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压力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7454发布日期:2023-11-22 22:0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压力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压力泵系统。


背景技术:

1、压力泵因其能够输出高压力、小流量的液体,已被应用于医用内窥镜,并用于配合包括注射针或电切开刀在内的医疗器械进行黏膜下隆起等手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随时启动、停止压力泵系统,以完成对黏膜隆起手术的控制。

2、相关技术中,在采用压力泵输出液体用于手术时,液体的输出量难以精确控制,影响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液体输出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压力控制设备以及压力泵系统。

2、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压力控制设备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进液通道、容纳空间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容纳空间和出液通道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第一方向为液体流动的方向;开合件,配置于容纳空间中,开合件能够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导通;以及弹性件,抵压于开合件和壳体之间,弹性件能够产生作用于开合件的预设推力,预设推力能够使开合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阻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3、通过压力控制设备的设置,弹性件产生作用于开合件的预设推力,该预设推力能够控制开合件的移动,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导通或者闭合。随着压力泵系统的停止,在弹性件和开合件的作用下,液体停止从压力控制设备中输出,实现液体输出量的精确控制,提高手术成功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液通道配置于第一壳体,出液通道配置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抵接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抵接面,开合件包括第三抵接面,容纳空间位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弹性件抵接在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之间,弹性件能够使开合件抵接于第一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调整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合件具有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开合件抵接于第一抵接面,第一抵接面与第三抵接面之间的间距固定,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调整时,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之间的间距改变,使得预设推力发生改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液通道包括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进液口,开合件包括安装部和凸缘部,安装部配置为自凸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安装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凸缘部的横截面积,凸缘部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弹性件套设于安装部的外围,并抵接在壳体与凸缘部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设备还包括密封件,凸缘部包括朝向进液通道的安装面,密封件与安装面连接,密封件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液口的横截面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与开合件一体化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设置为片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合件还包括结合部,结合部自凸缘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结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凸缘部的横截面积;压力控制设备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围设于结合部外围,密封件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配合的安装槽,密封件和结合部共同限定一个密封面,密封面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液口的横截面积。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合件还包括与凸缘部相连的导向部,导向部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进液通道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容纳腔连通于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包括出液口,出液口设置于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上,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配置为第二抵接面,弹性件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液口的横截面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容纳通道,容纳腔连通于容纳通道,出液通道包括与容纳通道连通的出液口,容纳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液通道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壳体形成台阶部,台阶部包括台阶面,台阶面配置为第二抵接面,至少部分弹性件容纳于容纳通道。

15、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泵系统,压力泵系统包括:压力泵;如上述的压力控制设备;以及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压力泵,另一端连接于进液通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合件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第一连接管中的液体压力大于预设推力时,开合件能够由关闭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打开位置,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导通;在第一连接管中的液体压力小于预设推力时,开合件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至关闭位置,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阻断。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泵系统还包括输出件,输出件连接于出液通道;或压力泵系统还包括输出件和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输出件,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出液通道。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液通道配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液通道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开合件包括第三抵接面,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接在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之间,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开合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调整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具有关闭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合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三抵接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调整时,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之间的间距改变,使得所述预设推力发生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开合件包括安装部和凸缘部,所述安装部配置为自所述凸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凸缘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凸缘部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液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围,并抵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凸缘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设备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凸缘部包括朝向所述进液通道的安装面,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面连接,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液口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开合件一体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置为片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还包括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自所述凸缘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结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凸缘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压力控制设备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设于所述结合部外围,所述密封件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结合部共同限定一个密封面,所述密封面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液口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还包括与所述凸缘部相连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连通于所述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包括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配置为所述第二抵接面,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的横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容纳通道,所述容纳腔连通于所述容纳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包括与所述容纳通道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容纳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液通道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配置为所述第二抵接面,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容纳于所述容纳通道。

13.一种压力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泵系统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中的液体压力大于所述预设推力时,所述开合件能够由所述关闭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使得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导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中的液体压力小于所述预设推力时,所述开合件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关闭位置,使得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阻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泵系统还包括输出件,所述输出件连接于所述出液通道;或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压力泵系统。压力控制设备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进液通道、容纳空间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容纳空间和出液通道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第一方向为液体流动的方向;开合件,配置于容纳空间中,开合件能够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导通;以及弹性件,抵压于开合件和壳体之间,弹性件能够产生作用于开合件的预设推力,预设推力能够使开合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阻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通过压力控制设备的设置,实现随着压力泵系统的停止,液体停止输出,精确控制液体的输出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安巍,潘芹,冷德嵘,常莹,李晓春,庞金伟,李文昌,赵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