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64771发布日期:2024-03-22 10: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消毒的,尤其涉及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也愈发发达,手术作为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钳类器械为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一般是需要重复使用的,因此在一次使用后,其消毒清洁过程便尤为重要,清洁消毒的干净与否直接影响下一场手术的成功率,目前的消毒方法中,主要有手工清洗、消毒剂浸泡或者蒸汽消毒,蒸汽消毒的过程主要为首先进行手动清洁,去除上面的附着物,然后用蒸汽进行消毒。

2、在专利公开号为cn110624886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药物检验器械清洗消毒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支撑脚,本体底部固定设置电机,电机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杆,旋转杆上方固定连接第一放置平台和第二放置平台,旋转杆顶端固定连接挂件杆,本体侧内壁固定有两组固定杆,两组固定杆均固定连接紫外线消毒灯,本体底部固定设有高温蒸汽机,本体顶部设有出气门,出气门与本体顶部铰接,本体顶部固定连接l型支撑杆,l型支撑杆一端与出气门一端中间固定设置弹簧,l型支撑杆另一端与出气门另一端通过调节杆活动连接,本体顶部固定设有排气泵,排气泵两端固定有排气管。该发明将高温蒸汽清洗和紫外线消毒结合,利用电机带动转轴旋转充分全面完成清洗消毒过程。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4、1.现有技术中,采用多种消毒方式对器械进行消毒,但是医疗器械中不同部分往往伴随着铰接或者销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在消毒时,蒸汽或者紫外线无法穿透重叠部分,造成重叠部分的消毒不干净,使得重叠部分存留有细菌或者残留物,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重叠位置进行杀菌的消毒装置,避免细菌残留。

5、2.现有技术中,采用蒸汽喷射或者紫外线并存的消毒方式,消毒时从外部向内部发射消毒介质,对于器械的把手处的消毒并没有针对性加强,把手消毒不干净也会影响器械的安全性,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医疗器械把手处进行消毒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对钳类医疗器械的重叠位置进行消毒以及不能对钳类医疗器械把手处进行针对消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及方法。

2、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其目的在于:对钳类医疗器械的重叠位置进行消毒以及对钳类医疗器械的把手处进行针对消毒。

3、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包括支座,还包括清洗单元、扫风单元;

4、清洗单元设置于支座上;扫风单元设置于清洗单元上;

5、清洗单元包括:箱体组件,设置于支座上;箱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支座上的壳体,还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的卡槽,设置于壳体上的排出口,设置于壳体上的载台,设置于壳体上的固定座,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盖板;

6、鼓风组件,设置于箱体组件上;张角组件,设置于箱体组件上;回喷组件,设置于张角组件上;动力组件,设置于鼓风组件上。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提供必要的固定位置与密封条件,壳体底部与排出口相切,方便冷凝水的流出,壳体上有诸多的安装位置,方便其余装置的安装,壳体内壁上覆盖有防水耐高温的硅橡胶,可以防止热量流失以及对其内部必要的组件进行保护。

8、进一步的,所述鼓风组件包括设置于卡槽内的分配器,设置于分配器上的进气管,设置于分配器外壁上的限位板,以及开设于分配器上的长槽;

9、长槽的长度与分配器纵向高度相同,分配器两端设置于载台上。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配器用于将从进气管进入的蒸汽进行混合,并从长槽内均匀喷出,防止因为进气管内的蒸汽高速喷出时造成的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局部钳类医疗器械的过热,其他区域的钳类医疗器械却没有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情况。

11、进一步的,所述张角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座上的定板,设置于限位板上的动板,开设于定板和动板上的透槽,设置于动板上的滑轨,设置于动板上的连接架,以及开设于动板上的短槽。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板和动板在工作时会相互运动,定板固定在固定座上,可以挂载钳类医疗器械的两个手柄中的一个,本实施例更加适合手柄为环状的钳类医疗器械,动板则挂载钳类医疗器械的另一个手柄,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动板运动,将钳类医疗器械间歇性的开合,使得其重叠位置暴露出来,方便蒸汽进入进行消毒工作。

13、进一步的,所述回喷组件设置于动板和定板上的挂载柱,设置于挂载柱上的导流环,开设于挂载柱上的进流口,开设于挂载柱上的回流口,开设于挂载柱上的侧孔,以及开设于挂载柱上的轴向槽。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板或者定板上挂载钳类医疗器械的装置具体为挂载柱,动板和定板分别交错安装了挂载柱,挂载柱为柱状且开设了多个孔或槽的结构,蒸汽从透槽吹入时,进入进流口,并通过挂载柱上靠近导流环位置的回流口排出,排出过程中被导流环改变方向,折返回去吹向钳类医疗器械的手柄位置,对手柄位置进行消毒。

15、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载台上的电机,设置于电机上的轴套,设置于轴套上的联轴器,开设于联轴器上的伸缩槽,设置于联轴器内的顶簧,设置于联轴器一端的曲柄,以及设置于曲柄一端的限位片。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转动过程中,限位片将曲柄控制在短槽内,并带动动板移动,动板带动钳类医疗器械的一个手柄移动,将医疗器械张开或者关闭,并做间歇性运动,使得原本容易重叠不易消毒的位置暴露出来,结合前文提到的指定的消毒时间,对难以清理的位置实现更好的消毒处理。

17、进一步的,所述扫风单元包括电热组件,设置于鼓风组件上;摆风组件,设置于电热组件一侧;

18、电热组件包括设置于载台上的热腔,开设于热腔侧壁上的圆孔,设置于圆孔内的分电座,设置于分电座上的电热管,以及开设于热腔一侧的气窗。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从产生到最后喷射到壳体中,并与壳体内的装置进行撞击和热交换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热量损失,因此在蒸汽喷出之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升温很有必要,热腔的构造与分配器类似,热腔的圆孔用于对分电座进行约束和固定。

20、进一步的,所述摆风组件包括开设于气窗上的中心孔,开设于热腔侧壁上的方孔,设置于中心孔内的转叶,设置于转叶上的偏转臂,设置于偏转臂上的调节螺栓,以及设置于偏转臂上的连杆;

21、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动板上,跟随动板一起运动。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孔为转叶的转动轴,方孔将连杆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在挂载柱上挂载好钳类医疗器械后,根据医疗器械的排列情况调整调节螺栓,使得偏转臂和转叶在连杆的运动行程下,首端和末端的转叶偏转角度能让蒸汽覆盖到所有的医疗器械,防止有遗漏。

23、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一种钳类医疗器械消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24、在使用前将钳类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手动清洗,清洗后,用手将动板往电机方向按动一段距离,将钳类医疗器械装在挂载柱上,相邻两个挂载柱挂载一把器械,松开动板,并开启电机和蒸汽开关,电机转动过程中,带动曲柄转动,使得动板做间歇往复运动,带动钳类医疗器械做间歇性开合运动。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转动过程中,限位片将曲柄控制在短槽内,并带动动板移动,动板带动钳类医疗器械的一个手柄移动,将医疗器械张开或者关闭,并做间歇性运动,使得原本容易重叠不易消毒的位置暴露出来,结合前文提到的指定的消毒时间,对难以清理的位置实现更好地消毒。

26、进一步的,蒸汽从透槽吹入时,进入进流口,一部分通过挂载柱上靠近导流环位置的回流口排出,排出过程中被导流环改变方向,折返回去吹向钳类医疗器械的手柄位置,对手柄位置进行消毒;另一部分直接从侧孔中排出,直接吹向手柄位置与铰接位置,并对二者进行消毒。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从分配器中喷射出,电机转动将动板带动做间歇往复运动,使得钳类医疗器械做间歇性开合运动,钳类医疗器械难以清理的铰接位置以及手柄位置都可以被蒸汽覆盖到,提升了这些位置的消毒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不只是可以喷射蒸汽,对于净化后的干燥空气或者臭氧等消毒介质同样适用。

28、进一步的,在动板运动时,连杆被动板带动,做间歇性往复运动,连杆带动偏转臂,偏转臂带动转叶,使得转叶做间歇性往复摆动,经电热管加热的蒸汽,在转叶的摆动下做间歇性往复摆动,喷射到挂载柱上的医疗器械表面。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以摆风的形式喷射出去,使得喷射出去的蒸汽温度下降得更少,喷射在医疗器械上更加均匀,摆动的蒸汽进行消毒时,更能覆盖到挂载柱上医疗器械的重叠位置以及锋利的位置,消毒效果更好。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1、1、通过蒸汽从分配器中喷射出,电机转动将动板带动做间歇往复运动,使得钳类医疗器械做间歇性开合运动,将铰接位置和重叠位置暴露出来,使得钳类医疗器械难以清理的铰接位置和重叠位置也可以被蒸汽覆盖到,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避免了消毒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和降低手术风险。

32、2、通过一部分蒸汽从透槽进入进流口,随后从回流口排出并被导流环引导至手柄处,同时另一部分蒸汽从侧孔排出直接喷射至手柄,以及进入轴向槽的蒸汽进一步对手柄进行冲击消毒,使得原本容易被忽略的手柄处的消毒也可以同时被兼顾,降低因为手柄的消毒不到位引起的手术过程中手柄污染手套,间接损害病人的风险。

33、3、通过蒸汽从分配器中喷射出,电机转动将动板带动做间歇往复运动,使得钳类医疗器械做间歇性开合运动,钳类医疗器械难以清理的铰接位置以及手柄位置都可以被蒸汽覆盖到,提升了这些位置的消毒效果,避免了因为消毒不到位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降低了手术过程的安全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