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栓组件及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2564发布日期:2023-12-30 04:0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栓组件及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溶栓组件及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1、血液在血管内异常的流动,如血液流速减慢、血流产生漩涡,或者静脉血回流不畅等,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使得血管堵塞或血管狭窄,可引起组织缺氧、血管内压力异常、心脏负荷加重而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目前,广泛采用溶栓和机械取栓等方法清除血栓。溶栓治疗方法包括导管溶栓术、导管碎栓术、血栓抽吸术等,其中导管溶栓术能够有效溶栓,直接灌注溶栓药物达到溶栓效果。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溶栓术溶栓效率及溶栓效果差,溶栓药物的使用量大,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并且破碎的血栓容易流到血管远端堵塞血管。

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溶栓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溶栓组件及介入导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溶栓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为了实现通过工作单元发射超声能量以快速提高溶栓药物的溶栓作用,提高了溶栓效率及溶栓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栓组件,包括:内管,周向形成于所述内管外侧的溶栓支架,以及套设于所述溶栓支架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可扩张的网罩单元;

3、所述溶栓支架包括:多个支臂,沿所述支臂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支臂的若干工作单元,以及沿所述支臂长度方向依附于所述支臂的释液管;

4、所述释液管形成于所述工作单元外侧,所述释液管被构造出多个用于释放液体的释液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被构造出由所述溶栓支架套设的内管部分区域所形成的作业管段,所述作业管段被构造出若干通孔,所述溶栓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作业管段的若干显示单元。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栓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管末端的导向帽,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并沿纵向位移的外管,所述导向帽与所述外管沿纵向分别连接所述溶栓支架两端;

7、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纵向位移以驱动所述溶栓支架进行扩张或收缩。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栓支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支臂中并连接所述工作单元的内连线;

9、所述外管被构造出供所述释液管与所述内连线贯穿的容置通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罩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导向帽一端的锥颈部,形成于中部的扩张部,以及远离所述导向帽一端的开口部。

11、基于相同发明思想,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发明创造所揭示的溶栓组件,配置于所述主导管并相对于所述主导管纵向位移的驱动组件,以及被所述驱动组件所驱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溶栓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的传动组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并沿纵向位移的驱动管,形成于所述主导管侧壁以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位移的导引部,以及沿周向嵌设于所述驱动管并与驱动管形成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切换件;

13、所述切换件形成与主导管纵向延伸方向呈设定夹角的枢转轴,所述切换件被构造出被所述导引部引导的导引端,所述切换件任一沿纵向的端部受力时,所述切换件绕枢转轴转动,以解除导引端与导引部所形成的导引状态。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主导管的侧壁沿纵向呈螺旋形排布的螺旋槽,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枢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导管纵向延伸方向形成设定夹角α,所述夹角α大于0°且小于180°。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同轴套设于所述驱动管外侧并围设于所述切换件的衔接管,所述驱动管径向向外凸设形成外围板,被夹持于所述外围板与所述衔接管之间的弹性件,以及周向围设于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衔接管并与所述主导管周向分离的外壳体;

17、所述衔接管侧壁径向向内凸设形成抵持所述导引端的凸出部,所述弹性件对所述衔接管形成沿纵向的弹性偏压力,以保持所述导引端与所述导引部之间形成所述导引状态;

18、所述衔接管被构造出贯穿所述外壳体侧壁并部分形成于所述外壳体外部的推动件,所述外壳体侧壁开设用于引导所述推动件纵向位移的开口槽。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的活动卡环,以及轴向内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连接所述活动卡环的传动管;

20、所述外管沿轴向活动延伸入所述主导管并嵌设于所述传动管前端,所述传动管径向向外凸设形成若干贯穿所述主导管侧壁并连接所述活动卡环的传动块,所述主导管侧壁贯穿形成呈纵向分布以用于引导所述传动块纵向位移的导向槽;

21、所述活动卡环径向向内凹设形成承接槽,所述外壳体被构造出至少部分径向延伸入所述承接槽的旋转端,以供所述外壳体沿轴向转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导管纵向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凸设形成限制所述驱动组件相对于所述主导管纵向位移的第一凸座与第二凸座;

23、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主导管内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轴向嵌设于所述第二凸座并部分活动轴向延伸入所述传动管,以及同轴嵌设于所述第二凸座的连接座;

24、所述内管轴向连续贯穿所述传动管、限位管与连接座。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支撑所述主导管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贴合人体肢体的翼板,所述翼板形成固定孔。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通过释液孔将释液管内的溶栓药物喷出,溶栓药物喷向血栓并与支臂接触,使支臂在接触血栓的过程中,支臂的溶栓药物能将血栓溶解,或对血栓进行软化,软化后的血栓更容易被处于直径增加过程中的溶栓支架挤压切割,以将较大体积的血栓分解破碎为多个体积较小的血栓,再通过工作单元发射超声波能量以增加溶栓药物与血栓的结合能力,加速溶栓药物对血栓的溶栓作用,提高了溶栓效率及溶栓效果,进而能够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出血风险。同时,通过网罩单元能够捕获破碎后的体积较小的血栓,以防止破碎的血栓逃逸至血管远端堵塞血管。



技术特征:

1.一种溶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被构造出由所述溶栓支架套设的内管部分区域所形成的作业管段,所述作业管段被构造出若干通孔,所述溶栓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作业管段的若干显示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栓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管末端的导向帽,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并沿纵向位移的外管,所述导向帽与所述外管沿纵向分别连接所述溶栓支架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栓支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支臂中并连接所述工作单元的内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导向帽一端的锥颈部,形成于中部的扩张部,以及远离所述导向帽一端的开口部。

6.一种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配置于所述主导管的如上述权利要求至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栓组件,配置于所述主导管并相对于所述主导管纵向位移的驱动组件,以及被所述驱动组件所驱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溶栓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并沿纵向位移的驱动管,形成于所述主导管侧壁以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位移的导引部,以及沿周向嵌设于所述驱动管并与驱动管形成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切换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主导管的侧壁沿纵向呈螺旋形排布的螺旋槽,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导管纵向延伸方向形成设定夹角α,所述夹角α大于0°且小于18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同轴套设于所述驱动管外侧并围设于所述切换件的衔接管,所述驱动管径向向外凸设形成外围板,被夹持于所述外围板与所述衔接管之间的弹性件,以及周向围设于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衔接管并与所述主导管周向分离的外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的活动卡环,以及轴向内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连接所述活动卡环的传动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纵向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凸设形成限制所述驱动组件相对于所述主导管纵向位移的第一凸座与第二凸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支撑所述主导管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贴合人体肢体的翼板,所述翼板形成固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溶栓组件及介入导管,该溶栓组件包括:内管,周向形成于所述内管外侧的溶栓支架,以及套设于所述溶栓支架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可扩张的网罩单元;所述溶栓支架包括:多个支臂,沿所述支臂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支臂的若干工作单元,以及沿所述支臂长度方向依附于所述支臂的释液管;所述释液管形成于所述工作单元外侧,所述释液管被构造出多个用于释放液体的释液孔。通过本申请,实现了通过工作单元发射超声能量以快速提高溶栓药物的溶栓作用,提高了溶栓效率及溶栓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守庭,伏中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谱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