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8800发布日期:2024-01-16 11:2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气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氧气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医疗过程中,吸氧成为了医院较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手段之一。人工制备的医用氧气是干燥气体,通常采用氧气筒、中心供氧管道等供氧装置,供给的氧气浓度一般在4%左右,且氧气存储环境也很干燥,使用干燥的氧气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导致起到粘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因此常使用对氧气进行湿化或对气道进行湿化等手段。气道湿化只适用于在气管切开后采用人工护理向气管内滴入适量的湿化液,在一般治疗中,应用范围更广的是采用外加湿化装置对供氧装置的氧气进行湿化。吸氧时湿化装置可以湿化氧气,使患者的气管保持湿润状态,能够湿润肺泡、增加肺泡活性等,防止气体对粘膜的刺激,有利于气体交换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预防脑缺氧现象的发生。因此氧气湿化装置是吸氧时不可缺少的配件。治疗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湿化瓶,氧气通过导口被注入湿化液液面下,经过湿化液湿化的氧气上升至湿化瓶的顶部从鼻氧管出口输出供氧,因此在吸氧过程中必须保证湿化瓶直立,在住院部中的采用壁挂式来稳定湿化瓶,而在急诊室中就需要专人负责湿化瓶的直立,占用医护人员,因此解决在移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湿化瓶保持在特定角度使用,和对医护人员占用的问题,是这个行业需要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在移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湿化装置保持在特定角度使用,和对医护人员占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氧气湿化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含密闭外壳和浮力装置,所述密闭外壳用于储存湿化液,所述浮力装置连接于所述密闭外壳内部,所述浮力装置能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所述密闭外壳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浮力装置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通气孔和注入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浮力装置连通所述注入口,所述注入口用于将气体排入所述湿化液中,所述通气孔通过所述浮力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

4、本装置使用所述密闭外壳,为所述湿化液提供了储存空间;所述浮力装置采用常用的塑料、橡胶等质量较轻的材料制成,满足能够漂浮在所述湿化液面的要求,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浮力装置,能够将干燥的氧气注入所述浮力装置,再经过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的所述注入口将干燥的氧气注入所述湿化液液面下,湿化后的氧气通过所述通气孔再次进入所述浮力装置,通过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所述第二出气口导出所述浮力装置,经过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导出湿化装置,形成氧气湿化输送通路。在湿化装置在使用中发生角度偏转时,所述湿化液会发生晃动,利用所述浮力装置能够利用漂浮在所述湿化液液面的特性,保持所述通气孔处于所述湿化液液面上保证所述湿化液不会通过所述浮力装置被送出湿化装置,而影响病人的吸氧,因此所述湿化装置结构本身能够对一定倾角的移动或者晃动保持正常使用,不需要专门派医护人员看守,还能够由病人或家属持用,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占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力装置包含密闭腔和集气腔,所述密闭腔和所述集气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密闭腔连通所述注入口;所述通气孔通过所述集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

6、在所述浮力装置内部设置为空腔结构能够更好地漂浮在所述湿化液液面,所述浮力装置可以采用半球结构、棱锥结构、棱台结构等内部为多个空腔的结构,所述密闭腔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气口导入干燥的氧气,干燥的氧气通过所述注入口和经过所述导流管进入所述湿化液液面下,形成氧气注入所述密闭外壳内的通路。所述集气腔为所述浮力装置内除所述密闭腔以外的空腔,所述浮力装置分隔了所述密闭腔和所述集气腔,所述密闭腔能够将干燥的氧气与集气腔内湿化后的气体隔绝开,保证经过湿化装置的氧气足够湿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闭腔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注入口与所述密闭腔底面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集气腔顶部连通,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集气腔顶部。

8、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密闭腔与所述注入口形成干燥氧气的注入管路,由于所述浮力装置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液面,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注入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密闭腔顶部的底面,能够减少干燥氧气的输送路径,也便于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由于所述浮力装置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液面,氧气经过湿化后会积蓄在液面上,因此将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集气腔顶部避免所述湿化液通过孔进入所述集气腔内,还便于在所述密闭外壳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将气体向所述透气孔压入,便于氧气的输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注入口还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将氧气注入液面下。

10、所述导流管用于将干燥的氧气送入所述湿化液的深处,避免在湿化装置发生角度偏移时所述注入口随之倾斜,不能及时将氧气注入湿化液液面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力装置包含半球形结构,所述密闭腔设置于所述浮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集气腔环绕于所述密闭腔设置。

12、所述浮力装置采用半球形结构能够更稳定地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所述密闭腔设置于所述浮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集气腔环绕于所述密闭腔设置,能够更好地稳定重心,保持所述浮力装置的稳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通气孔包含多个直径为1~2mm的圆孔,所述通气孔环形分布于所述浮力装置的所述集气腔上。

14、为了提高氧气进入所述集气腔内的速度,在所述集气腔顶部设有环形分布的所述通气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闭外壳包含分离式外壳,所述分离式外壳包含第一单元壳和第二单元壳,所述第一单元壳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壳能形成密封整体。

16、所述密闭外壳便于所述浮力装置的拆装和所述密闭外壳内部的清洗消毒,在所述第一单元壳和所述第二单元壳的连接处加设密封胶圈,增加所述密封外壳的密封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同一单元壳上。

18、为了密闭外壳和浮力装置的拆装方便,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同一个单元壳上,在所述密闭外壳和所述浮力装置组装和拆卸时能够更加方便。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外界供氧装置,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外界用氧。

20、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常用的氧气瓶、中心供氧等供氧设备,所述第一出气口可连接常用的氧气枕、呼吸面罩、鼻导管等。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元壳顶部还包含所述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设有密封盖。

22、所述注液口用于加注所述湿化液,在加注完成后用所述密封盖关闭所述注液口。

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指定专人维护湿化装置的稳定,装置内的浮力装置能够在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保证装置在无固定情况下任意移动能够保持正常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