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14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中用于人体下肢骨折的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以前,对于人体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手术法是在患处开刀后,用三翼钉、三刃钉、螺丝钉等进行内固定,所存在的问题是,不能适应老年人及有严重内科病的患者,对局部组织损伤较大,容易引起手术并发症,而且需要现代化的设备条件;非手术法一般是先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石膏、骨牵引和皮牵引等方法固定,所存在的问题是,方法繁琐且准确性差,容易造成重复移位及治疗时间长,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用机械的方法对骨折处进行准确复位、固定和加压,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它包括支架、复位固定器、牵引器和锻炼器。支架由底架、安装在底架上的升降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调节件25组成;复位固定器由联接在升降架上的基板20、安装在基板上的滑板21和通过滑板并与固定块23螺纹联接的调节螺杆22组成,固定块上装有若干根调节螺钉24;牵引器由牵引绳9、弹簧拉力器8和调节螺杆及套7连接成一体,调节螺杆及套的一端与底架联接;锻炼器由导向杆10、踏板12和压缩弹簧11组成,导向杆的二端分别与底架和升降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底架可以由底杆14、安装在底杆上且一端车有螺纹的斜支腿15、竖支腿16构成;升降架可以由伸缩杆1、斜杆2、连杆3、托兜4、纵杆6、横杆17、套杆5、滑轮支架18和滑轮19联接成一体,并通过调节件25套装在底架的斜支腿和竖支腿上。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可以在两侧开有滑槽,中间成空腔状,滑板通过置于滑槽中的螺栓固紧在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底杆可以装上辅助支腿13,其上开有若干个通孔,导向杆的一端用销轴固定在辅助支腿上,另一端与底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拉力器,其伸出部分可以刻上表示牵引力值的读数标记。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是,首先调节升降架的长度、弯折角度和高度,使之与患肢的具体状态相适应,然后将患肢与牵引绳连接,旋动调节螺杆及套,即可产生牵引作用,牵引力的大小可以从弹簧拉力器伸出部分的标记读出,接着就根据对患肢骨折部位及骨折移位状况所作出的治疗方案布置复位固定器的方向及数量,一般是成对相向布置。通过移动滑板和固定块,使骨折部位处于最有利于治疗的状态。若采用固定块复位、固定时,可旋动调节螺杆,将固定块移至骨折部位,使骨折处复位、固定;若采用螺钉复位固定时,先旋动调节螺杆,使固定块移至接近骨折部位处,再旋动调节螺钉使其钻至骨折处进行内固定,待骨折处骨痂形成后再旋出,并旋动调节螺杆,将固定块移至骨折部位并产生的一定压力,以保证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肢处于恢复期时,可松开牵引绳及复位固定器,让患肢踩动锻练器的踏板即可进行功能恢复锻练。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患肢的具体状态,通过调节升降架的长度、角度及高度和固定块的位置,使患肢及骨折部位处于有利于治疗的状态;2、本实用新型牵引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旋动牵引器上的螺杆套来调节,拉力均匀、准确,安装、使用、拆卸均很方便,而且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固定器可以十分方便地对患肢进行准确复位和固定,不需要其它夹具和捆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一个复位固定器可以使用压块复位固定和螺钉复位固定两种方法,若有多处骨折,还可以使用多个复位固定器同时进行治疗。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锻练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压缩弹簧来实现,导向杆的角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能够适合对患肢进行功能恢复锻练,从而进一步加速患肢康复。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其中,1-伸缩杆,2-斜杆,3-连杆,4-托兜,5-套杆,6-纵杆,7-调节螺杆及套,8-弹簧拉力器,9-牵引绳,10-导向杆,11-压缩弹簧,12-踏板,13-辅助支腿,14-底杆,15-斜支腿,16-竖支腿,25-调节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其中,17-横杆,18-滑轮支架,19-滑轮。
图3为
图1中A向视图(即复位固定器结构视图)。其中,20-基板,21-滑板,22-调节螺杆,23-固定块,24-调节螺钉。
实施例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支架、复位固定器、牵引器和锻练器。支架由底架、升降架和调节件25组成,底架的底杆14制成矩形框状,在底杆的两侧分别装有一只斜支腿15和二只竖支腿16,支腿上端均车有螺纹;升降架的伸缩杆1、斜杆2、纵杆6、套杆5、均为四根,相互之间用螺钉联接固紧。上下斜杆之间用连杆连接,升降架的四根套杆及二根连杆下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调节件套装在底架的支腿上,在升降架的一端装有滑轮支架18、横杆17及滑轮19。复位固定器由基板20、滑板21、固定块23、调节螺杆22和调节螺钉24组成(如图3所示),基板中间开有空腔且两侧开有滑槽,四角用螺钉固紧在升降架的纵杆或斜杆上,滑板的四角通过插在基板滑槽里的螺栓固紧在基板上,调节螺杆分别与滑板和固定块螺纹联接,固定块上装有两排共六根头部为锥尖状的调节螺钉,复合固定器在升降架上的前后、上下成对相向设置。牵引器由牵引绳9、弹簧拉力器8和调节螺杆及套7组成,弹簧拉力器的一端接牵引绳,另一端与调节螺杆联接,调节螺杆挂接在底杆上,弹簧拉力器的伸出部分刻有读数标记。锻练器由辅助支腿13、导向杆10、压缩弹簧11和踏板12组成,辅助支腿安装在底杆两侧,其上开有若干个通孔,导向杆上套上弹簧和踏板后,一端与底杆铰接,另一糊销接在辅助支腿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架、复位固定器、牵引器和锻练器,支架由底架、安装在底架上的升降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调节件25组成,复位固定器由联接在升降架上的基板20、安装在基板上的滑板21和通过滑板并与固定块23螺纹联接的调节螺杆22组成,固定块上装有若干根调节螺钉24,牵引器由牵引绳9、弹簧拉力器8和调节螺杆及套7连接成一体,调节螺杆及套的一端与底架联接,锻练器由导向杆10、踏板12和压缩弹簧11组成,导向杆的二端分别与底架升降架联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其特征是底架可以由底杆14、安装在底杆上且一端车有螺纹的斜支腿15、竖支腿16构成,升降架可以由伸缩杆1、斜杆2、连杆3、托兜4、纵杆6、横杆17、套杆5、滑轮支架18和滑轮19联接成一体,并通过调节件25套装在底架的斜支腿和竖支腿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其特征是基板两侧开有滑槽,中间成空腔状,滑板通过置于滑槽中的螺栓固紧在基板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其特征是底杆上装有辅助支腿13,其上开有若干个通孔,导向杆的一端用销轴固定在辅助支腿上,另一端与底杆铰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其特征是弹簧拉力器伸出部分刻有表示牵引力值的读数标记。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下肢骨折治疗的装置,属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复位固定器、牵引器和锻炼器组成。使用该装置,可以用机械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复位、固定和加压,而且还能帮助患肢进行辅助锻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6409SQ8821824
公开日1989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6日
发明者何锐, 舒清顺, 黄宁申 申请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