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

文档序号:36930222发布日期:2024-02-02 21: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


背景技术:

1、动脉支架术是一种治疗动脉疾病的常见方法,比如通常冠心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实施。在该手术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动脉内插入一个小型金属或聚合物网状结构,即动脉支架,以恢复血流,并减轻症状。

2、目前的动脉斑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和手术切除等。

3、药物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动脉斑块的进展,但效果有限,无法完全消除斑块。

4、血管成形术,如球囊扩张术、动脉支架植入术等,通过扩张血管来恢复血流通畅,但无法直接消融动脉斑块,而且会残留金属异物,有支架内血栓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患者植入金属支架后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

5、手术切除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动脉的内膜进行剥脱并重新缝合,手术风险高,并且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

6、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存在主要是由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所致。药物治疗受限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浓度的达到,难以完全清除斑块。血管成形术无法直接消融斑块,而且金属支架的植入可能导致并发症和血管狭窄。手术切除是一种侵入性的手术方法,需要外科切口和内膜剥离,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

7、解决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困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实现对动脉斑块的直接靶向消融,同时减少风险和创伤。这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精确地作用于动脉斑块并实现有效的消融,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并发症。此外,还需要解决如何选择合适的纳米颗粒材料,并确保其在动脉斑块中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长期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8、因此,通过此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的药物球囊装置及应用为动脉斑块靶向消融治疗提供一种更精确、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斑块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问题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

2、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导丝指引导管和数条光纤,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纵向穿过药物球囊且药物球囊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的外壁上,光纤的顶端在药物球囊的内部。

3、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导丝指引导管和数条光纤,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纵向穿过药物球囊且药物球囊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的外壁上,光纤的顶端延伸到药物球囊的外部。

4、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导丝指引导管和数条光纤,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纵向穿过药物球囊且药物球囊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的内壁上,光纤的顶端在药物球囊的内部。

5、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导丝指引导管和数条光纤,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纵向穿过药物球囊且药物球囊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的内壁上,光纤的顶端延伸到药物球囊的外部。

6、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为金属纳米颗粒。

7、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为二维纳米颗粒。

8、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颗粒。

9、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为碳基纳米颗粒。

10、本发明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表面,随着导丝指引导管中导丝的指引,将光热效应纳米颗粒精确地送达到动脉斑块处,光纤与导丝指引导管同步到达动脉斑块处,在动脉内辐照特定频段的光,促使光纤发光,照射在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上,使得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发热,进而提高药物球囊的药效以及速度,从而实现对斑块的精确消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靶向性:通过使用具有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可以将治疗物质精确地送达到动脉斑块病变处,实现对斑块的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13、高效性:光纤照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作用产生热量,快速升温并导致斑块的消融。相比传统治疗方法,这种光热效应消融的方式更加高效,能够更彻底地消除动脉斑块。

14、安全性:本发明用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治疗,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的创伤。此外,通过精确控制光照剂量和照射范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1)、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导丝指引导管(3)和数条光纤(4),其特征在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附着在药物球囊(1)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3)纵向穿过药物球囊(1)且药物球囊(1)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3)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4)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3)的外壁上,光纤(4)的顶端在药物球囊(1)的内部。

2.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1)、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导丝指引导管(3)和数条光纤(4),其特征在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附着在药物球囊(1)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3)纵向穿过药物球囊(1)且药物球囊(1)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3)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4)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3)的外壁上,光纤(4)的顶端延伸到药物球囊(1)的外部。

3.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1)、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导丝指引导管(3)和数条光纤(4),其特征在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附着在药物球囊(1)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3)纵向穿过药物球囊(1)且药物球囊(1)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3)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4)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3)的内壁上,光纤(4)的顶端在药物球囊(1)的内部。

4.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1)、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层、导丝指引导管(3)和数条光纤(4),其特征在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附着在药物球囊(1)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3)纵向穿过药物球囊(1)且药物球囊(1)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3)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4)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3)的内壁上,光纤(4)的顶端延伸到药物球囊(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为金属纳米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为二维纳米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效应纳米颗粒(2)为碳基纳米颗粒。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纳米颗粒涂层的药物球囊,包括有药物球囊、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导丝指引导管和数条光纤,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外表面,导丝指引导管纵向穿过药物球囊且药物球囊顶端与导丝指引导管固定为一体,数条光纤固定在导丝指引导管的外壁或内壁上,光纤的顶端在药物球囊的内部或外部,其中光热效应纳米颗粒附着在药物球囊的表面;将光热效应纳米颗粒精确地送达到动脉斑块处,光纤与导丝指引导管同步到达动脉斑块处,在动脉内辐照特定频段的光,促使光纤发光,照射在光热效应纳米颗粒上,使得光热效应纳米颗粒发热,进而提高药物球囊的药效以及速度,从而实现对斑块的精确消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唐熠达,孟祥彬,汪京嘉,李凯伟,王旭梁,邵春丽,王文尧,温军,刘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