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7920发布日期:2024-03-18 18:0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具体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消渴症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消渴症为糖尿病的归属范畴。消渴。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发生发展机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糖尿病在西医方面是一组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如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脂代谢紊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降血糖的西药和胰岛素注射。口服药主要为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等。但长期服用降血糖西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影响,副作用大。故采用不良反应少的中药辅助治疗,纠正身体之偏为上选,但是有些中药配伍不合理,疗效不符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对消渴症进行有效的治疗,不良反应小。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4、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6g、葛根5g、五味子6g、山西野生党参12g。

5、进一步地,如尿频,另加山萸肉15g。

6、进一步地,其制成口服液剂。

7、本发明的各原料的功效如下:

8、生山药性平,味甘,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

9、生黄芪甘温补升,甘淡渗利;生用微温,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生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胃固表,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自汗盗汗等,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治气血不足之疮痈不溃或久溃不敛、以及气虚水肿、小便不利;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法。

10、知母苦泄寒清,甘润滋滑,既入肺、胃经,又入肾与大肠经。但清降,不透散,并滋阴。上清肺热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虚热,长于滋阴润燥,祛邪扶正两相兼,实火、虚热皆宜,高热或燥热津伤及阴虚发热者用之尤佳。

11、生鸡内金甘益中,平不偏,消磨敛涩,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运脾健胃、消食化积,为消食运脾之要药;入小肠、膀胱经,既化坚消食,又固精止遗,治结石、遗尿、遗精可选。

12、葛根甘辛轻扬升散,平而偏凉能清,入脾、胃经;既透解肌表风热、解肌退热而发表、透发疹斑,又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3、五味子酸敛质润温补,敛、补兼备,入肺、肾、心经。上能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五味俱备,唯酸独胜;虽曰性温,但质滋润;敛补相兼,节流增援。药力较强,为补虚强壮收涩之要药。

14、党参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入脾、肺经。补气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

15、本发明诸药合理配伍,协同作用,可达肺、胃、肾同调,达到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功能,以可对各种证型的消渴症进行有效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如尿频,另加山萸肉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成口服液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消渴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山西野生党参,本发明诸药合理配伍,协同作用,可达肺、胃、肾同调,达到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功能,以可对各种证型的消渴症进行有效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张莲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莲英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