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8383发布日期:2024-05-11 00:0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

2、现有很多药物对脾脏进行保护,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副作用,如“三仁汤”等,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长期大量服用的中药组合物。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

2、本发明提供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包括:箭杆风10~18重量份、钩藤8~12重量份、大血藤10~14重量份、半枫荷8~12重量份、官桂8~14重量份、亮叶桦9~11重量份、糯米根9~13重量份、石菖蒲7~11重量份、香樟8~11重量份、杠板归9~13重量份、艾草11~14重量份、楤木9~12重量份。

3、优选的,箭杆风12重量份、钩藤10重量份、大血藤12重量份、半枫荷12重量份、官桂12重量份、亮叶桦10重量份、糯米根10重量份、石菖蒲10重量份、香樟10重量份、杠板归12重量份、艾草12重量份、楤木12重量份。

4、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口服溶制剂。

5、优选的,包括如下步骤: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之后使用清水对原料药进行冲洗,之后对原料药进行加热,将原料药进行过滤,静置沉淀,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药品。

6、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按照配方称取各原料药;

8、(2)将混合之后的原料药使用清水冲洗,之后加水煎煮5~7次,每次水的加入重量为原料总重量的2~4倍,煎煮时间为2.5~4h;

9、(3)使用200~300目的滤网对煎煮后的原料药进行过滤,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10、优选的,所述口服溶制剂为、片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散剂或口服液。

11、优选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健脾祛湿的药物中的用途。

12、以下分别对该组合物各成分的功能进行论述:

13、箭杆风是姜科山姜属的多年生常绿亚灌木,具有辛、微苦,温的特性;可除湿,祛风除湿,理气活血,解毒,止痛等;

14、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茜草科钩藤属藤本植物,具有清血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头痛、感冒夹惊、惊痛抽搐等症;所含钩藤碱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15、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h.wilson in c.s.sargent),木通科大血藤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具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16、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t.chang)是金缕梅科半枫荷属的常绿乔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独特功效;

17、官桂,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皮可入药,功效有补肾和散寒祛风,治风湿筋骨痛、跌打及腹痛吐泻等症;

18、亮叶桦,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的叶、根或皮,叶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水肿,疖毒;

19、糯米根,也叫糯稻根或者稻根须,来源于植物糯稻,具有补充营养、健脾养胃、促进消化、辅助减肥、辅助降血压的效果;

20、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是菖蒲科菖蒲属草本植物,金钱蒲根茎可入药,主治痰涎壅闭、神识不清、慢性气管炎;痢疾、肠炎等;

21、香樟,本品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化滞。治胃肠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22、杠板归,为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刺型头,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23、艾草,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vant.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效果;

24、楤木,本品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具有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2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适应于因湿气重引起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消化不良、食积饱胀等症状,对调和气血、强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益胃生津,醒脾开胃,清热利尿,排汗排毒、增强免疫等有辅助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箭杆风10~18重量份、钩藤8~12重量份、大血藤10~14重量份、半枫荷8~12重量份、官桂8~14重量份、亮叶桦9~11重量份、糯米根9~13重量份、石菖蒲7~11重量份、香樟8~11重量份、杠板归9~13重量份、艾草11~14重量份、楤木9~12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箭杆风12重量份、钩藤10重量份、大血藤12重量份、半枫荷12重量份、官桂12重量份、亮叶桦10重量份、糯米根10重量份、石菖蒲10重量份、香樟10重量份、杠板归12重量份、艾草12重量份、楤木12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口服溶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之后使用清水对原料药进行冲洗,之后对原料药进行加热,将原料药进行过滤,静置沉淀,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药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溶制剂为、片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散剂或口服液。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健脾祛湿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所述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包括箭杆风、钩藤、大血藤、半枫荷、官桂、亮叶桦、糯米根、石菖蒲、香樟、杠板归、艾草、楤木。本发明提供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具有适应于因湿气重引起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消化不良、食积饱胀等症状,对调和气血、强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益胃生津,醒脾开胃,清热利尿,排汗排毒、增强免疫等有辅助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生,白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从江福临瑶浴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