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器具的手柄以及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1044发布日期:2024-02-02 20:5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手持器具的手柄以及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动牙刷,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器具的手柄以及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1、手持器具如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电动理发器等日益成为家庭中常见的洗护用具,现有电动牙刷为了做成全身防水,一般将手持器具的手柄外壳的外周面不开设任何通孔,或者手持器具的手柄外壳的外周面开设孔洞也会将该孔洞填充且不安装键帽,如此,为了触发手柄外壳内部的按键,只能通过手柄外壳的整体形变来实现。

2、然而,现有手持器具的手柄外壳与手柄外壳内部的机按键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同时手柄外壳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若对手柄外壳施加的按压力过大并且如果按压区域不准确,容易导致按键被误触发,若对手柄施加的按压力过小,则会导致按键无法被触发,故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手持器具的手柄,旨在解决电动牙刷的按键不灵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手持器具的手柄,所述手持器具的手柄包括外壳,主控板以及柔性垫;其中,

3、所述外壳呈筒状且限定有安装腔,所述外壳的外周面沿轴向及周向连续延伸,所述外壳形成有握持区域、按压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握持区域及按压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4、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主控板设有输入按键和防误触按键,所述输入按键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防误触按键对应所述过渡区域设置;

5、所述柔性垫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柔性垫分别与所述输入按键与所述按压区域弹性抵接,且所述柔性垫分别与所述防误触按键与所述过渡区域弹性抵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包括本体、第一弹性臂以及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对应所述过渡区域设置;

7、所述输入按键和所述防误触按键均为应变式力传感器,所述输入按键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位置,所述防误触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位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与所述按压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与所述过渡区域相对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贯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二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外壳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包括主体、第一凸包以及第二凸包,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包远离主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臂接触,所述第二凸包远离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接触。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贯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二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一凸包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所述第二凸包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避让孔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还包括第三凸包和第四凸包,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四凸包设置于所述主体背对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凸包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第四凸包对应过渡区域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三凸包括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凸包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三凸包的横截面设置;所述第二凸包和所述第四凸包括相背设置,所述第二凸包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四凸包的横截面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与所述主体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主体的边缘设有朝所述本体延伸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用于与所述本体抵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在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以与手持器具的工作头连接;

17、所述按压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以及所述握持区域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按压区域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握持区域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牙刷,其包括手持器具的手柄,所述手持器具的手柄包括外壳,主控板以及柔性垫;其中,

19、所述外壳呈筒状且限定有安装腔,所述外壳的外周面沿轴向及周向连续延伸,所述外壳形成有握持区域、按压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握持区域及按压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20、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主控板设有输入按键和防误触按键,所述输入按键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防误触按键对应所述过渡区域设置;

21、所述柔性垫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柔性垫分别与所述输入按键与所述按压区域弹性抵接,且所述柔性垫分别与所述防误触按键与所述过渡区域弹性抵接。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内限定出安装腔,在外壳上形成握持区域、按压区域以及位于握持区域和按压区域之间的过度区域;在安装腔内安装主控板,主控板设有与按压区域对应的输入按键以及与过渡区域对应的防误触按键;在安装腔内安装柔性垫,柔性垫分别与输入按键与按压区域弹性抵接,且柔性垫分别与防误触按键与过渡区域弹性抵接。如此设置,一方面避免了按压区域被按压时出现空行程,进而导致输入按键不灵敏的问题出现;同时,柔性垫与按压区域相对的位置被按压或者柔性垫与过渡区域相对的位置被按压时,柔性垫只是局部产生形变,这个就避免了柔性垫某一处受力而整体向主控板运动的问题出现,进而避免了按压区域被按压时防误触按键被触发或者过渡区域被按压时输入按键被触发的问题出现;此外,柔性垫设置在主控板和外壳之间,还可以起到减震降噪音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器具的手柄包括外壳,主控板以及柔性垫;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包括本体、第一弹性臂以及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对应所述过渡区域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与所述按压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与所述过渡区域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贯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二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外壳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包括主体、第一凸包以及第二凸包,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包远离主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臂接触,所述第二凸包远离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贯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二避让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周围;所述第一凸包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所述第二凸包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避让孔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还包括第三凸包和第四凸包,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四凸包设置于所述主体背对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凸包对应所述按压区域设置,所述第四凸包对应过渡区域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三凸包括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凸包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三凸包的横截面设置;所述第二凸包和所述第四凸包括相背设置,所述第二凸包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四凸包的横截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与所述主体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主体的边缘设有朝所述本体延伸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用于与所述本体抵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在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以与手持器具的工作头连接;

12.一种电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器具的手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持器具的手柄以及电动牙刷,其中,手持器具的手柄包括外壳,主控板以及柔性垫;外壳呈筒状且限定有安装腔,外壳的外周面沿轴向及周向连续延伸,外壳形成有握持区域、按压区域以及位于握持区域及按压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主控板设于安装腔内,主控板设有输入按键和防误触按键,输入按键对应按压区域设置,防误触按键对应过渡区域设置;柔性垫设于安装腔内且位于主控板与外壳之间,柔性垫分别与输入按键与按压区域弹性抵接,且柔性垫分别与防误触按键与过渡区域弹性抵接。如此设置,既确保了输入按键的灵敏度,同时又实现了输入按键的误触发。

技术研发人员:叶洪新,王子胜,肖美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