除系统主要为一体式结构,手柄与刀头整体作为耗材价格昂贵;面对旋切和刨切的不同工况时,需使用不同的设备,使用上需要对操作者分别进行培训,过程繁琐。

8、因此,急需设计一款能够适用于各种腔内病灶的组织切除装置,能够实现刀头与手柄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快速对接,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灶,快速更换刀头,实现切得到、切得动,实现更精准的切除,同时,能够针对不同位置的病灶进行旋转实现切割窗口位置调整,以修正手术过程中组织搅入刀管夹层影响刀头转动的问题。同时设计一款组织切除系统,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刀头组件一次性使用,而手柄为多次重复使用,以解决价格昂贵、使用时因重量大,易疲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刀头组件与手柄分体式设置,并且刀头组件与手柄可实现快速可更换式连接,实现了刀头组件的一次性使用设计,而手柄重复使用设计,而且针对不同的病灶设计有不同的刀头组件,能够实现对各种病灶的精准切除,重量轻,使用方便的组织切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切除系统。

2、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第一个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组织切除装置,包括:

3、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用于提供动力以及控制信号的组件;

4、刀头组件,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更换式快速连接并通过组织切除装置手柄控制动作的组件;所述的刀头组件包括切割单元和操作单元;

5、其中,所述的刀头组件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之间设置有快换连接结构。

6、该组织切除装置,通过对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与刀头组件的分体式设置,实现了刀头组件的一次性使用设计和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重复使用设计,通过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对刀头组件提供动力和控制信号,能够实现对刀头组件的精准控制,并且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可以兼容不同运动状态的刀头组件,以实现对不同病灶的切除。为了满足不同刀头组件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快速更换、快速连接,在刀头组件和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上设置有快换连接结构,通过快换连接结构即可实现不同刀头组件的快速更换连接。刀头组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结构,以针对不同病灶的使用,刀头组件通过组织切除装置手柄控制可以实现旋转运动、轴向往复旋转运动、轴向往复运动等各种不同的运动,从而有效地实现对病灶的精准切除操作。而且该组织切除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7、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上的快换连接结构设置为操作壳体快速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快速更换连接,在刀头组件上设置有操作壳体快速连接结构,既能够满足不同切除方式的刀头组件均可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适配连接,还能够保证刀头组件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快速连接,进行不同的病灶切除等操作。

8、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快速连接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实现配合锁止的锁止凹槽。在操作壳体快速连接结构上有一圈锁止凹槽,用于容纳锁扣机构中的钢珠,钢珠卡在锁止凹槽里可以防止刀头组件脱出实现锁定。

9、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一次性刀头组件。刀头组件采用一次性刀头组件,针对不同的病灶只需要更换刀头组件即可实现不同的切除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刀头组件针对多种不同病灶的切除,存在切除效果不够精准等问题。

10、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割单元包括外刀管和内刀管,所述的外刀管与内刀管之间的单边配合间隙0.03mm(不含)~0.2mm。内刀管与外刀管之间的单边配合间隙设置在0.03mm(不含)~0.2mm的范围之内,既能够将使用过程中的抖动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同时,能够保证内刀管与外刀管的相对运动顺畅,从而实现稳定操作,能够实现对病灶的精准切除。

11、作为优选,所述外刀管上设置有外刀管刃口区域,所述外刀管刃口区域处设置有径缩区,径缩区所在的外刀管与内刀管之间的单边配合间隙0.01mm~0.03mm(含)。设置径缩区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刀头组件的抖动,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同时,设计径缩区在保证内刀管和外刀管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组织进入内外刀管之间的间隙,从而解决内外刀管因病灶组织进入而卡阻,影响实际操作等问题,解决切除不全面的问题,因为正常的操作过程中,是边抽吸边切割,当出现组织卡阻时,可能会因为已经完成正常切割动作,而实际并未对组织产生切除效果的部分形成盲区,造成无法精准切除的问题。在除径缩区外的其他区域配合间隙大,相对运动时无卡阻,操作更灵活方便。

12、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割单元的端部设置钝性盲端结构。钝性盲端结构的设计既便于刀头插入内窥镜的器械通道,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割单元上还设置有识别切割窗口方向、测量组织大小的标尺。通过设置标尺,能够快速定位切割窗口的方向,并且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病灶所在范围,实现精准切除。

14、作为优选,所述的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包括:

15、动力部件,用于提供动力的部件;

16、传动组件,与动力部件连接,用于传递动力的组件;所述的传动组件上设置有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

17、锁扣机构,与传动组件配合用于解锁或锁定刀头组件的机构。

18、作为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一种方案,该方案中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主要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部件,一般优选电机作为动力部件,当然并不限于电机,其他可以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均可。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通过旋转方式传递给刀头组件的传动组件。为了实现刀头组件与传动组件的快速更换式连接,在传动组件上设置有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只需要在更换刀头组件时将需要更换的刀头组件取下,将新更换的刀头组件快速插入、卡入或拧紧到快速连接结构上即可完成更换,操作方便快捷,时间短,易用。而设置锁扣机构是为了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对刀头组件的解锁或锁定,具体的,当需要进行刀头组件更换时,通过操作锁扣机构解锁可以顺利将刀头组件与传动组件进行连接,当需要对更换好的刀头组件进行锁定时,松开锁扣机构即可实现对刀头组件的锁定,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19、作为优选,所述的锁扣机构与动力部件之间通过一电机座连接。为了实现锁扣机构与动力部件之间的有效连接,联动操作设置,通过一电机座将两者连接为一体,通过锁扣机构可以快速解锁或锁定刀头组件。

20、作为优选,所述的锁扣机构包括用于实现按压解锁或锁定操作部件滑环、设置在滑环内部的框架、套设在框架上的大弹簧和嵌设在框架上与滑环配合实现锁定或解锁刀头组件的钢珠。锁扣机构可以通过一滑环,一框架,以大弹簧和钢珠来实现。具体的,当需要进行解锁时,将滑环向动力部件一侧推动,此时,弹簧被压缩,钢珠处于自由状态,刀头组件可以顺延插入与传动组件进行连接,当连接完成后,松开滑环,滑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刀头组件一侧运动,钢珠被挤压在滑环与刀头组件之间形成锁定。该结构采用的是靠挤压摩擦力来实现夹紧锁定。

21、作为优选,所述的滑环为一环状壳体,在滑环内部设置有多个腔体;所述的滑环朝向刀头组件一侧设置有阶梯腔。滑环的设置,即为了实现对各部件的安装组合,同时,也为了方便通过滑环的操作实现对刀头组件的解锁或锁定,因此,在滑环内部设置有多个腔体,并与动力部件配合实现滑动。具体的,设置阶梯腔是为了方便在锁止和解锁过程中锁扣机构中的钢珠能够在阶梯腔之间动作,从而实现解锁和锁止操作。

22、作为优选,所述的框架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凹槽,所述的钢珠设置在贯通凹槽内部且凸出在贯通凹槽外部。费通凹槽与滑环内壁内部的阶梯腔与配合,钢珠在贯通凹槽和阶梯结构的作用下,实现解锁或锁定的限位。

23、作为优选,所述的框架内部设置有芯轴安装腔和轴承座。由于需要设置传动组件,因此,在框架内部设置有芯轴安装腔和轴承座,通过轴承座配合传动轴承等转动件可以实现芯轴与框架的转动连接,能够更好的将动力传递给刀头组件。

24、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芯轴,所述的芯轴与锁扣机构转动连接。传动组件主要是通过一芯轴来实现的,当然这种方案仅为优选方案,并不限于此种方案,只要能够实现动力的有效传递,均可以实现其目的。通过锁扣机构的操作,可以实现对芯轴的转动与停止的控制操作,进而实现对刀头组件的解锁或锁定。

25、作为优选,在芯轴内部还设置有顶紧组件;所述的顶紧组件包括顶紧小弹簧和顶杆。顶紧组件可以通过一顶紧小弹簧及顶杆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顶紧组件。设置顶紧组件是让内刀管顶紧外刀管,顶紧小弹簧和顶杆的作用是让内刀管始终与外刀管的顶端,也就是钝性盲端的位置紧密接触,顶紧外刀管钝性盲端,具有防卡组织和减少切割盲区效果。

26、作为优选,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设置在芯轴上。为了更直接对动力进行传递,可以将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设置在芯轴上,例如,可以是设置在芯轴上的卡爪等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其他部件上,以实现有效传递动力和快速连接为宜。

27、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旋切式刀头,所述的操作单元为旋转式结构。刀头组件可以采用旋切式刀头,这样的结构适合完成一边旋转一边切割的病灶切除操作。而为了实现这种操作,将操作单元设置为旋转式结构。

28、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旋钮、与旋钮转动连接的操作壳体、设置在操作壳体内部的旋转组件。具体的,操作单元可以通过旋钮、操作壳体以及旋转组件来实现,通过旋钮控制切割单元中的外刀管旋转,以调整外刀管的切割窗口,实现对不同的病灶进行切除。通过旋转组件带动内刀管进行无差速旋转运动,内刀管与在刃口区域实现与外刀管产生病灶组织切除效果。

29、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用于与传动组件连接的切割单元转轴,所述的切割单元转轴与切割单元连接并带动切割单元旋转。旋转组件可以是一根切割单元转轴,用于带动切割单元进行旋转。

30、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的操作壳体上设置有连通负压腔的水管接头,所述的负压腔通过旋转组件连通切割单元。同时,内刀管连通切割单元转轴,在切割单元转轴内部设置有通路,通路分别与负压腔和内刀管腔体连通。由于需要将切割下的病灶组织取出,因此,在操作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使用时,负压腔通过水管连通负压装置,切割过程中,病灶组织受到切割窗口的吸力并向刀头靠拢,随着内刀管的旋转,病灶组织进入内刀管腔体的部分被切割下来,并随着内刀管内部液体的流动进入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病灶组织的排出。

31、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与切割单元之间以及操作壳体与旋转组件之间分别通过密封件形成负压密封结构。为了实现对病灶组织的排出,形成良好的负压环境,因此,整个操作壳体与切割单元之间形成一相对密封的负压密封结构,实现更有效的操作。

32、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旋转刨切式刀头,所述的操作单元为轴向往复旋转式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刀头组件可以采用旋转刨切式刀头,对应的将操作单元设置为轴向往复旋转式结构。

33、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旋钮、与旋钮转动连接的操作壳体和设置在操作壳体内部的带有换向组件的旋转组件。具体的操作单元主要由一旋钮、一操作壳体和带有换向组件的旋转组件实现,通过旋钮控制切割单元中的外刀管旋转,以调整外刀管的切割窗口,实现对不同部件的病灶进行切除。通过旋转组件可进行旋转运动,其中,换向组件在换向功能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因此,旋转组件可带动内刀管一起进行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在刃口区域实现与外刀管产生病灶组织刨削切除效果。

34、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的操作壳体上设置的连通负压腔的水管接头,所述的负压腔通过旋转组件连通切割单元。内刀管连通旋转组件,在旋转组件内部设置有通路,通路分别与负压腔和内刀管腔体连通。使用时,负压腔通过水管连通负压装置,切割过程中,病灶组织受到切割窗口的吸力并向刀头靠拢,随着内刀管的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病灶组织进入内刀管腔体的部分被切割下来,并随着内刀管内部液体的流动进入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病灶组织的排出。

35、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与旋转组件之间以及操作壳体与切割单元之间分别通过密封件形成负压密封结构。为了实现对病灶组织的排出,形成良好的负压环境,因此,整个操作壳体与切割单元之间形成一相对密封的负压密封结构,实现更有效的操作。

36、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用于与传动组件连接的切割单元转轴和换向组件,所述的切割单元转轴与换向组件连接并带动换向组件进行旋转运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旋转组件只设置一切割单元旋转轴,通过切割单元旋转轴与传动组件的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

37、作为优选,所述的换向组件包括带有换向槽的操作单元循环丝杆和操作单元换向块,所述的操作单元循环丝杆的一端与切割单元连接,操作单元丝杆的另一端与切割单元转轴连接,所述的操作单元循环丝杆上设置有循环换向槽,所述的操作单元换向块与循环换向槽配合实现换向。换向组件主要是通过一操作单元循环丝杆和操作单元换向块来实现,操作单元换向块与循环换向槽配合,操作单元循环丝杆在操作单元换向块和切割单元旋转轴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切割单元中的内刀管一起进行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

38、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轴向往复式刀头,所述的操作单元为轴向往复式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刀头组件还可以采用轴向往复式刀头,对应的操作单元设置为轴向往复式结构。

39、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旋钮、与旋钮转动连接的操作壳体、设置在操作壳体内部的换向组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操作单元主要通过一旋钮、一操作壳体以及一往复式换向组件来实现,通过旋钮控制切割单元中的外刀管旋转,以调整外刀管的切割窗口,实现对不同部件的病灶进行切除。使用时,传动组件带动换向组件进行旋转,换向组件在换向作用的导引下产生轴向往复式运动,内刀管随换向组件一起运动,在刃口区域实现与外刀管产生病灶组织切除效果。

40、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的操作壳体上设置的连通负压腔的水管接头,所述的负压腔通过换向组件连通切割单元。内刀管连通换向组件,在换向组件内部设置有通路,通路分别与负压腔和内刀管腔体连通。使用时,负压腔通过水管连通负压装置,切割过程中,病灶组织受到切割窗口的吸力并向刀头靠拢,随着内刀管的轴向往复式运动,病灶组织进入内刀管腔体的部分被切割下来,并随着内刀管内部液体的流动进入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病灶组织的排出。

41、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与旋钮之间以及操作壳体与换向组件之间分别通过密封件形成负压密封结构。为了实现对病灶组织的排出,形成良好的负压环境,因此,整个操作壳体与切割单元之间形成一相对密封的负压密封结构,实现更有效的操作。

42、作为优选,所述的换向组件包括带有换向槽的往复循环丝杆、往复滑块和往复换向块,所述的往复循环丝杆的一端与往复滑块连接,所述的往复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啮合结构,所述的往复换向块与换向槽配合实现换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往复换向组件主要通过一往复循环丝杆、一往复滑块和一往复换向块来实现,传动组件与往复循环丝杆啮合,并带动往复循环丝杆进行旋转,往复换向块及往复滑块在往复循环丝杆的导引下产生轴向往复运动,内刀管随往复滑块一起运动,在刃口区域实现与外刀管产生病灶组织切除效果。

43、作为优选,所述的往复滑块与切割单元连接并带动切割单元进行轴向往复运动。

44、作为优选,所述的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包括:

45、动力部件,用于提供动力的部件;

46、传动组件,与动力部件连接,用于将动力部件的单向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往复式旋转的组件;其中,所述的传动组件中设置有换向组件,所述的换向组件上设置有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

4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组织切除装置手柄还可以是通过一动力部件和一带有换向组件的传动组件来实现。具体的,传动组件将动力部件的单向旋转动作,通过换向组件转化为轴向往复式旋转,并将轴向往复式旋转动作平稳地传递给刀头组件,从而实现有效的切除病灶组织操作。该组织切除装置手柄,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同样的,该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可以兼容不同运动状态的刀头组件。通过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实现刀头组件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快速更换,实现了针对不同病灶使用不同的刀头组件的设置。

48、作为优选,所述的换向组件包括循环丝杆和换向块,所述的循环丝杆上设置有往复螺旋槽,所述的换向块与往复螺旋槽配合实现换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换向组件主要由一循环丝杆和一换向块来实现,动力组件带动循环丝杆进行旋转运动,同时循环丝杆在换向块的导引下产生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

49、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快速连接结构为设置在循环丝杆上的刀头组件套合孔。循环丝杆上设置刀头组件套合孔是为了方便与刀头组件的快速套合式连接,从而带动刀头组件进行轴向往复式旋转。

50、作为优选,所述的换向块上设置的与往复螺旋槽相配合的换向凸起,所述的换向凸起上凹设有换向配合弧槽。换向块上设置换向凸起,而换向凸起上设置换向配合弧槽是为了与往复螺旋槽配合从而实现由单向旋转到轴向往复的换向,具体的,操作时,循环丝杆在动力部件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同时,由于换向块只能在往复螺旋槽区间内运动,使得循环丝杆在往复螺旋槽区间范围内产生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将传动组件的单向旋转动作转化为轴向往复式旋转。

51、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组件还包括通过动力组件带动旋转的芯轴。传动组件主要通过一芯轴来实现,通过芯轴将动力部件与换向组件进行连接并传递动力。

52、作为优选,所述的芯轴一端设置有电机轴安装孔,芯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杆连接孔。芯轴的上述结构主要是为了方便与动力部件和换向组件的连接。

53、作为优选,还包括手柄外壳,所述的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设置在手柄外壳内部,并且所述的传动组件通过一传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内部。组织切除装置手柄还包括一手柄外壳,设置手柄外壳是为了方便将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进行集成一体式设置。

54、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旋切式刀头,所述的操作单元为旋转式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刀头组件采用旋切式刀头,即可边旋转刀切割,对应的操作单元设置为旋转式结构。

55、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操作壳体和设置在操作壳体内部的旋转组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操作单元主要由操作壳体和旋转组件来实现。

56、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轴,在旋转轴上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的旋转轴内部设置有内刀管连接腔。旋转组件主要由一旋转轴来实现,在旋转轴上设置有连通槽,用于实现与负压腔和切割单元的连通,设置内刀管连接腔是为了方便内刀管与旋转轴的连接,并且通过旋转轴带动进行旋切操作。具体的,传动组件与旋转轴套合连接,由于旋转轴在壳体的限制下无法进行轴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传动组件仅能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运动。循环丝杆和刀头组件旋转轴之间需要有一些间隙,是预留的往复移动距离,使得循环丝杆往复,但旋转轴不往复。

57、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形成负压密封结构。为了实现连接以及负压密封结构的设置,操作壳体设置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用于设置旋转组件,而后壳体主要用于实现与传动组件的过渡连接,并且在后壳体内部实现传动组件与旋转轴的对接,以方便将动力通过旋转轴进行传递。

58、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壳体上设置有水管接头,所述的前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的水管接头连通负压腔。负压腔通过水管连通负压装置,切割过程中,病灶组织受到切割窗口的吸力并向刀头靠拢,随着内刀管运动,病灶组织进入内刀管腔体的部分被切割下来,并随着内刀管内部液体的流动进入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病灶组织的排出。

59、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通过一密封件实现与操作壳体之间形成动态密封。由于需要通过旋转组件实现动力的传递,同时还需要保护负压腔的负压环境,因此,通过动态密封来实现。

60、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组件为旋转刨切式刀头,所述的操作单元为轴向往复旋转式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刀头组件可以采用旋转刨切式刀头,对应的操作单元采用轴向往复旋转式结构,可以实现刀头组件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即可实现对病灶组织的轴向运动式加旋转式切割操作。

61、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操作壳体和设置在操作壳体内部的旋转组件和顶紧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操作单元主要由操作壳体和旋转组件以及顶紧件来实现。顶紧件可以优选顶紧弹簧。

62、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轴,在旋转轴上设置有密封负压段;所述的旋转轴内部设置有内刀管连接腔。旋转组件主要包括一旋转轴,通过旋转轴与传动组件套合,旋转轴受顶紧件的作用始终与传动组件贴合,动力部件输出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带动传动组件输出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并通过传动组件与旋转轴连接,将轴向往复式旋转运动直接传递给与旋转轴连接的内刀管。

63、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负压段上设置有连通口,在连通口的两端分别凸设有密封结构。由于旋转轴即要实现轴向往复运动,又要实现旋转运动,因此,为了保证密封负压段与负压腔之间的良好密封性能,在旋转轴上设置密封结构,用于形状良好的密封环境。

64、作为优选,朝向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一端的密封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弧槽和设置在弧槽内部的动态密封圈;而朝向切割单元的一端的密封结构包括滑动密封环。密封结构设置有不同的结构,可以保证旋转轴轴向往复运动,又能够保证良好的旋转运动。

65、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形成负压密封结构。为了实现连接以及负压密封结构的设置,操作壳体设置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用于设置旋转组件,而后壳体主要用于实现与传动组件的过渡连接,并且在后壳体内部实现传动组件与旋转轴的对接,以方便将动力通过旋转轴进行传递。

66、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壳体上设置有水管接头,所述的前壳体内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的水管接头连通负压腔。负压腔通过水管连通负压装置,刨削过程中,病灶组织受到切割窗口的吸力并向刀头靠拢,随着内刀管运动,病灶组织进入内刀管腔体的部分被切割下来,并随着内刀管内部液体的流动进入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病灶组织的排出。

67、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的顶紧件压设弹簧座和旋转组件之间用于实现旋转组件的自动顶紧贴合。

68、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第二个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织切除系统,包括所述的组织切除装置。

69、该组织切除系统,可以实现采用不同的刀头组件针对不同的病灶组织,能够更好地实现切得到、切得动,体现出更精准的切除;有效提高子切除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医生工作负荷,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损伤;不同的病灶组织采用不同方式的刀头组件,可以实现刨切或旋切,实现了更精准的切除,而且刨切速度更快,更加高效。同时还避免了高速运动的腔内手术过程,存在组织搅入刀管夹层影响刀头转动等问题,更加安全可靠,切除更加精准。刀头组件和组织切除装置手柄的分体式设置,可以实现部件的轻量化设计,降低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因装置过重而带来的长时间连台产生的手酸疲劳现象。采用主机控制手柄和一次性刀头组件的形态;刀头组件采用一次性使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降低用户使使用门槛,降低了市场推住广门槛以接受程度。同时,该组织切除系统具有协同性,可以与内窥镜(如宫腔镜等)协同,也可以与液体管理系统的协同,可以控制负压启动,实现按需负压,减少液体使用量。

70、作为优选,还包括主机和与组织切除装置连接的负压装置。通过负压装置实现对病灶组织的抽吸,从而实现边抽吸边切除操作。

71、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控制按钮或脚踏开关,所述的按钮设置在往复式组织切除装置手柄上,或设置在主机上。

72、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压装置与流体管理系统连接,所述的主机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并且与液体管理系统信号连接。通过与流体管理系统的连接,可以控制负压启动,实现按需负压,减少液体使用量。

7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组织切除装置,通过对刀头组件与手柄分体式设置,实现了刀头组件的一次性使用设计,而手柄重复使用设计,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灶设计有不同的刀头组件,不同的刀头组件可以实现不同的切除动作,边旋转边切割、轴向往复运动加旋转工切割、轴向往复式切割等,能够通过不同的刀头组件实现对各种病灶的精准切除,同时,针对不同形态的刀头组件,可以实现与组织切除装置手柄实现快速连接,更换快捷方便,而且连接效果好,传动稳定。通过对刀头组件的设计,实现了切割单元的稳定性设计,操作过程中切割单元抖动性小,稳定性能好。分体式的设计可以实现各组件的轻量化设计,重量轻,使用方便,不易产生疲劳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