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9360发布日期:2024-03-05 11:5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超声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1、食管超声内镜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由于超声波需要借助水媒传播,所以使用超声小探头进行食管超声内镜检查时,需要在食管腔注水,才能产生清晰的超声图像。

2、但由于往食管腔内注入大量的水,会导致水倒流至咽喉甚至气管,导致误吸、产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对于麻醉病人,以上风险更高。

3、因此对于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的病人,医院的常规做法是不做麻醉,注入少量的水,通过吸引使病变和超声探头没入水中,产生超声图像进行检查。但是这样的方式,由于没有麻醉,导致病人检查时非常痛苦;并且,由于注水不足,造成超声图像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能够在保证超声图像成像效果的同时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减少食管腔内液体反流至气管的风险。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包括:

3、超声内镜,在所述超声内镜探测端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有第一通气管路;

4、和辅助气囊部件,包括第二通气管路,和设置在第二通气管路端头且与第二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二气囊;

5、检查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膨胀后紧贴食管内壁,且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下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形成注水腔,超声内镜探测端位于注水腔内。

6、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气囊环绕设置在超声内镜的管壁上。

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通气管路沿超声内镜插入部的管壁延伸。

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二通气管路端头的一侧,且在第二通气管路端头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气囊连通的通孔。

9、进一步的是,在所述超声内镜内设置有附送水通道,所述附送水通道沿超声内镜插入部延伸至超声内镜探测端。

10、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两个气囊在食道中构成注水腔,且超声探头在注水腔中进行探测,并保证超声探头置于水环境中进行检查,提高超声图像成像清晰度,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并且通过两个气囊阻挡,下端的第二气囊防治水流入胃腔,上端的第一气囊防止水反流至咽喉、气管,还能够防止反流并发症发生;病人也可以安全地在麻醉下无痛苦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环绕设置在超声内镜的管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管路(2)沿超声内镜插入部的管壁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5)设置在第二通气管路(4)端头的一侧,且在第二通气管路(4)端头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气囊(5)连通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超声内镜内设置有附送水通道(7),所述附送水通道(7)沿超声内镜插入部延伸至超声内镜探测端(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气囊结构的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装置,包括:超声内镜,在所述超声内镜探测端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有第一通气管路;和辅助气囊部件,包括第二通气管路,和设置在第二通气管路端头且与第二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二气囊;检查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膨胀后紧贴食管内壁,且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下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形成注水腔,且超声内镜探测端位于注水腔内。本技术能够在保证超声图像成像效果的同时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减少食管腔内液体反流至气管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付汀,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如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