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77138发布日期:2024-04-25 11:0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具体涉及一种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新生儿败血症(late onset sepsis,los)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超早产儿中发生率高达40%,成为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系统炎症发应及免疫异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表现及致病机制。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发生晚发型败血症情况下容易出现促炎/抗炎功能失衡,造成炎症级联反应。最新研究提示机体内抑制炎症treg细胞和促炎症的th17细胞在类群数量和活化状态的失衡是造成炎症瀑布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针对los的防治策略均为对症措施,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细菌多药耐药增加,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目前并无针对败血症免疫失调病理基础的有效干预方案,防治效果不佳。

2、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sc)来源于胎盘和脐带以及脐带血,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及易于工业化制备等优点。迄今,humsc已经用于治疗儿科多种疾病,美国血库协会及儿科协会亦鼓励家长进行脐带血储存(干细胞与骨髓公共库)。近期国内外研究显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减轻免疫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以及减低组织损伤、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富含间充质干细胞,申请人团队前期开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干预使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进一步进行流式细胞分选检测淋巴细胞亚型发现干细胞干预组cd4+t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上升,il17,crp、il-6、il-β等炎症因子下降,为防治败血症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功能是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3、humsc通过旁分泌功能,分泌各种因子,参与自然及特异性免疫调节、广谱抗菌作用。其中,msc炎症过度反应以及细菌感染情况下能够分泌抗菌肽,例如:ll37(antimicrobial peptidell37);查阅文献发现前期发现抗菌肽ll37是msc旁分泌丰富的唯一存在人体内的抗菌肽,具备免疫调控功能,尤其是促进treg分化及抗炎作用,在感染发生后能够在发挥广谱抗菌作用的同时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发生,从而减少炎性组织损伤,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重要活性因子。申请人前期已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的抗菌肽ll37具有抑制细菌繁殖和减轻细菌耐药性的作用。ll37属于人阳离子抗菌蛋白(hcap18),主要表达于粒细胞、上皮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环境下,lps刺激msc表面tlr4受体后可激活ll37转录表达,并进一步酶切后释放出胞。ll37通过免疫细胞趋化作用、调节细胞因子释放、中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抑制细胞凋亡等发挥广谱抗微生物、中和毒素等作用,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ll37在制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3、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药物。

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6、所述的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可调节免疫过度反应;

7、所述的ll37为humsc来源的蛋白;

8、所述的ll37在制备调控cd4+t细胞免疫表型、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9、所述的ll37可调节cd4+t细胞向抗炎表型treg细胞转化、抑制炎症反应;

10、所述的ll37通过jak-stat-foxp3信号通路发挥对cd4+t细胞的抗炎表型调控作用;

11、所述的炎症反应的炎性因子为lps;

12、所述的ll37为humsc来源的蛋白;

13、ll37在制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14、所述的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检测试剂中ll37作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15、一种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药物,所述药物包含ll37;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7、(1)本发明从细胞、动物、人体上揭示了ll37对lps炎症刺激下cd4+t细胞的调控作用,对败血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同时阐明了ll37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5/foxp3信号通路实现对cd4+t细胞的抗炎表型转化、改善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论证了ll37可能成为防治los的重要因子的可行性。

18、(2)本发明在临床上阐明了ll37的分泌规律,探究了其对los发生的关系,为脐带血msc输注预防los发生提供理论指导。



技术特征:

1.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4.ll37在制备调控cd4+t细胞免疫表型、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8.ll37在制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药物,所述药物包含ll3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L37在制备防治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细胞、动物、人体水平上揭示了抗菌肽LL37对循环中T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同时阐明了抗菌肽LL37能通过抑制JAK/STAT5/foxp3信号通路调节T细胞改善败血症过度炎症反应,并作为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预测因子及干预环节,论证了LL37可能成为防治LOS的重要因子的可行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竹潇,杨杰,许芳,杨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妇产医院、广东省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