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4240发布日期:2024-05-11 00:2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康监测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


背景技术:

1、血氧饱和度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氧饱和度的装置,在急救、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血氧饱和度仪的血氧饱和度探头(简称血氧探头)包括夹持组件及传感器元件,后者包括发光元件(led)和感光元件(photod iode,pd),发光元件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光及红外光线照射到被测部位上,感光元件接收被测部位透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分析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信号即可得到被测者的血氧饱和度。

2、现有技术中,血氧饱和度仪最常见的检测部位是手指和脚趾,研究表明,手指和脚趾属于对外周血管的检测,当休克或手指冰凉时外周血供较差,脉搏搏动较弱,行业内称这种情况为灌注水平(perfus ion index,pi)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准确性变差甚至有时测量不出血氧饱和度。另外,当病人由于病情导致手脚抖动时有可能影响血氧测量,例如烦躁病人或帕金森氏病人的手脚抖动,行业内称这种情况为运动干扰。因此,弱灌注水平及抗运动干扰是衡量血氧饱和度仪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申请号为us13/650,310的美国专利以及申请号为ep16159667.1、ep12787203.4的欧洲专利中提出了对鼻翼进行检测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该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可检测多种生理参数,包括血氧,在现有的专利文件中,如图1中所示,该传感器包括夹持体(c l ip body)100,柔性电路(f lex ci rcu it)500和弹性套管(e l astomer ic s leeve)700。夹持体100包括第一端部110和面向第一端部110的第二端部130,其中,第一端部110和第二端部130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柔性电路500附着于或相邻于夹持体100,包括设置在第一通孔内或与第一通孔相邻的光发射器510、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或与第二通孔相邻的光检测器520,光发射器510发射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光发射器510面向光检测器520,光检测器520检测来自所述光发射器510并透过被测部位的光。弹性套管700包括第一弹性套管710和第二弹性套管740,第一弹性套管710包裹着第一端部110的一部分以及连接或与之相邻的构成光发射器510的柔性电路的一部分;第二弹性套管740包裹着第二端部13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连接或相邻的构成光接收器520的一部分。

4、由于鼻翼血液供应丰富,有多支头面部动脉提供血供,因此,血供比手指等外周动脉要丰富,即使在休克时也能有一定的血液供应,弱灌注水平较好。另外,鼻子相对于手指活动幅度较少,由于病情引起的运动干扰也较少,因此,该部位血氧检测时抗运动干扰性能较好。

5、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夹持体(c l ip body)100的变形来施加夹持力使传感器弹性套管700固定在鼻翼上,由于夹持体的c形臂较短,施加的弹力不易控制,很小的变形就会导致较大的压迫力,而不同人体的鼻翼厚度不同,一个尺寸的夹持体很难适用于不同的人体,长时间佩戴会导致不适及影响测量。更重要的是,夹持体100深入到弹性套管700内并支撑光发射器510及光检测器520,夹持体100的c形臂的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会完全传导到弹性套管700,而弹性套管700直接与鼻翼接触且内部又有夹持体100支撑,因此,夹持力较大,会对鼻翼产生压迫感,长时间使用时该压迫感更明显。

6、此外,现有专利中通过夹持体来将传感器固定在鼻翼上,在佩戴传感器时,需先使夹持体张开,再将传感器夹到鼻翼上;由于夹持体的物理特性,在张开角度越大时产生的弹力越大,而该传感器的体积很小,没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难以徒手将传感器保持在张开的状态塞入到鼻翼上,因此还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来使传感器保持在张开的状态,存在佩戴操作不方便的缺点。

7、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长时间佩戴不适、佩戴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包括:

4、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被测部位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在被测部位上;

5、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一铁磁性元件和第二铁磁性元件,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用于通过磁力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

6、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上。

7、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8、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9、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为环形,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的环形的中间孔洞的内部。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的第一固定卡扣,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的第二固定卡扣。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

12、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覆盖所述传感器组件的透明填充材料,以形成透明视窗并固定所述传感器组件。

13、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1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用于将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面上。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18、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和第二传感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9、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盖设有预埋的第一透明视窗,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盖设有预埋的第二透明视窗。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21、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和第二传感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22、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覆盖所述传感器组件的透明填充材料,以形成透明视窗并固定所述传感器组件。

23、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叠设在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的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的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铁磁性元件安装位,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安装位内;

25、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铁磁性元件安装位,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安装位内。

26、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还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安装位,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27、所述第二安装槽还包括第二传感元件安装位,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28、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和第二传感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安装位和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安装位内;

29、各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安装位围绕所述第一传感元件安装位设置,各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安装位围绕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安装位设置。

30、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和第二传感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元件与所述第二传感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31、还包括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

32、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一传感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电连接;

33、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二传感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端穿入所述第一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端电连接。

34、可选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

3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导线通道,所述第二导电部穿过所述导线通道。

36、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37、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导线通道的导线出口,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线出口以及所述导线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夹持部内与所述第一传感元件电连接。

38、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导线出口,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线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夹持部内与所述第一传感元件电连接。

39、可选地,所述被测部位为鼻翼;

40、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与被测者的鼻孔连通的呼吸传感器。

4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用于与鼻翼的外侧抵接,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与鼻翼的内侧抵接;

42、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呼吸传感器安装槽,所述呼吸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呼吸传感器安装槽内。

43、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表面形成凹陷的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形成凸出的弧面。

4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吸式生理参数探头,包括:夹持组件、磁吸组件以及传感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被测部位的容置空间,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在被测部位上。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一铁磁性元件和第二铁磁性元件,所述第一铁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铁磁性元件用于通过磁力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并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可见本发明通过磁力把传感器组件夹持在被测部位上,夹持力适中,且用于不同厚度的被测部位时产生的夹持力变化不大,佩戴更舒适。并且,由于本发明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通过弹性较强的弹性件来提供夹持力,而是通过磁力来提供夹持力,很容易通过徒手将生理参数探头保持在张开状态,无需使用额外的工具也能够佩戴本发明的生理参数探头,佩戴操作更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