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点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1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命点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生命点刺激器,更详细地说是关于检测人体的生命点,并可对生命点给予适当刺激的生命点刺激器。
一直以来,检测人体的生命点对平常人是一困难的事情,需要专业性知识,否则只能依靠直觉触摸。另一方面,当摸出生命点时,如对生命点给予适当刺激,则对消除疲劳、缓和紧张,增进健康有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对生命点给予适当电压、电流而进行刺激的装置亦已有面世。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实际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可简单检测人体的生命点,并且可对此生命点给予刺激的小型又廉价的生命点刺激器。
以下参照本发明之实施例。
附图表示本发明之生命点刺激器的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正面图;图2为实施探测及刺激的电气构成图;图3为电极构成的剖面图;图4为产生脉冲的电路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构成图;图6及图7分别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斜视图及底面图;图8及图9分别为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构成图;图10至图14分别为用于不同实施例的探测及刺激电极剖面图;图15为表示可变化两电极距离之实施例的电极的剖面图,图16至图19分别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正面图、侧面图、顶视图及底面图;图20为图17沿Ⅴ-Ⅴ线的剖面图;图21为电气部份的电路图。
2a…中心电极,2b…图环电极,3…开关,4…绝缘体,5…集成电路,6…扬声器,7…电源,12…脉冲发生器,13…显示器。
第1实施例图1、图2为为本发明的生命点刺激器的构造图,在图中,数字1表示生命点刺激器的外壳,它呈细长的钢铁状,在其一端的中心电极2a与绝缘体4之间,安装有围绕中心电极2a的圆环电极2b,从而构成的生命点感知器2。各电极分别以不锈钢等金属制成,其直径各为2~6毫米。又电极2a、2b构成一对单元电极,它们相互相距很近。
中心电极2a通过弹簧接点8、导线10接到含有直流放大器(DC amplifier)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5上。而圆环电极2b也通过导线11同样接到集成电路5上。该集成电路由蓄电池7供电,它的输出端与扬声器或光源相接,在集成电路5中,设有由多个发光二极管(diode)13a~13c而组成的显示器13。显示器13是表示电极2a、2b之间的电阻,当电阻大时发光二极管之点灯数不多,随电阻变得愈小,则左端发光二极管13a便逐渐点灯。也可于最初全部点灯,而随刺激生命点顺次熄灯。
电极2a、2b接至脉冲(pulse)发生器12,该脉冲发生器12通过配置于外部的开关3使脉冲在电极2a、2b内产生。假设脉冲发生器12如图4所示由两个变压器T1、T2,晶体管Q1,电容器C1,和两个二极管D1、D2等构成。
集成电路5,蓄电池7,扬声器6,脉冲发生器12等被置于图1中的外壳的内部,而扬声器的声音则由集成电路传于外部。
在这样的构成中,可手握外壳1,使感知器2接触人体的皮肤,探测生命点。通过电极2a、2b,将0.2微安左右的电流施加于人体的皮肤。当电极2a、2b探测至人体的生命点时,由于电极之间的电阻变小(例如由100兆欧左右减少至100千欧左右),而此电阻变化则使得集成电路5起作用,并通过扬声器6以音响表现出来,同时也在显示器13上以数位显示出来。操作者则根据显示结果,使安装于外壳1侧部的开关3动作。
当操作开关3时,晶体管Q1通电且电流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被升压的电流则流至次级线圈,即二极管D1、D2及电容器C1。根据电容器C1的充电量,二极管或为“开”或为“闭”,从而使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产生具有预定负载比(duty ratio)的脉冲。由于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分别接续于电极2a、2b,通过电极2a、2b将脉冲传与人体的生命点并刺激之。又由于电阻R2是可变电阻,调整该电阻便可使脉冲频率发生变化,即能量变化,从而调整对生命点的刺激量。
这样,在检测到生命点时,通过操作开关3而产生电脉冲(1微安左右的压电电流(piezo current),并由电极2a、2b流至人体的生命点,并给生命点一适当的刺激。
第2实施例在检测生命点时可自动驱动开关而在电极间施加电压。
图5为表示该生命点检测时自动产生脉冲的实施例。即以电极2a、2b检测出生命点时,通过集成电路5将脉冲增幅,以显示器13显示出来,同时,比较器(comparatcr)14动作而开关3成为“开”并通过图4的电路产生脉冲而自动刺激生命点。
第3实施例图6、图7为本发明生命点刺激器的构造,图6中数字21表示外壳,呈指套(finger sack)状,其构成特征是由前部开口部21b插进手指且容易检测生命点。在外壳一端,介乎中心电极22a与绝 体24之间安装有由围绕圆环电极22b而成的生命点感知器22。各电极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分别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其直径约为2~6毫米。并且与第1实施例同样由一单元构成,并相互接近,例如在3公分以下的接近程度而配置。
参照图9,中心电极22a通过弹簧接点28,以及导线30连接于包含直流放大器之集成电路25,而圆环电极22b则通过导线31同样连接于集成电路25。该集成电路是由蓄电池供电,其输出端与扬声器26或光源相联。在各电极间并联地连接有压电元件23,又在导线30与压电元件23之间接续有LED(发光二极管)等的灯泡29。集成电路25、蓄电池27、扬声器26等均置于图6外壳21、21a面的下部,而扬声器的声音则于21c发出。
在这样的构成中,将指头插进外壳21的开口处21b,使感知器22接触人体的皮肤,探测生命点。电极22a、22b之间,约有0.2微安的电流流通。当电极2a、2b探到人体的生命点时,由于电极间的电阻变小(例如由100兆欧左右减少至100千欧),该电阻变化使集成电路25起作用并由扬声器26以音响表示出来。操作者则据此使安装于外壳侧部的压电元件23动作。当驱动压电元件时,产生电脉冲(1微安左右的压电电流),通过电极22a、22b流至人体的生命点,并给生命点以舒适的刺激。这时LED29将会点灯。
在上述实施中,可使用LED等代替扬声器26,实施光学性表示。也可在检测时自动驱动压电元件使电极之间增加电压。更可在生命点检测时由其他电源供电压给电极之间,以代替压电元件。
第4实施例如图9所示,可使用激光发生器作为刺激源。即用激光电源30与半薄体激光发生器31构成的设备作为刺激源。当生命点感知器22检测出生命点时,通过手动或自动接通开关33,发射激光。由激光发生器31发出的激光通过光纤32被导至构成一单元的电极22a、22b之间,刺激生命点。由于该激光的输出功率较低,不致伤害人体的表皮。另外,作为刺激源,也可考虑采用红外线或超声波等。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通过较低直流(约0.2微安)检测生命点,而人体不会感觉刺疼或不快。更由于可通过同一电极部来检测生命点及刺激生命点,所以可获得小型而效率良好的生命点刺激器。此外,由于对生命点刺激是使用压电元件或激光发生器,因而可给予生命点适当的电刺激。
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例中,电极都以同心圆环电极表示,但电极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它可有多种形状。
例如,如图10所示,可将外部电极40改成为等间隔设有复数个切缺部40a的电极。或如图11~图13所示的椭图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任意的形状,又可如图14所示,作成平行细片。
再者,不一定要使电极40、41成同心,偏心亦可。只要外部电极40及内部电极41即阳极及阴极被靠近配置就可以了,相互间隔3厘米~1厘米以下的配置为理想。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调整各电极间相对距离,即如图15所示,使调整螺钉50穿通外部电极2b而达到内部电极2a,并可通过调整该调整螺钉50来调整两电极2a、2b间的距离。
第5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参照图16至图20加以说明。本实施例设有以塑胶制成的细长筐体100并制成使用者容易把持的形状。夹子111被安装于筐体100的侧上方,由此可将生命点刺激器收纳于口袋,便于携带。将一对发光二极管116、117及开关112、113、118装配于筐体100。再将一对同轴电极114、115装配于筐体100的底部。
图20为表示同轴电极114、115的剖面图。各电极被绝缘材料(包含空气等)分离,并装配成可接触于人体的皮肤。中心电极的直径约为1毫米,而外部电极114的直径约为4毫米。
图21表示接续于电极114、115的电路图。其中有约3V的直流电源120,电源120可通过开关112而控制接通或断开。
约0.2微安的电流通于电极114、115。当电极114、115被置于生命点上时,由于两电极之间的电阻减少,使增幅器123a启动。来自增幅器123a、123b的信号被转加于发光二极管117,使发光二极管点灯,同时,具有增幅器123d的蜂音电路动作而驱动蜂音器126。这样,当检测出生命点时,开关118被按压,驱动具有变压器T4的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的脉冲振幅可通过开关113调整。
刺激生命点后电阻会变化。该变化则被增幅器123C检测出,而发光二极管点灯,表示生命点刺激已完成。如此操作同样也可反复地对其他的生命点进行。
在此实施例中可应用由图10至图15所示同样电极的形状及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生命点刺激器由于探测用及刺激用电极是共用的,因此装置可简化。成为小型,便于携带。此外,探测电流及刺激电流均小且不会流至不必要部分,对人体健康可产生良好效果。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外部电极与内部电极不分离而构成为一整体,生命点探测及刺激所需操作很是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生命点刺激器,其特征为其中有检测第1与第2电极之间的皮肤电阻变化的装置,和当检测出电阻变化后通过第1与第2电极于皮肤产生刺激之装置。
2.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生命点刺激器,其特征为所说第2电极是围绕第1电极的一对单元电极。
专利摘要
一生命点刺激器,其特征为该刺激器中有检测第1与第2电极间的皮肤电阻变化的装置,和当检测出电阻变化后,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的对于皮肤产生刺激的装置。
文档编号A61H39/00GK85101067SQ85101067
公开日198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V·凯力斯 申请人:华光海外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