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电子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18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质增生电子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骨质增生电子治疗机,是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等病症的医疗仪器。它以离子导入方式将药物渗透到病灶部位。
现有的同类机型所用的元器件技术较陈旧,耗电量大,多在25W~50W之间,采用的大多是机械触点式开关。此类触点容易氧化和疲劳,引起接触不良,造成输出电压电流不稳定,时有电击或灼伤患者的现象。治疗输出端均无保安装置和自动调整装置,正负极短路会烧毁机器。采用机械定时误差大。用指针式电流表显示治疗电流的大小不醒目,不易读数。操作步骤多,操作者工作量大。用铅板作为治疗电极板,而铅对人是有毒的。治疗机体大量重。指示灯全部用白炽灯泡,耗电量大,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保留此类机器有效的治疗作用,有针对性的克服其现存缺点,用八十年代中期的电子技术成果,取代陈旧的电子元器件,提高整机性能,彻底克服正负极短路烧毁机器和各种原因电流突增导致电击或灼伤患者的严重缺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所用元器件技术新、性能好、不怕输出端正负电极短路,当出现电流突增时,本机会自动强行将输出电流下调到患者所能承受的程度,继续治疗。不会出现电流突然增大而电击或灼伤患者的情况。自动调整程度高,操作简便,减少了操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1、图5为治疗定时控制器。C1的正端与4M电阻的上端、BG3的集电极、F1的输入端连在一起接到


图1的“1”点上,BG3的发射极连在DZ1的负极,BG1的基极串一个100K电阻连到F1的输出端。BG1的发射极接到
图1的“2”点上,“3”点接到
图1的“13”点上。
2、图6为讯响定时控制器。C2的正端与10K、20K电阻联接到F2的输入端,D2、D3的正端与15K电阻连在IC的输入端。D2的负端连到F2的输出端。D1、D3的负端连在一起。此电路各输出点连在
图1相应的点上。
3、图2为过流短路保护器,可控硅的控制极接到DZ2的负极,DZ2的正极接到“14”点上。各输出点接到
图1相应的点上。
4、图3为电流数字化器。R1-R6串联后接于“+”“地”之间,DZ3负极接于R5、R6之间连线上。R1-R6两电阻连线分别接于LM1-LM5一个LM的负端,5只LM的正端并联后接到“11”点上。各LM的输出端串一个电阻R7-R11后接LED的正极,LED1-LED5的负极并联后接地。
5、图4为电流调节器,BG5基极与7.5K与10K电阻一端连在一起,7.5K电阻的上端与BG5的发射极,BG4的集电极连在“16”点上。BG5的集电极连到“23”点上。
6、
图1上的“工作电源”的正极与过流短路保护器的“13”点上串接着两个5.1K的电阻。在两电阻中间连接线上,接着BG6的基极和“过流短路保护器”的“12”点,BG6的集电极串一只发光二极管,再接到电流调节器的“22”点上。BG6的发射极接到讯响定时控制器的“7”点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中过流短路保护器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中电流数字化器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中电流调节器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中治疗定时控器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总图中讯响定时控器电路图。
整机电原理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容器C1、电阻R1和微功耗集成电路、反相器F1组成治疗定时电路。按动一次AN按钮,C1被充电,此时F1输入为高电平,输出为低电平,BG1导通,A点为低电平,IC“嘟嘟”声振荡器不工作,喇叭无声;B点为低电平,BG2导通,LED10发光管点亮,电流调整器开始工作,其内部的电子无触点开关被打开,此时调节W,即可调节输出治疗电流的大小。C1充电后,经R1放电回路缓缓放电。当C1上端电压降至F1的阀值电压时(这段时间为治疗定时时间),F1输出翻转为高电平,此时BG2截止,电流调节器被关闭,治疗输出电极断电,LED10熄灭;A点转为高电平,IC振荡器开始工作,喇叭发出“嘟嘟”报警声。这时,C2通过R20开始充电,约10秒钟,当充电电压达到F2阀值电压时,F2输出翻转为低电平,A点变为低电平,IC停止振荡,报警声停止。由于二极管的隔离作用,A点电平不会影响B点状态,此时线路工作全部结束。
2、短路过流保护器接于治疗电极负端与地线之间。治疗期间若正负电极不慎短路,保护器立即工作,输出低电平至BG2基极使其截止,从而关闭电流调节器,保护各元器件免于烧毁。当短路消除后,保护器自动停止工作。另外,在治疗中若不慎将电流调节得较大,或因人体电阻变小有可能电击或灼伤患者时,保护器将输出一个低电压,使BG2从导通饱和状态进入放大状态,强行将治疗电流减弱,确保患者不受电击或灼伤。
3、电流数字化器的作用是将治疗回路中的电流量化为不同数值的数字电平信号,去驱动LED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电流显示电路。LED点亮的个数即为相应的电流值mA级。
权利要求1.骨质增生电子治疗机,其特征是C1的正端与电阻的上端、BG3的集电极、F1的输入端连在一起接到“1”点上,BG3的发射极连在DZ1的负极,BG1的基极串一个电阻连到F1的输出端,BG1的发射极接到“2”点上,C2的正端与电阻联接到F2的输入端,D2、D3的正端与电阻连在1C的输入端,D2的负端连到F2的输出端,D1、D3的负端连在一起,可控硅的控制极接到DZ2的负极,DZ2的正极接到“4”点上,R1-R6串联后接于“+”“地”之间,DZ3负极接于R5、R6之间连线上,R1-R6两电阻连线分别接于LM1-LM5一个LM的负端,LM的正端并联后接到“1”点上,各LM的输出端串一个电阻R7-R11后接LED的正极,LED1-LED5的负极并联后接地,BG5基极与电阻一端连在一起,电阻的上端与BG5的发射极,BG4的集电极连在“16”点上,BG5的集电极连到“23”点上,“工作电源”的正极与“13”点上串接着两电阻,在两电阻中间连接线上接着BG6的基极和“12”点,BG6的集电极串一只发光二极管,再接到“22”点上,BG6的发射极接到“7”点上。
专利摘要本装置是在现有同类机械基础上改进后的新型治疗骨质增生疾病的医疗仪器。本装置保留了同类机的治疗作用,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增设了音乐治疗装置及短路保护和输出电流过流自动保护装置,避免了正负极短路烧毁机器和输出电流突增时电击或灼伤患者。本装置的优点是提高了自动控制和自动调整能力,简化了人工操作步骤,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整机技术性能。
文档编号A61N1/30GK2045652SQ88219418
公开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6日
发明者孙斐, 于江苏, 张焕国 申请人:孙斐, 于江苏, 张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