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69305发布日期:2024-01-16 11:0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口腔正畸,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


背景技术:

1、口腔正畸通常是将患者的牙齿重定位到期望的排列,以矫正牙列不齐和/或咬合不正,保证牙齿的生理功能同时提高美观性。传统的正畸方法是,在患者的全部牙齿上安装牙箍,牙箍主要包括托槽和弓丝,治疗时利用粘合剂将托槽的基底连接到牙齿表面,并将弓丝安装在托槽的槽沟内,通过弓丝变形产生的弹性力提供矫正力,弓丝在牙齿上施加持续的矫正力并且逐步地将牙齿向期望的牙齿位置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内医生对牙箍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考察和调整,使牙齿到达其最终位置后移除牙箍。

2、除了传统的牙箍矫正(也称为固定矫正)之外,使用壳状矫正器的隐形矫正技术在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相比于使用牙箍(托槽、弓丝)的传统正畸方法,隐形矫正具有更为美观、舒适等特点。但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牙列严重拥挤、牙齿扭转或者牙齿需要较大的移动量时,壳状矫正器由于提供的作用力较小,因此对于上述示例中的矫治可能需要较长的矫治周期才能达到矫治效果或者辅助其他正畸装置才能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例如,中国专利名称为:压膜式压低辅助装置及牙齿矫正套件(专利申请号:202222249911.0)中使用的方案,要对牙齿进行压低时除了壳状矫治器还额外使用了支抗钉、牵引橡皮筋等装置。这个情况下,不仅丧失了隐形矫治美观、舒适等特点,还额外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操作时间。

3、因此在隐形矫治器上进行结构改进,既能够保证隐形矫治舒适美观等特点,又同时能够实现牙齿压低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的正畸装置进行牙齿压低移动的问题,并且利用力学原理设计壳状矫治器的结构从而实现牙齿移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容纳需要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一牙齿集的第一区段以及容纳不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邻接所述第二区段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所述第二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等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小于对应包括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

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小于对应包括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牙齿收纳腔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区段。

7、作为优选,还包括所述第二区段包裹的牙齿表面设有的压低附件,佩戴时,所述压低附件对所述第二区段施加垂直向下的力以使所述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8、作为优选,所述压低附件邻近龈端的表面为向对颌方向凹入形成的内凹曲面。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区段对应所述压低附件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压低附件轮廓一致的压低容置腔体。

10、作为优选,佩戴时,所述内凹曲面对所述压低容置腔体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为多层结构。

12、作为优选,所述多层结构靠近牙齿的内层结构的硬度小于外层结构的硬度。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与现有技术相比:

14、本申请中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实现牙齿压低移动的第一区段和提供支抗从而辅助实现第一区段压低力的第二区段,利用力学分析,设计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结构,从而在不增加额外正畸装置的前提下,仅利用壳状本体本身增加辅助支抗完成对于牙齿压低移动,大大的减少了医生的操作时间,同时提高了矫治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容纳需要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一牙齿集的第一区段以及容纳不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邻接所述第二区段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所述第二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等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小于对应包括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小于对应包括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牙齿收纳腔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区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区段包裹的牙齿表面设有的压低附件,佩戴时,所述压低附件对所述第二区段施加垂直向下的力以使所述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低附件邻近龈端的表面为向对颌方向凹入形成的内凹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对应所述压低附件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压低附件轮廓一致的压低容置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佩戴时,所述内凹曲面对所述压低容置腔体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为多层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靠近牙齿的内层结构的硬度小于外层结构的硬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容纳需要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一牙齿集的第一区段以及容纳不进行压低移动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邻接所述第二区段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所述第二区段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等于其容纳牙齿牙冠垂直向的高度,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的正畸装置进行牙齿压低移动的问题,并且利用力学原理设计壳状矫治器的结构从而实现牙齿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星,吴姗姗,庄慧敏,郑韵哲,姚峻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