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搏动描记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5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囟门搏动描记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诊断仪器。
囟门搏动很久以来即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不论中医学文献或近代儿科学,常以囟门之改变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祖国医学对囟门之凸凹和搏动生理与病理学的研究可谓最多最早。据《医籍考》记载《内经》原于《颅囟经》,在四诊八纲中辄提及“以占夭寿”,即视囟门之改变可断生死,明代朱棣所著《普济方》中就详述了囟门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
但是至今尚无用现代手段精确测定囟门搏动的仪器,因此限制了对此一生命现象生理与病理学意义的了解。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囟门搏动描记仪,为生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用切割力线的方法,把囟门搏动转换成电脉冲,记录在心电图纸上作为诊断疾病或生理学研究之用。本仪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不受婴儿活动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描记。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是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探头剖视图。
参照图1、图2,〔1〕为弹性半环状帽盔,其一端连接布带,布带长75厘米,宽6厘米,用以固定在大小不同的小儿头部。帽盔的上缘安设一个通过杆柄〔3〕、夹柄〔5〕、夹座〔7〕、螺杆〔9〕、螺母〔10〕可以伸缩、升降和左右旋转的探臂(又称拉杆)〔2〕,探臂的末端设有探头〔6〕,探头〔6〕是通过卡圈〔4〕和螺杆〔9〕、螺母〔10〕与探臂〔2〕连接的,〔8〕为电容器座,是为了在其上装20微法拉的电解电容。参照图3,一个与小儿头部囟门接触的用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接触棒〔11〕,其另一端与永久磁铁〔13〕连接在一起,如果用塑料接触棒可用501胶粘结,如果用铁接触棒则被永久磁铁直接吸在上面,压盖〔12〕用塑料材料制成,带螺纹的一端拧在套管〔20〕上,挡住圆柱状永久磁铁〔13〕以免掉出来,圆柱状永久磁铁〔13〕的另一端与弹簧压盖〔19〕接触,弹簧压盖〔19〕的另一端内侧设有φ1~φ3的铜环,铜环与弹簧压盖〔19〕外侧用导线接通,外侧再经套管〔20〕的内壁,用导线先与发光二极管〔17〕接通,再与电池〔16〕的负极接通;弹簧压盖〔19〕内装有用0.1~0.2毫米镀锌钢丝绕成的弹簧〔15〕,弹簧〔15〕的另一端与弹簧座〔18〕接触,弹簧座〔18〕比弹簧压盖〔19〕小,弹簧压盖〔19〕的内径比弹簧座〔18〕的外径稍大,在弹簧座〔18〕的外径靠近弹簧压盖〔19〕的一端套有一个φ1~φ3铜环,其铜环与底座〔18〕的中心通过内侧用导线接通,在弹簧座〔18〕的底座端装有1.5伏电池〔16〕,其正极通过弹簧座〔18〕的底座与外环接通,当两个铜环接触时,其负极通过发光二极管〔17〕经套管〔20〕上的导线与弹簧压盖〔19〕的内环接通,这时电路闭合,发光二极管显光,说明囟门搏动描记仪处在应用范围内,否则,两个铜环不接触,发光二极管不显光时,不能应用,必须调整接触棒接触的松紧,直到发光二极管显光为止。通常发光二极管装设在套管〔20〕的顶端,在装弹簧的套管外侧,缠绕线圈〔14〕,是用0.05毫米×5000圈的漆包铜线,圆柱状永久磁铁可为4克重,当囟门搏动描记仪戴在小儿头部时,调节探头位置正好对准囟门中心部位,使接触棒与囟门皮肤相接触,这时见到发光二极管显光,即为适当。由于囟门搏动,磁铁也相随上下移动,线圈则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再经20微法拉电容器抑制滤波,将电流接于心电图机第Ⅱ或Ⅲ标准导联线上,电流通过电子管或晶体管放大,推动心电图机上的电笔在心电图纸上即可描记出囟门搏动波。
权利要求
1.一种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由帽盔[1]、拉杆[2]、杆柄[3]、卡圈[4]、夹柄[5]、夹座[7]、电容器座[8]、螺杆[9]、螺母[10]、探头[6]组成。
2.按权利要求
1规定的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探头〔6〕由接触棒〔11〕、压盖〔12〕、圆柱状永久磁铁〔13〕、漆包铜线缠绕线圈〔14〕、弹簧〔15〕、电池〔16〕、发光二极管〔17〕,内套铜环与外侧用导线接通的弹簧压盖〔19〕,外套铜环与底座中心通过内侧用导线接通的弹簧座〔18〕和用塑料制成的套管〔20〕组成。
3.按权利要求
1或2规定的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帽盔〔1〕为弹性半环状,一端连接布带。
4.按权利要求
1或2规定的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拉杆〔2〕通过杆柄〔3〕、夹柄〔5〕、夹座〔7〕、螺杆〔9〕、螺母〔10〕可以伸缩、升降和左右旋转。
5.按权利要求
3规定的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拉杆〔2〕通过杆柄〔3〕、夹柄〔5〕、夹座〔7〕、螺杆〔9〕、螺母〔10〕可以伸缩、升降和左右旋转。
6.按权利要求
2规定的囟门搏动描记仪,其特征是在线圈〔14〕的电路上串接有电容器。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学诊断仪器。
文档编号A61B5/02GK86101753SQ86101753
公开日1986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4日
发明者吉永祥 申请人:吉永祥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