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655阅读:1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治疗装置--偏瘫治疗仪。
以往脉冲治疗仪器颇多,如间动电、干扰电、正弦调制中频、音频电等低、中频电疗均是人为的固定在一种或变换几种频率和幅度进行治疗,从而病人容易产生生理适应性,致使疗效受到一定影响的弊病。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病人的一次治疗中,变换一或两种频率,如间动电治疗,密波3分,疏密波5分,和间升波5分;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可以在第一个2秒内给一种频率(50Hz),而在第二个2秒内给一种频率(100Hz),这样在20分钟的一次治疗中进行两种频率的交替,但仍摆脱不了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病人还是会产生适应性。
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过去的仪器多是一路输入,在治疗中用两个电极,例如偏瘫病人肢体的治疗,只能是治疗完伸侧肌群,再治疗屈侧肌群,这样对偏瘫病人痉挛肌的治疗很不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完全能够消除目前理疗中所用一或两种频率变化的治疗所引起病人适应性的弊病和只用两个电极治疗的偏瘫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晶体管内部结构特性产生的热噪声,该噪声为一种幅度和间隔均无一定规律的16~4000Hz正弦波,作为该仪器的信号源,并加以放大输入人体。这种电流随时间忽大忽小,此起彼伏,不断变化,因此,病人在治疗中不会产生适应性;完全克服了以往低、中频电流在治疗中产生适应性的弊病;这个随机信号再经一个自动转换控制装置与两路输出电路轮流输出,分别刺激病人肢体伸侧和屈侧的肌群,每一路的刺激时间为1~5秒,从而达到锻练肌肉,改善血循,提高疗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原理由附图所给出


图1.为该仪器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该仪器的电原理图。
图3.为该仪器的晶体管12V稳压源图4.为该仪器的面板图。
(1)、(5)刺激时间波段开关(2)、(4)电流显示表(3)指示灯(6)电源开关(7)、(11)输出插口(8)、(10)控制旋钮(9)总的控制旋钮(12)输出Ⅰ、Ⅱ开关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热噪声信号源和两路输出装置的电原理图。
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仪器包括一个热噪声信号源(BG6),阻容耦合放大器(BG7),射极跟随器(BG8),前置放大器(BG9),功率放大器(BG10、11),自动转换控制装置,两路输出指示电路和图3晶体管12V稳压电源所组成。
图2中BG6基极断开,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负极,在晶体管内部两个结上分压后,发射结将受正向偏压,集电结将受反向偏压,于是集电结产生漏电流IcBo,因为有电流通过,所以在晶体管内部产生了热噪声、散粒噪声和闪烁噪声,正是这些噪声产生一种幅度和间隔均无一定规律的16~4000Hz正弦波,作为该仪器的信号源,这一信号通过BG6集电极电阻R8形成输出信号电压,再经耦合电容C6加到阻容耦合放大器BG7的基极上,经BG7放大后的信号由C7加到射极跟随器BG8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而输出信号是从BG8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取出,经C9、W1和C10将信号加到前置放大器BG9基极上,BG9将信号倒相放大并推动功率放大器BG10、11,输出信号经由多谐振荡电路,及控制两路输出电路的继电器J组成的自动转换控制电路,实现两路信号的轮流输出,每路输出的时间(1~5秒)和电流强度均可单独调节,而满足了治疗上的需要。
权利要求一种偏瘫治疗仪,有37×15×28Cm3的机壳,前面板上两侧有电流显示表,两表中间有电源指示灯,中两侧有刺激时间波段开关,下自左至右有输出Ⅰ、Ⅱ开关,输出Ⅰ插口,Ⅰ路控制旋钮,总的控制旋钮,Ⅱ路控制旋钮,输出Ⅱ插口,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由基极开路的晶体管构成的热噪声信号源依次与阻容耦合放大器、射极跟随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首尾相接;自动转换控制装置由多谐振荡器及继电器J构成,继电器的接点分别控制两条输出电路。
专利摘要该偏瘫治疗仪是利用晶体管内部结构特性产生的热噪声,作为该仪器的信号源。该噪声是一种幅度和间隔均无一定规律的16~4000Hz正弦波,将其放大再经一个自动转换控制装置与两路输出电路轮流输出,分别刺激病人肢体的伸侧和屈侧肌群,刺激的时间和强度,可按病情需要分别单独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提高疗效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N1/36GK2054703SQ8921525
公开日1990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21日
发明者辛英, 金珠, 王同江, 王献宗 申请人:辛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