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

文档序号:37063425发布日期:2024-02-20 21:1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

本发明涉及气道湿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1、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是在气管上切开一个小孔以通气,这个小孔被称为气管切口或气管造口。在行气管切开术时,医生会在患者的颈部切口,暴露出气管,再用工具将气管切开,形成一个小孔,然后插入气管切开套管,以确保气道通畅,用于连接到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上;在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监护和护理,以确保气道通畅和呼吸稳定。在恢复期(即保留气管切口,逐渐减少机械通气阶段),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功能。

2、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即恢复期)的气道管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焦点,而气道湿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适宜的气道湿化对预防感染、促进气道廓清、保证气道通畅和提高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该领域,现有的研究与实践多局限在如何采用外界干预进行被动湿化,比如为患者配置间歇气道湿化装置或持续气道湿化装置。间歇气道湿化装置一般包括注射器、滴瓶、雾化器和喷瓶等,其原理是向患者气道间歇滴入或喷入湿化液;而持续气道湿化装置一般包括微量泵、输液泵、输液装置、加温湿化系统和湿热交换器等,其原理是持续对患者气道进行加温加湿;但以上两种湿化装置均存在诸多局限性,比如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的度不易控制,呼吸道有被感染的风险,在湿化时需要限制患者卧床不能下床进行早期活动,对于回归社会后需持续带管的患者,不便于随身携带,不能随时进行气道湿化。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无需控制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没有呼吸道感染风险,随时随地可以湿化,且不会限制患者活动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湿化装置在湿化工作时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的度不易控制,呼吸道有感染风险,会限制患者卧床不能下床进行早期活动,对于回归社会后需持续带管的患者,不便于随身携带,不能随时进行气道湿化等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需控制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没有呼吸道感染风险,随时随地可以湿化,且不会限制患者活动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装置。

2、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包括:

3、三通连接件,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

4、第一管路,一端适于口含,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

5、第二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

6、所述第三连接管适于与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固定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为内螺纹结构,所述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设置有适于旋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的外螺纹连接件。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端的外壁上设有连接环槽,所述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设置有适于套设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所述连接环槽位置的套接连接件。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10、容纳件,包括容纳主体,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主体上开口位置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主体内腔连通的连接圆筒,所述第二管路的下端能够套设连接在所述连接圆筒位置。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口含嘴,所述口含嘴结构为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其中一个开口位置为口含部,另一个开口位置为口含嘴连接部,所述口含嘴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口含嘴包括筒状主体,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一端的扁平式设计的口含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另一端的具有外螺纹的口含嘴连接部。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适于套设连接在所述口含嘴连接部位置;

14、或者,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口含嘴连接部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适于套设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外部;或者,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

16、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适于套设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部;或者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筒状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部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三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部的中间位置。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保温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外侧。

19、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三通连接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三通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一管路的一端适于口含,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三连接管适于与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固定连接。

21、在使用时,将插入患者气管内的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与三通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管连接,然后用嘴含住第一管路的一端即可;患者在呼吸时,通过鼻子吸入空气到口腔,然后空气的一部分直接经喉咙进入气管,另一部分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气管切开套管,进一步进入患者气管;通过鼻子吸入到口腔内的空气,鼻子和口腔会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因而这一部分空气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气管切开套管、并进一步进入患者气管后,能够对患者气道起到湿化作用,由于是患者自己的鼻子和口腔湿化,因而不会存在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的情况;外界气体经患者鼻腔进入,经过患者自己的鼻腔过滤系统,进行自体生理性过滤防护,因而不易使患者的呼吸道发生感染;从经第一管路输入空气到气管切开套管时,如有口水或产生冷凝水,这些液体可以通过在下方设置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二管路向外排出。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仅包含有三通连接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因而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不会限制患者的活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患者可以通过鼻子呼吸自主控制加温加湿,不仅没有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湿化,并不会限制患者的活动。

22、2.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有两种连接结构,一种是内螺纹结构,另一种是外壁设有连接环槽;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也有两种连接结构,一种是外螺纹连接件,另一种是套接连接件;当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为外螺纹连接件时,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采用内螺纹结构,二者实现螺纹连接;当气管切开套管的体外端为套接连接件时,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采用连接环槽结构,二者实现套接连接。

23、3.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容纳件上开口位置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与容纳件主体内腔连通的连接圆筒,第二管路下端与连接圆筒套设连接;容纳件用来收集从口腔流出的口水,或第一管路内空气遇冷产生的冷凝水。

24、4.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还包括口含嘴,口含嘴具有中空的筒状主体且两端开口设置,其中一个开口位置为扁平式设计的口含部,另一个开口位置为具有外螺纹的口含嘴连接部,口含嘴连接部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扁平式设计的口含部可以提高患者含在嘴里的舒适度,外螺纹设计的口含嘴连接部方便与第一管路连接且容易操作。

25、5.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三通连接件包括筒状主体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在筒状主体部的轴向两端,第三连接管设置在筒状主体部的中间位置;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三连接管与气管切开套管连通,吸入口腔的空气从口含嘴顺着第一管路进入到三通连接件的筒状主体部内部后,液体的口水或冷凝水向下顺着第二管路流入到容纳件,不含液体的空气从与第三连接管连接的气管切开套管进入气管,对气道进行湿化。

26、6.本发明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装置,还包括保温套,套设在第一管路的外侧,在口腔内的空气经第一管路进入气管切开套管时,空气在第一管路内流动时,减少因温度差产生冷凝水的现象,有利于保护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气道的湿化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