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5012发布日期:2024-03-18 16:3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微创手术时辅助通气介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

1、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自然腔道内窥镜技术及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各种腔道内镜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过去极其复杂的手术变得十分简单,术中创伤、应激反应和手术时间均远远小于过去。而过去与之对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技术及通气方式操作复杂、声门和隆突部位刺激重、应激反应强烈、介导工具复杂成本高,而且术中需要应用肌松药,导致患者苏醒困难和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导管尖端局部损伤、气囊在主气道局限空间内形成压力伤和口内带菌残涎顺着导管气囊褶皱处内渗入末端气管内)。而鼻导管存在通气不良、固定效果差的问题,纤维支气管镜和胃肠镜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常常需要麻醉医生站在头部进行面罩下辅助通气,这会产生麻醉和内镜医师争夺气道空间,造成术中内镜医师操作与麻醉医师通气或抢救时的许多不便,因此如何既能避免内镜和麻醉医生争夺气道现象,又能方便通气管理并获得很好的通气效果,且能方便内镜医生各项操作及麻醉医生在危急情况下对患者的救治,就成为无痛微创手术时重要而且迫切解决的问题。

2、目前微创检查和治疗所用的鼻咽通气导管,其结构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一端为出气端,另一端设置用于连接呼吸机的通气接头。导管本体的出气端设置倾斜角,以便于插入鼻腔内,但是导管在插入鼻腔的过程中前端容易划伤鼻中隔梨状区、中鼻甲和下鼻甲等区域,导致鼻粘膜受损,甚至出血,影响通气过程,导致麻醉状态下的患者通气效果不佳,出血也会影响内镜医师术野。另外通气导管无法很好的固定在鼻腔内,存在通气导管易于脱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鼻咽通气导管通气效果不佳,容易划伤鼻粘膜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插入鼻腔且通气效果良好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进气端连接有呼吸机接头,导管本体出气端设置有圆弧形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一侧设置有通气口,插入部靠近通气口处设置有一排或多排辅助孔;

4、所述导管本体靠近出气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气囊,导管本体中段设置有第二气囊。

5、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弹簧丝。

6、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气通道,充气通道末端连接充气囊。

7、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囊的第一充气管和连通第二气囊的第二充气管。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囊与导管本体出气端的距离为3.5cm–8.5cm。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外径为10mm-30mm。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囊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11、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进气端设置有部分包裹呼吸机接头贴近人体侧的保护套。

12、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囊包括气囊袋和连接管,连接管内壁设置有上挡环和下挡环,连接管内安装有按压柱,按压柱中部设置有挡圈,挡圈上安装有密封垫,挡圈和下挡环之间安装有套装在按压柱下部的弹簧。

13、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采用软质塑料或橡胶制成。

14、作为优选,所述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刻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6、1、该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前端的插入部顶端设置圆弧形穹顶并设置一排辅助孔或多排辅助孔,通气导管插入鼻腔内时,圆弧形穹顶作为最前端与鼻腔接触,能依鼻腔塑型,不会划伤鼻腔黏膜;当通气导管进入鼻腔较狭窄部位时,插入部没有通气口的一侧受挤压从而在一排辅助孔处压折形成扁平状,更妥和鼻腔扁平样结构,从而可以顺利通过狭窄位置。

17、2、设置双气囊,第一气囊通气导管在置入鼻腔的过程中,若导管出气端发生卷曲,曲折位置会形成尖锐角,从而置入过程中导致鼻中隔梨状区、中鼻甲和下鼻甲划伤受损。此时为第一气囊充气扩大鼻腔空间可使导管出气端依靠弹力复形,可以防止鼻腔黏膜受损。通过调整第一气囊内气体量的多少可使出气端的端头对准声门,并避免在通气过程中通气口伏贴咽壁,达到更好的通气效果。第二气囊充气后位于鼻甲处,起到固定作用,可有效防止通气导管脱出及防止导管外缘和鼻腔之间的缝隙漏气,增加通气效果。

18、3、导管的进气端往后延伸形成部分包裹呼吸机接头的保护套,可以防止呼吸机接头磨伤病人鼻尖部皮肤。

19、4、充气囊设置自封堵结构,体积小且便于充气和放气。

20、5、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弹簧丝,弹簧丝可以使导管在轴向自由弯曲,并在径向保持圆形,防止压扁。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进气端连接有呼吸机接头,导管本体出气端设置有圆弧形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一侧设置有通气口,插入部靠近通气口处设置有一排或多排辅助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弹簧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气通道,充气通道末端连接充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内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囊的第一充气管和连通第二气囊的第二充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与导管本体出气端顶端的距离为3.5cm–8.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外径为10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进气端设置有部分包裹呼吸机接头贴近人体侧的保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包括气囊袋和连接管,连接管内壁设置有上挡环和下挡环,连接管内安装有按压柱,按压柱中部设置有挡圈,挡圈上安装有密封垫,挡圈和下挡环之间安装有套装在按压柱下部的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采用软质塑料或橡胶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刻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进气端连接有呼吸机接头,导管本体出气端设置有圆弧形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一侧设置有通气口,插入部靠近通气口处设置有一排或多排辅助孔;所述导管本体靠近出气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气囊,导管本体中段设置有第二气囊。该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的插入部顶端设置圆弧形穹顶并设置辅助孔,有利于导管前端压折为扁平状,符合人体工程学,插入鼻腔内时不会划伤鼻腔黏膜并且可以顺利通过狭窄位置。设置双气囊,通气效果良好且第二气囊可有效防止通气导管脱出及防止导管外缘和鼻腔之间缝隙漏气。

技术研发人员:田海涛,朱斌,甄亚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