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7624发布日期:2024-03-22 10:11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医疗用检测装置是各类体检或身体检测的必备装置,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以及检测方式的不同,检测用装置的外形和功能也不相同;

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注射根据使用和治疗的需求,会需要在周围静脉上输入,而为了防止和减少患者的疼痛,会采用picc置管进行可持续的大量输药,且不用多次穿刺患者身体,其中针对患者针进行picc置管前,通常会通过追踪模块放置在患者的胸上,通过追踪模块磁场跟踪并结合腔内心电图,以找到置管的最佳位置,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追踪模块是直接放置在患者的胸部位置,对于平躺的患者还不易掉落,但呼吸频率较高的患者容易将模块抖落,且对于半坐或端坐的患者,模块更不易放置,很容易滑落导致监测不到数据,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拾起和摆正模块的位置,增加了检测作业的步骤,降低了使用效率。

3、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频率较高的患者容易将模块抖落,且对于半坐或端坐的患者,模块更不易放置,很容易滑落导致监测不到数据,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拾起和摆正模块的位置,增加了检测作业的步骤,降低了使用效率的问题。

2、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桌板,所述桌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上端贯穿支撑框并延伸至支撑框的外部,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右侧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追踪器本体,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框,所述弧形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弧形杆,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活动板一侧螺栓的一端延伸至滑杆内腔,且与滑杆的内腔活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

4、优选的,右侧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左侧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腔。

5、优选的,右侧所述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通过阻尼转轴与追踪器本体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框,所述支撑框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调节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框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上端贯穿至调节框顶部,所述调节柱和螺纹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桌板、支撑框、调节块、活动板和追踪器本体,追踪器本体与右侧活动板以及活动环和调节杆的连接,可以让患者在躺在桌板上后,可以分别通过支撑框和调节块的高度调节,对追踪器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且追踪器本体配合与调节杆通过转轴连接,可以适应患者的躺姿进行角度调节,同时活动板对追踪器本体的支撑,让追踪器本体在完成调节并与患者胸口接触后,不会再进行晃动或掉落,此外装置配合滑杆、弧形框和弧形杆可以对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让患者适应检测作业的进行让手臂呈外旋的垂直姿势在桌板上,以此辅助医护人员使用追踪器本体对患者进行的检测作业,防止了呼吸频率较高的患者容易将模块抖落,且对于半坐或端坐的患者,模块更不易放置,很容易滑落导致监测不到数据,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拾起和摆正模块的位置,增加了检测作业的步骤,降低了使用效率的情况出现。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滑杆、弧形框和弧形杆,滑槽对滑杆的位移限位,滑杆配合螺栓与活动板进行固定,弧形框和弧形杆的调节可以对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所述支撑框(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调节块(3),所述调节块(3)的上端贯穿支撑框(2)并延伸至支撑框(2)的外部,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4),右侧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追踪器本体(5),所述活动板(4)的顶部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框(8),所述弧形框(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弧形杆(9),所述活动板(4)的正面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活动板(4)一侧螺栓的一端延伸至滑杆(7)内腔,且与滑杆(7)的内腔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底部与活动板(4)的顶部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活动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左侧所述活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1)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活动板(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13),所述活动环(1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4),所述调节杆(14)的下端通过阻尼转轴与追踪器本体(5)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框(15),所述支撑框(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所述螺纹套(17)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上端与调节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框(15)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柱(19),所述调节柱(19)的上端贯穿至调节框(15)顶部,所述调节柱(19)和螺纹杆(16)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20),两个所述皮带轮(20)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桌板,所述桌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上端贯穿支撑框并延伸至支撑框的外部;本技术通过设置桌板、支撑框、调节块、活动板和追踪器本体,让追踪器本体在完成调节并与患者胸口接触后,不会再进行晃动或掉落,此外装置配合滑杆、弧形框和弧形杆可以对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让患者适应检测作业的进行让手臂呈外旋的垂直姿势在桌板上,防止了呼吸频率较高的患者容易将模块抖落,且对于半坐或端坐的患者,模块更不易放置,很容易滑落导致监测不到数据,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拾起和摆正模块的位置,增加了检测作业的步骤,降低了使用效率的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孙颖,王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