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27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人头部机能起保健、理疗作用的医疗器械。
目前治疗神经系统疾患,除用药物外,一般还采用按摩、针刺、理疗等方法,例如电针、心脑治疗仪等,但其功能单一,局限性很大,且附属装置比较繁琐,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及进入家庭实际意义不大。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疗效理想、价格低廉,可对头顶部皮区施钝针刺激,并按摩颈、耳部穴位的理疗设备。该机集针刺、按摩于一体,设有监测接口,对头部施多方位治疗,既有按摩之功效,又不同于按摩,实现了多功能、多用途、一机多用,医院、家庭皆可应用,便于普及。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是由帽体(15)、动力装置和按摩装置所构成。所述的帽体(15),如


图1所示,设有监测接口(12)和电源接口(9)。监测接口(12)可外接监视器,根据不同需要和监测结果,调整钝针长短和位置。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由电动机(8)、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6)、滚轮(3)、往复螺旋轴(1)和往复螺旋轴套(2)所构成。如
图1所示,电动机(8)做为动力源固定在帽体(15)上,主动齿轮(7)与电动机同轴键连接,并与从动齿轮(6)相啮合传递动力,从动齿轮(6)端面是锯型齿。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降速传动比i=5~20,齿轮模数选用m=1~2.5mm。滚轮(3)是用弹簧卡固定在两根铰接的带有若干个凹槽的滚轮支架上。如图2所示,滚轮支架(4)的一端固定在往复螺旋轴套(2)的耳上,滚轮支架(5)的一端固定在从动齿轮(6)的内圈。如图3(a)所示,往复螺旋轴套(2)外表面上有三个耳,内表面有一销,销沿着图3(b)往复螺旋轴(1)上的往复螺旋槽滑行,其运动曲线在0°~360°内上升,360°~720°内回复,从而带动滚轮(3)上下动作,对衬(13)上的钝针(14)施压刺激头部皮区。所述的按摩装置是由按摩连杆(11),按摩头(10)构成。按摩连杆(11)的一端依靠弹簧力与从动齿轮(6)端面上锯形齿相接触,如
图1,另一端铰接在帽体(15)上,且与按摩头插接。当从动齿轮(6)转动时,按摩连杆(11)上下动作,从而带动按摩头(10)动作,按摩耳部或颈部。当按摩耳部时,采用内表面是密布胶粒的按摩头(10);按摩颈部时,采用内表面是密布钝针的按摩头(10)。衬(13)是半球面形,固定在帽体(15)内,衬的球面上是密布的长短不一的钝针(14)。钝针是按摩的主要部件,通过滚轮(3)旋转施压而实现按摩。钝针(14)可根据不同病因而分布在衬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与现有的理疗设备相比其优点是它不但对头、颈和耳部多穴、多部位刺激并按摩,治疗多种疾病,还对神经系统起保健作用。此机为无损伤、无痛觉治疗,且感觉舒适,没有任何副作用。该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便易携,根据不同喜好和需要可用不同材质做成不同样式。除可进入医院、疗养院,还可进入普通家庭,实现保健家庭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应用。
图1是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正视剖面图。
图2是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俯视剖面图。
图3是往复螺旋轴和轴套的立体图。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是由帽体(15)、动力装置和按摩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动力装置中,电动机(8)与主动齿轮(7)同轴键联接,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6)相啮合。B、往复螺旋轴(1)和轴套(2)是由轴、轴上的往复螺旋槽、轴套(2)上的销所构成。轴套(2)上外表面有三个耳,分别与滚轮支架(4)连接。支架(4)又与支架(5)的一端铰接,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在从动齿轮(6)上。C、所述的按摩装置是由帽体(15)内的衬(13)及衬上密布的钝针(14),按摩连杆(11)和按摩头(10)所构成。D、所述的帽体(15),表面上排布若干个监测接口(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其特征在于从动齿轮(6)的端面为锯形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按摩连杆(11)的一端与从动齿轮(6)的端面锯形齿相接触,另一端铰接在帽体上,且与按摩头(10)插接。
4.按照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按摩耳部的按摩头内表面是密布的胶粒,按摩颈部的按摩头内表面是密布的钝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头部机能恢复器,属于对人头部机能起保健、理疗作用的医疗器械。它由帽体、动力、按摩装置构成。本机集针刺、按摩于一体,可一机多用,对头顶皮区施钝针刺激,并按摩颈、耳部穴位,治疗多种疾病,同时对神经系统起保健作用。此机为无损伤、无痛觉治疗,感觉舒适,没有任何副作用。本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便易携,除可进入医院、疗养院外,还可实现保健家庭化,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58837SQ8920969
公开日1990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9日
发明者陶宏伦, 崔长鏖 申请人:陶宏伦, 崔长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