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10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工具。适用于宾馆、旅店、医院、公共埸所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中痰盂的清倒、提放。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及用具这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极其简单的制造工艺和结构,提供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工具,使人们在清倒、提放痰盂的整个过程中,不直接接触痰盂,从而提高卫生和文明程度。
现有的轻便痰盂提钩,由于其结构所限,只能用于提放痰盂而不能清倒痰盂。本实用新型就是在现有的轻便痰盂提钩的结构上加以改进而研制成功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工具含有不封闭底圈(1),单向活动曲支杆(2),手柄(3),单向活动曲支杆(2)上接近不封闭底圈(1)的部位有一单向活动点(4),手柄(3)套在单向活动曲支杆(2)顶端的横杆上。
单向活动曲支杆(2)是由带手柄的上杆和带不封闭底圈的下杆装配连接而成的。装配连接点为单向活动点(4),它是一简单的曲杆铰链机构。其结构为上杆的端部为45°角斜面,并在端部斜面中间开有一凹槽。下杆端部也为45°角斜面,斜面上有一突出的榫头,榫头插入凹槽,并用销轴连接。
所述的不封闭底圈(1)和单向活动曲支杆(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硬塑料,材料形状,可以是圆型或方型。手柄(3)的材料可以是木质或塑料、胶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现有的痰盂提钩,由于结构所限,只能提放痰盂,无法清倒痰盂,因此,人们若要清倒痰盂时仍免不了用手去接触痰盂,造成手指和手掌的被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将弥补上述的不足,使人们在提放痰盂到清倒痰盂的整个过程中,不用手直接接触痰盂。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倒痰盂时的形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放痰盂时的形状。
图3为单向活动点装配图。
图4为单向活动点侧视图。
图中1为不封闭底圈,2为单向活动曲支杆,3为手柄,4是位于单向活动曲支杆上的单向活动点。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单手握住手柄(3),将不封闭底圈(1)套住痰盂颈部,提起痰盂移到清倒之处,握住手柄的手轻轻向下一压,下杆通过单向活动点(4)的曲杆铰链机构,以销轴为圆心向左作120°以内的旋转,痰盂即倾倒,痰盂中的污液自动流出。再提痰盂,下杆回复至原状,即完成一次倾倒痰盂的动作。由于下杆和上杆的接触处局部用斜面接触,并且凹槽和突出的榫头用销轴连接,使下杆单向旋转,从而增强了清倒痰盂过程中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其特征在于含有不封闭底圈(1),单向活动曲支杆(2),手柄(3),单向活动曲支杆(2)上接近不封闭底圈(1)的部位有一单向活动点(4),手柄(3)套在单向活动曲支杆(2)颈端的横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活动点(4)是单向活动曲支杆上带手柄的上杆和带不封闭底圈的下杆装配连接的连接点,它是一简单的曲杆铰链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活动点(4)的结构为上杆的端部为一斜面,并在斜面中间开有一凹槽。下杆端部也为一斜面,斜面上有一突出的榫头。榫头插入凹槽,并同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封闭底圈(1)和单向活动曲支杆(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硬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3)的材料可以是木质、塑料或胶木。
专利摘要一种清倒、提放痰盂的简单工具,主要由不封闭底圈、单向活动曲支杆、手柄组成。使用时将不封闭底圈套入痰盂颈部,提起平移至清倒之处,握住手柄轻轻向下一压,即可倒尽痰盂中的污液。该工具的突出优点是使人们从清倒到提放痰盂的整个过程中,避免了用手直接接触痰盂,且结构极其简单,造价低廉,适用于宾馆、旅店、医院、公共场所及家庭日常生活中痰盂的清倒和提放。
文档编号A61J19/00GK2059357SQ89206850
公开日1990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5日
发明者包建成 申请人:包建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