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325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血管吻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吻合组件。


背景技术:

1、血管吻合组件用于手术缝合两段血管,一般分为“端端”缝合和“端侧”缝合,“端端”缝合使用的血管吻合组件目前比较成熟,而“端侧”缝合因血管端部与血管侧部的轮廓不同,导致缝合手术难度增加。现有技术一直在寻找适用于“端端”缝合的血管吻合组件,专利cn202310939225.2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端侧”缝合的血管吻合组件,将动脉端支撑件设计为具有弧形面,以用于在缝合过程中贴合支撑动脉血管,然而该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只是动脉端支撑件和静脉端支撑件相互连接,而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并没有实施缝合,容易出现血管间连通松脱;(2)静脉血管需要套在静脉端支撑件外周,套设过程操作不便;(3)没有提供将动脉端支撑件置入动脉血管中的操作工具,使动脉端支撑件置入过程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血管吻合组件。

2、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吻合组件,用于对一血管端部与另一血管侧部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吻合组件包括:

4、端部吻合器,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一血管端部外侧的环体,所述环体形成有朝向所述另一血管侧部的第一吻合面,所述第一吻合面呈与所述另一血管侧部形状匹配的凹弧轮廓,所述凹弧吻合面设置有第一针部和第一孔部;

5、侧部吻合器,设置有用于垫设在所述另一血管侧部内侧的板体,所述板体形成有朝向所述一血管端部的第二吻合面,所述第二吻合面呈与所述另一血管侧部形状匹配的凸弧轮廓,所述第二吻合面设置有第二针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针部、第一孔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针部和第二孔部位置对应;

6、其中,所述板体由可变形材料制成,以适于所述板体能够在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变形,从而使所述板体在伸展状态下,所述第二吻合面维持与第一吻合面轮廓匹配。

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血管穿过环体将端部外翻通过第一针部固定,另一血管侧端造口后置入板体,可变形材料制成的板体在通过造口置入另一血管后伸展,另一血管侧部通过第二针部固定,由于第一吻合面的凹弧轮廓、第二吻合面的凸弧轮廓、另一血管侧部轮廓三者相互匹配,仅需将第一针部、第二针部分别插入第一孔部、第二孔部,即可实现血管端部与血管侧部之间完全紧密贴合,在此基础上便于将两血管进行缝合,保证血管之间缝合后不易松脱。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设置有板部和环状凸部,所述板部在伸展状态下形成为与所述另一血管侧部内侧的轮廓匹配,所述环状凸部形成有朝向所述一血管端部的所述第二吻合面;利用板部在伸展状态下与血管侧部内侧紧密贴合,使板部在缝合过程中对血管侧部提供足够支撑。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撑开器,设置有至少一对驱动杆,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的一端分别在板体不同对应位置与所述板体连接,以适于通过所述一对驱动杆驱动所述板体在所述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变形;操作者利用驱动杆使板体保持收缩状态下,利用驱动杆将板体通过血管侧部造口置入血管后,再利用驱动杆使板体伸展撑开,在造口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使整个操作过程依然方便实施。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材料为弹性变形材料,所述驱动杆拉拽所述板体维持收缩状态,并且所述驱动杆释放所述板体回弹至伸展状态;使用驱动杆克服板体弹性力使其维持收缩状态,置入血管内部后仅需松开驱动杆,板体在自身弹性回复力驱使下自动恢复伸展状态,操作更加便捷。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材料为柔性变形材料,所述驱动杆支撑所述板体维持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使用驱动杆促使板体在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任意形态自由变形,可以适用不同尺寸造口和血管管径,并且操作过程中无需克服弹性力,操作灵活。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开器还设置有套管,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的另一端收拢穿设于所述套管内部;操作者一手握持套管,另一手从拉拽或推出驱动杆,操作便捷。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有回钩部,所述板体的对应位置形成有通孔,以适于所述回钩部与通孔钩紧,并且在所述板体回弹至伸展状态下,推动所述驱动杆能够使所述回钩部与所述通孔脱离;此结构便于回钩部与通孔之间连接和脱离,当板体支撑好血管侧部后,仅需继续推动驱动杆即可使驱动杆与板体脱离,操作方便。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位置位于所述环体在所述凹弧轮廓的弧形顶部区域;使夹持臂在夹紧环体状态下,夹持器的手柄位于另一血管侧部上方或下方,增加了手柄区域的操作空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对应位置至少位于所述板部在所述另一血管轴向截面投影的弧形端部;使驱动杆对板体的变形驱动力臂最大化,方便操作。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血管吻合组件,用于对第一血管端部与第二血管侧部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吻合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1)设置有板部(22)和环状凸部(23),所述板部(22)在伸展状态下形成为与所述第二血管侧部内侧的轮廓匹配,所述环状凸部(23)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血管端部的所述第二吻合面(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开器(30),设置有至少一对驱动杆(31),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31)的一端分别在板体(21)不同对应位置与所述板体(21)连接,以适于通过所述一对驱动杆(31)驱动所述板体(21)在所述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材料为弹性变形材料,所述驱动杆(31)拉拽所述板体(21)维持收缩状态,并且所述驱动杆(31)释放所述板体(21)回弹至伸展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材料为柔性变形材料,所述驱动杆(31)支撑所述板体(21)维持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30)还设置有套管(32),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31)的另一端收拢穿设于所述套管(32)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驱动杆(31)的一端形成有回钩部(33),所述板体(21)的对应位置形成有通孔(27),以适于所述回钩部(33)与通孔(27)钩紧,并且在所述板体(21)回弹至伸展状态下,推动所述驱动杆(21)能够使所述回钩部(33)与所述通孔(27)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器(40),设置有一对可弹性变形的夹持臂(41),所述夹持臂(41)相对侧设置有凸部,所述环体(11)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以适于通过所述凸部和凹部配合,从而将所述夹持臂(41)夹紧所述环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位置位于所述环体(11)在所述凹弧轮廓的弧形顶部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对应位置至少位于所述板部(22)在所述第二血管轴向截面投影的弧形端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血管吻合组件,用于第一血管端部与第二血管侧部缝合,包括端部吻合器和侧部吻合器,端部吻合器的环体形成有与第二血管侧部形状匹配的凹弧轮廓作为第一吻合面,侧部吻合器形成有与第一吻合面和第二血管侧部形状匹配的轮廓的第二吻合面,其中,侧部吻合器的板体能够在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变形,从而使所述板体在伸展状态下,所述第二吻合面维持与第一吻合面轮廓匹配。根据本公开,仅需将针部与孔部对应插接,即可实现血管端部与血管侧部之间完全紧密贴合,在此基础上便于将两血管进行缝合,保证血管之间缝合后不易松脱。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娜,潘兵辉,于庆田,张忠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泓欣科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