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10753发布日期:2024-11-01 18:4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1、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按照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超声波雾化器、压缩式雾化器以及网式雾化器三种。

2、针对压缩式雾化器而言,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气泵,由于气泵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若气泵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壳体,继而会造成气泵过热保护,影响雾化器的正常工作。

3、为了保证雾化器的正常工作,一般采用在壳体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以使雾化器工作时,壳体外部的冷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壳体并带走气泵产生的热量从出气口排出,以实现对气泵的降温;然而,由于气泵产生的热量会对壳体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使壳体中空气的温度升高,继而使得空气受热膨胀并向上流动,而由于出气口设于壳体的周面,从而使得部分热空气无法经出气口排出壳体,进而影响了气泵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以提高气泵的散热效果。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雾化器,包括下壳体以及设于所述下壳体并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形成容置腔的上盖体,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气泵组件,所述下壳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进风口,所述上盖体设置有散热出风口,以使外界冷空气经由所述散热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并向上流动经由所述散热出风口排出,所述下壳体的周侧壁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气泵组件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器工作时,气泵组件发热并产生热量,以使气泵组件对容置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继而使得容置腔中的空气被加热后受热膨胀并向上流动经由散热出风口排出,容置腔中的压力减小并与容置腔的外部形成压力差,以使容置腔外部的空气经散热进风口进入容置腔中,从而使得容置腔中形成由下向上流动的气流,以使容置腔外部的冷空气连续不断地进入容置腔的内部并带走气泵组件产生的热量,以实现对气泵组件的降温,由于散热出风口设于上盖体,避免了容置腔中的热空气向上流动无法全部排出容置腔的情况,继而使得容置腔中的热空气可以全部经由散热出风口排出容置腔,从而提高了对气泵组件的散热效果,避免了气泵组件可能出现过热保护的情况,进而保证了雾化器的正常工作,同时降低了上壳体以及上盖体的温度,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另外,将吸气口设于下壳体的周侧壁,相较于将吸气口设于下壳体的底壁而言,抬高了吸气口的高度,以使吸气口与放置雾化器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放置雾化器的平面上的灰尘经吸气口进入气泵组件中的情况;相较于将吸气口设于上盖体而言,使得吸气口与雾化器的顶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落在雾化器顶壁的灰尘经吸气口进入气泵组件中的情况,从而避免了气泵组件可能堵塞的情况,进而提高了气泵组件的使用寿命,以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可选的,所述上盖体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的衬盖,所述衬盖设置有电路板,以使经由所述散热出风口排出所述容置腔的空气能够对所述电路板散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器工作时,电路板同样会产生热量,而将电路板设于衬盖,以使电路板位于容置腔的顶部,继而使得容置腔中的空气经散热出风口排出时,同时可以带走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以实现对电路板的散热,从而了降低电路板的温度,避免了电路板出现高温损坏的情况,提高冷空气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衬盖具有向下延伸的沿边,所述沿边具有伸入所述支架中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所述支架外部的外露段,所述散热出风口设于所述外露段。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出风口设于外露段,而外露段设于沿边,继而使得散热出风口位于上盖体的周侧,以增加雾化器的美观性,同时避免灰尘经散热出风口直接进入容置腔中的情况,增加雾化器内部的洁净性,保证雾化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连接段伸入支架中,从而达到便于将衬盖装配至支架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衬盖与支架的连接稳定性,以增加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雾化器的产品品质。

10、可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连接段止挡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衬盖装配至支架上时,将沿边与支架对准,然后再对衬盖施加朝向靠近支架方向的压力,以使衬盖朝向支架所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段伸入支架中并与止挡部止挡配合,以使连接段与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沿边伸入支架中的深度,从而达到便于对衬盖进行装配的效果,同时增加衬盖与支架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雾化器的产品品质以及使用寿命。

12、可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连接段的外周面止挡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衬盖安装在支架上之后,连接段的外周面抵触于限位面,以使连接段的外周面与限位面止挡配合,从而实现对衬盖在自身径向上的限位,以进一步增加衬盖与支架的连接稳定性,以便装配人员对衬盖进行固定,进而提高对衬盖的装配效率,降低雾化器的生产成本。

14、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螺纹伸入所述衬盖中。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电路板进行装配时,先将电路板准确的放置在衬盖上,然后再对紧固件进行安装,最终使得紧固件螺纹伸入衬盖中,以增加电路板与衬盖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降低对电路板的安装难度,提高对雾化器的生产效率,降低雾化器的生产成本。

16、可选的,所述上盖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衬盖的面板,所述衬盖对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避让口,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感应部,所述面板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所述面板形变并对所述感应部施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对雾化器进行操作时,按压面板,以使面板受到向下的压力并发生形变,继而使得形变后的面板对感应部施压,从而实现对雾化器的操作,由于面板位于整个雾化器的顶部,以使雾化器的人机交互区更加的醒目,同时相较于人机交互区位于雾化器的侧部而言,只需用户对面板施加向下的压力即可,也就是说,用户单手即可完成操作,避免了需要用户单手操作,单手扶住雾化器的情况,进而达到便于用户对雾化器进行操作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8、可选的,所述气泵组件包括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的外部套设有减震套,所述下壳体中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减震套设于所述安装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进行安装时,先将减震套套设在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外部,然后再将减震套安装至安装板,最后再将安装板安装至下壳体中,以完成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安装;由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均通过减震套安装至安装板,继而将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集成在一起,以增加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稳定性,同时达到便于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进行更换的效果,进而达到便于对雾化器进行维修的效果。

20、另外,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设置,还能够增加雾化器的气压,提高雾化器的雾化效率,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1、同时,减震套能够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进行支撑固定,以使雾化器工作时,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产生的振动被减震套所吸收,以降低雾化器工作时的振动,同时还可以降低因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以降低雾化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2、可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减震套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安装板过盈配合的连接柱,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进行安装时,先将减震套套设在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外部,然后再将减震套安装至安装板上,以使连接柱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与连接孔过盈配合,然后再将安装板安装在下壳体中,以使连接柱抵触于下壳体的内壁,然后再对连接柱进行固定,以完成对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安装。

24、由于安装板通过连接柱连接于下壳体,继而避免了安装板与下壳体的直接接触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安装板和下壳体的内壁相互摩擦产生噪音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雾化器工作时的噪音,进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5、同时,连接柱使得安装板与下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安装板将散热进风口封堵的情况,以保证外界的空气能够经散热进风口进入容置腔中,以保证雾化器的散热效果,进而保证雾化器的正常工作。

26、可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减震套设置有穿过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安装板过盈配合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长度。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减震套安装至安装板时,先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准,然后再对减震套施加朝向安装板方向的力,以使定位柱的一端伸入定位孔中,同时连接柱与连接孔对准并伸入连接孔中,由于定位柱位于安装板底部的长度大于连接柱位于安装板底部的长度,一方面使得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减震套的预定位,以便将连接柱与连接孔过盈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减震套与安装板的连接点位,从而增加减震套与安装板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加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稳定性。

28、可选的,所述减震套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一端的第一减震部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另一端的第二减震部。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减震套进行安装时,先将第一减震部套设在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一端,然后再将第二减震部套设在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另一端,以增加减震套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连接点位,同时增加减震套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以进一步降低雾化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30、可选的,所述气泵组件包括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所述进气管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泵的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气泵的进气口连通的第二出气口,以使外界的空气先流经所述第一出气口再流经所述第二出气口。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工作时,外界的空气经吸气口进入进气管路中,以使空气沿着进气管路流动并先流经第一出气口并经第一出气口进入第一气泵,剩余部分的空气继续沿着进气管路流动并经第二出气口进入第二气泵,以完成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中。

32、可选的,所述下壳体中设置有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与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的出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路设置有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的连接筋。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气管路设置有连接于进气管路的连接筋,以使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连为一体,继而实现同时对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的安装,简化了雾化器的装配步骤,提高了对雾化器的装配效率,降低了雾化器的生产成本,同时使得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连接的更加可靠,增加了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与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连接稳定性,以进一步保证雾化器的正常工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4、可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周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吸气口在所述下壳体的周向上错位设置。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吸气口和排气口在下壳体的周向上错位设置,继而使得吸气口与排气口在下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避让,以保证下壳体的结构强度,避免下壳体的某一周面强度较小容易形变的情况,进而增加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用户的触摸体验。

3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37、1.本技术中的雾化器包括下壳体以及与下壳体共同形成容置腔的上盖体,容置腔内安装有气泵组件,下壳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进风口,上盖体设置有散热出风口,以使外界冷空气经由散热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并向上流动经由散热出风口排出,继而使得容置腔中的热空气可以全部经由散热出风口排出容置腔,从而提高了对气泵组件的散热效果,避免了气泵组件可能出现过热保护的情况,进而保证了雾化器的正常工作,同时降低了上壳体以及上盖体的温度,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下壳体的周侧壁上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通过进气管路与气泵组件连接,避免了气泵组件可能堵塞的情况,进而提高了气泵组件的使用寿命,以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8、2.本技术中的上盖体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的衬盖,衬盖设置有电路板,以使经由散热出风口排出容置腔的空气能够对电路板散热,以实现对电路板的散热,从而降低了电路板的温度,避免了电路板出现高温损坏的情况,提高冷空气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39、3.本技术中的衬盖具有向下延伸的沿边,沿边具有伸入支架中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支架外部的外露段,散热出风口设于外露段,继而使得散热出风口位于上盖体的周侧,以增加雾化器的美观性,同时避免灰尘经散热出风口直接进入容置腔中的情况,增加雾化器内部的洁净性,保证雾化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连接段伸入支架中,从而达到便于将衬盖装配至支架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衬盖与支架的连接稳定性,以增加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雾化器的产品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