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41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床,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对人体不同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振动和按摩以达到治疗或保健目的的振动床。
众所周知,对于因各种疾病造成的长期卧床的病人,特别是长期昏迷的病人,各种瘫痪病人,正在进行骨折牵引固定的病人,以及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身体不能或无力进行活动的病人,由于机体缺乏运动以及长期卧床造成的身体局部压迫,常常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全身代谢下降,肌肉发生废用性痿缩,骨质软化,并且极易产生褥疮等并发症。由于这类病人不能自主地进行自身活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依靠医护人员或家属来帮助病人被动地活动肢体或进行局部的拍打和按摩,以此来帮助病人克服长期卧床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这样的治疗对病人来说总是不够充分不够经常,而对医护人员和家属来说,其负担之重则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国的技术人员已经设计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振动治疗床。已有技术中可以发现多种具有不同结构旨在帮助病人增加运动的振动治疗床。如美国专利4,586,492号,美国专利4,175,550号,美国专利4,194,499号和美国专利4,578,833号。这些振动治疗床均是通过机械的激振和传动结构实现以病人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全身性振动或摆动,以此对病人身体施加有益的机械刺激,增加体内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并使骨胳承受适当的应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上述的振动治疗床仅能产生全身性振动和摆动,不能有选择地对病人身体进行局部振动治疗,这样在临床应用中会产生以下的问题。首先,全身性的振动和摆动仅能使病人的身体作整体性运 动,不能实现机体各部分间的相对运动,也不利于在治疗过程中使病人身体放松,这样一方面不能使身体的各部位有足够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又因全身紧张使病人容易疲劳。此外,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其身体各部位所需要的治疗亦不相同,而采用已有技术的全身性振动和摆动在治疗过程中盲目性大,可能造成一方面是全身过于紧张和疲劳而同时某一身体局部的活动量却不足,这对需要局部治疗的病人,如截瘫病人和局部褥疮的病人等等效果就不够理想。第二,已有技术中的上述振动治疗床主要是为治疗目的而设计,既不适合于病人日常卧床休养时使用,也不适用于一般的保健目的,因此病人在治疗时要从常规病床上先移到治疗床上才能进行,治疗完成后还要搬回到常规病床上,这在临床应用中就很不方便。此外,上述的振动治疗床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它们很难在一般的医院和病人的家庭中普遍使用。
针对已有技术的振动治疗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与常规病床相结合能够有选择地对卧床病人的身体局部进行振动治疗的振动床。该振动床在使用过程中无须移动病人即可对卧床病人身体的不同部位施加有选择的振动,使病人的局部机体受到一个有益的振动和按摩作用,从而形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相对运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软组织和骨胳受到适当的应力刺激。并且可以通过依次改变作用部位使全身都能得到适量的振动和按摩,以此实现全身性的振动治疗,同时又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放松和舒适。根据同样的原理,该振动床还可用于剧烈体力活动后的身体放松和消除疲劳以及年老体弱者的身体振动和按摩,从而达到保健和强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床包括一个床架;一个床屉,其上形成多个开通的窗口,多个振动头分别固定在床屉之下与各个窗口对应的位置上;一个激振装置,可产生适当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力并通过各个窗口中的振动头将该振动力作用到卧床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上;一个移动装置,用于改变上述激振装置的位置使其有选择性地与不同振动头相接触;和一个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激振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振频的大小和振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床,无须移动卧床病人即可在病人卧床休养的过程中对病人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选择性的振动和按摩治疗,并且可以通过改变该振动床的振动头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而改变在病人身体上的作用力,可以通过调整激振装置的部件而调整该振动的幅度,通过控制电路来调整振频,因而使该振动床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可使各种不同的病人能在安静、舒适的条件下接受适当的治疗,也可用于其他人的放松肌肉和消除疲劳等的保健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床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安全,噪音小,作用柔和舒适,因而可以广泛地用于医院和家庭之中以达到多种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
以下结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床的总体结构示意图2示出
图1中所示振动床的床架2的结构;图3示出该振动床的激振装置和移动装置的结构。
参见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床的总体结构图。其中,参考号1为床屉,2为床架,3为振动头,4为振动头上的橡胶垫,5为移动装置,6为控制箱。为了示出该振动床的详细结构,图中仅示意性地示出床屉1的局部,该床屉1可采用任何常规的床板或床垫,但其中央部位应留有多个窗口,以便与相应数目(图中所示为三个)的振动头3相对应,使每一振动头3能够分别通过一个窗口与病人身体的一个局部位置接触。窗口的形状可为长方或正方形,具体形状和尺寸可根据病人身材和身体不同部位来设计。床架2可采用任何常规的床架,也可用已有的病床改装或采用其它可以承担类似的支撑和固定作用的结构来代替,作为一个实例,其详细结构可参见图2。振动头3是将振动和按摩力作用在病人身体局部的部件,其上装有带突状结构并具有适当弹性的橡胶垫4,用于改善对体表的按摩作用并增强对身体的良性刺激,振动头3的详细结构可参见图3。移动装置5为固定在床架两侧的对称结构,用于移动激振装置(见图3)从而有选择地作用在不同的振动头3上。控制箱6内容纳了激振装置的电气元件,它可包括控制激振装置启动和停止的开关电路。调整激振装置振动频率的调速器,以及控制激振装置持续工作时间的定时器。由于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各种电路和器件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因此不再对其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所示为
图1中床架2的详细结构。由图2可见,该床架2可采用任何常规的结构,与普通床架相比,它仅仅增加了用于安装
图1中所示移动装置5的框架21,和用于安装振动头3的固定梁22。显而易见,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也可对框架21和固定梁22的结构进行改换,例如,上述结构都可固定在床屉1上,而不是固定在床架上。
参见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床的激振系统。图3中,该振动系统包括多个振动头3(图中示出三个),它们分别固定在图2所示的固定梁22上并与床屉1上的窗口相对应。每个振动头3包括窗板31,固定板32,底板33,传动杆34和弹簧35,其中窗板31是用于同病人的身体局部相接触以将振动力作用在病人身体上,其形状和尺寸可根据病人身材和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调整,其作用面积可在20cm2到400cm2范围内任选。窗板31是一个可更换的部件,以满足实际使用时的不同需要,其上还可增加一个具有突状结构的橡胶垫,如
图1中所示。每个振动头3是由固定板32固定在梁22上,图3中的标号7为激振装置,它是该振动系统的动力源,其中包括电机71,它可采用任何常规的交流或直流电机,联轴器72,变速器73和凸轮74。当电机71启动后,其输出的转动力矩通过联轴器72送入变速器73(例如一个蜗轮蜗杆减速器),然后以适当的转速经凸轮74输出,凸轮74作用在振动头3的底板33上,使振动头3在凸轮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往复振动,这一振动穿过床板上的窗口直接作用在病人身体的某一局部位置上。凸轮74的形状即决定了振动的幅度,这一幅度可以在5-15mm的范围内任选。此外,通过人们熟知的方式,例如通过凸轮的偏心轴套可以调整由凸轮74决定的振幅。这样就可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振幅。图3中标号5为该振动系统的移动装置,它包括齿条51,齿轮52,转轴53,连接块54,紧固旋钮55和可移动横梁56,当用专用手柄(图中未示出)转动转轴53时,齿轮52在齿条51上转动,使整个移动装置连同固定在移动横梁56上的激振装置7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使凸轮74与选定的振动头3的底板33相接触。当激振装置7到位后,利用紧固旋钮55可将该移动装置牢固地固定在床架上的框架21上,使整个振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利用移动装置5可以方便地改变激振装置7的位置,从而有选择地对卧床病人的背部、腰部、臀部或腿部进行振动治疗。
显而易见,上述移动装置5并非仅限于齿轮和齿条结构,也可采用滑轨,滑杆或转轮式移动结构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图3中示出了三个振动头,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振动头。
在使用以上说明的振动床进行治疗时,作用在病人身体局部的振动频率可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在30-250次/分的范围内选择,对年老体弱、身体条件较差的病人可选择较低的频率并调整一个较小的振幅,身体条件好一些的病人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均可大一些。调整振动频率最好是通过控制箱中的控制电路来改变激振装置中的电机转速。如采用直流电机时,控制箱同时还应包括交——直流变换电源。上述电机的功率可在300-1000瓦的范围内选择。
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床,包括一个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床架;一个装在上述床架上的床屉;其特征在于上述床屉的中部形成了多个窗口以对应卧床者的身体不同部位;该振动床还包括与上述多个窗口对应安装的多个振动头;一个安装在上述床架上并可对其相对移动的移动装置;一个固定在上述移动装置上由电机和传动结构成的激振装置;一个控制激振装置启动和停止的控制电路;其中,通过上述移动装置可将激振装置与某一振动头相配合,从而在卧床者身体的某一局部产生频率在30-250次/分,振幅为5-15mm范围内的一个机械振动。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每一振动头包括一个固定件,将其固定在床架上;一个可相对于该固定件作往复运动的传动杆;一个与所述激振装置中的传动结构相接触的底板固定在传动杆的一端;一个窗板固定在传动杆的另一端并保持在所述床屉上的窗口内;一个弹簧装置可保持该传动杆复位;以及该窗板上固定了一块具有突状结构的橡胶垫。
3.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窗板与橡胶垫可从该传动杆上取下,以便更换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窗板和橡胶垫。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一个电机转速控制器,使该振动床的振动频率在30-250次/分的范围内可调。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激振装置的传动结构包括一个凸轮,通过改变该凸轮的偏心轴套使该振动床的振动幅度在5-15mm范围内可调。
6.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激振装置的电机为一台直流电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个交——直流转换电源和一个直流电机调速器。
7.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振动床,其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定时器,用于控制振动床的持续振动时间。
专利摘要一种振动床,包括一个床架;一个床屉,其上形成多个开通的窗口;多个振动头分别固定在床屉下与各窗口对应的位置上;一个激振装置可通过某一窗口中的振动头将振动力作用到卧床者身体的某一部位上;一个移动装置可改变激振装置的位置使其与不同振动头接触;和一个控制电路,可控制激振装置的启、闭,振频,和振动时间。该振动床的振幅在5-15mm范围内可调。振频在30-250次/分的范围内可调,对人体的振动部位可选择。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31669SQ8820238
公开日1989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2日
发明者张富学, 王丽坤, 吴进兴 申请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