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齐墩果酸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流控装置

文档序号:37802081发布日期:2024-04-30 17:1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齐墩果酸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流控装置

本发明涉及载药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齐墩果酸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流控装置。


背景技术:

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又名庆四素,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以游离或糖苷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据不完全统计,约60个科190种植物中含有齐墩果酸。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310℃。1908年,英国人f bpowers首次分离得到齐墩果酸。ruzicka确定了它的结构为:

2、

3、齐墩果酸是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化合物,其来源丰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保肝降酶降脂、抗菌抗病毒、抗肝炎、抗突变、抗肝癌、降糖、抗溃疡等作用,但是由于oa脂溶性较强,在胃肠道的溶出度低和吸收性差,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其药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是齐墩果酸新制剂研究中的主要措施。

4、药物纳米颗粒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载药量高、制备工艺简便等特点,能够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药物溶出速率,从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将目标药物配制成纳米颗粒可改善恶劣胃肠道环境中的药物稳定性,在低ph下保护药物,促进肠道吸收,绕过不需要的代谢降解,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在胃肠道中提供持续释放。本发明中,将纳米颗粒技术引入齐墩果酸的新制剂研究中,对其它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新制剂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5、液滴微流控技术,又可以称为微通道乳化法,是利用微通道和流体流速,使互不相溶的流体相互剪切而形成分散的乳液液滴的技术,产生的液滴一般为微米级,形状高度均一。通过微流体乳化产生的液滴已用于组织工程、人造细胞、单细胞筛选与测序、细胞或细菌的封装与培养以及活性物质的封装与控释。较之常规的制备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大小可控、呈单分散性,用于药物载体可以较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控制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条件温和、制备简单和控制灵活的齐墩果酸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粒径小、分散性高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齐墩果酸纳米颗粒。

2、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齐墩果酸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s1,将聚合物载体完全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药物齐墩果酸溶于其中,制得内相溶液;

4、步骤s2,将稳定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外相溶液;

5、步骤s3,用共轴流聚焦法将步骤s1获得的内相溶液包裹在步骤s2获得的外相溶液中,采用一步法装置制备纳米混悬液;

6、步骤s4,去除纳米混悬液中的有机溶剂,冷冻干燥,获得所述纳米颗粒。

7、优选地,步骤s1中,有机溶剂为90%乙醇水溶液。

8、优选地,步骤s1中,聚合物载体为聚丙烯酸树脂ii;步骤s2中,稳定剂为泊洛沙姆188。

9、上述技术方案应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纳米颗粒,以制得具有粒径小、分散性高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颗粒,用于oa的包埋与口服递送,解决oa的疏水性和低生物利用度,对其进行保护和位于肠道部位靶向释药、吸收。本发明应用疏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树脂ii)和水溶性稳定剂(泊洛沙姆188)来设计和开发一种新型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通过微流控共沉淀方法,将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的疏水性药物缓慢、连续、均匀地混合到含有稳定剂的水相中,制备ph响应型靶向递送系统。生产方法简单,来源可持续,价格相对廉价,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丙烯酸树脂ⅱ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易溶,可溶于乙醇,但不溶于水,可作为在胃中不溶解而在肠中溶解的包衣材料,属于肠溶型树脂。利用这一特性来配制控制释放系统,该系统可被分解并溶解在ph值为6.8和7.4左右的溶液中,使用微流控共沉淀方法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不仅可以解决药物的难溶性问题,制备的颗粒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还可以对药物进行包封保护以及起到缓释和靶向给药的作用。

10、共沉淀原理:载体材料和药物溶于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良溶剂)中,然后将该良溶剂加入到水中(不良溶剂)中使得载体材料和药物沉淀,从而形成纳米制剂。

11、优选地,步骤s1中,内相溶液中的聚丙烯酸树脂ii的浓度为0.1-1.5%(w/v),内相溶液中的oa的浓度为0.1-0.5%(w/v);步骤s2中,外相溶液中的泊洛沙姆188的浓度为0.1-2%(w/v)。

12、优选地,步骤s3中,内相溶液与外相溶液的体积流速比为1:10~30。步骤s1与步骤s2内水相溶剂与外水相溶剂比,即溶剂:抗溶剂比为1:10~1:30。

13、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一种微流控装置,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方形玻璃管、内相玻璃毛细管、收集玻璃毛细管;方形玻璃管的内壁为圆柱面,用于固定内相玻璃毛细管和收集玻璃毛细管;

14、内相玻璃毛细管的一端为平口,另一端为尖口;内相玻璃毛细管的尖口一端插入方形玻璃管内,收集玻璃毛细管的一端插入方形玻璃管内,并且收集玻璃毛细管与内相玻璃毛细管套接,该套接的交叉口处具有缝隙,该缝隙用于流入外相溶液;

15、内相溶液经由内相玻璃毛细管的尖口流入收集玻璃毛细管中,外相溶液通过收集玻璃毛细管与内相玻璃毛细管间的交叉口流入收集玻璃毛细管中,内相溶液和外相溶液在收集玻璃毛细管中发生反应。

16、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装置还包括进样针头,进样针头的底部密封在方形玻璃管和内相玻璃毛细管的接口处;外相溶液从进样针头流入,依次经方形玻璃管和内相玻璃毛细管的接口、收集玻璃毛细管与内相玻璃毛细管间的交叉口,流入收集玻璃毛细管内。

17、更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内相玻璃毛细管远离方形玻璃管的一端连接有内相进样软管;收集玻璃毛细管远离方形玻璃管的一端连接有收集软管。

18、更更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装置还包括第一注射泵和第二注射泵,第一注射泵与内相进样软管连接,第二注射泵与进样针头连接。

19、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装有内相溶液和外相溶液的注射器分别固定在两个注射泵上,通过聚四氟乙烯软管将微流控装置的入口与注射器相连,然后调节内相流速和外相流速,在微流控装置中,内相溶液沿着中央通道流动,在交叉口处被外部水相以较高流速挤压成细流,通过聚焦后的细流宽度极窄,乙醇与水快速混合,齐墩果酸和聚丙烯酸树脂ii共同沉淀析出,且齐墩果酸被包裹在聚丙烯酸树脂ii内,形成包裹oa的纳米颗粒。

20、优选地,内相溶液流入方形管的流速为10μl/min,外相溶液流入方形管的流速为100~300μl/min。

21、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齐墩果酸纳米颗粒。

22、优选的,所得纳米颗粒为复合纳米颗粒,所述粒径为120~170nm,粒径分散度为10~30%。

23、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前述纳米颗粒在肠道部位缓释药物的应用。

24、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能够在胃环境下保护oa的结构与活性,并在肠道部位特异性释放。

25、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颗粒负载oa药物,具有良好的可分散性和稳定性。

2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发明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作为主要包材,它是由阴离子型的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而成,游离羧基与酯的摩尔比例约为1:1;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易溶,可溶于乙醇,但不溶于水、乙醚,在丙酮中会膨胀,能与碱形成盐。聚丙烯酸树脂ⅱ是形成不溶性但分散的纳米颗粒的很好的原料,制得的纳米颗粒可以顺利通过胃,到达肠道特定部位才缓慢释放药物。

27、(2)聚丙烯酸树脂ⅱ不溶于水却溶于乙醇,因此可以更好地用于微流控共沉淀方法上,使用90%乙醇为良溶剂,溶解聚丙烯酸树脂ⅱ和药物oa,在微流控装置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去离子水混合,在微通道交叉口处被外部水相以较高流速挤压成细流,通过聚焦后的细流宽度极窄,乙醇与水快速混合,聚丙烯酸树脂ⅱ和oa共同沉淀析出,且oa被包裹在聚丙烯酸树脂ⅱ内,形成纳米颗粒。

28、(3)纳米制剂通过纳米效应,对肿瘤或炎性组织具有被动靶向性,因而能增加肿瘤部位或炎性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另外,纳米颗粒还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功能。

29、(4)本发明所用溶剂和材料均经过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且可食用,整个体系绿色无害,所制备的纳米分散液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0、(5)本发明采用流动聚焦型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制备简单,造价低,控制灵活,无润湿性影响,无需改性,且制备条件温和,不会影响oa的结构与性能,可通过调节泵的进样流速精确设计与控制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和改善药物的分散性,并且具有可连续性,操作方便简洁,在新型药物制备工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