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按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77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按摩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按摩方式消除疲劳和健身的装置,由电磁按摩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壳体机构、衬套及外罩装置组成,以叩击方式按摩,可放到普通椅子和沙发上或床上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研制了不少有按摩作用的消除疲劳和健身装置,大部分都做成沙发式,体积大、占地方,只能按摩后背。本实用新型的按摩装置小巧、力量大,使用方便,可放到普通椅子和沙发上或床上使用,也可手持使用,所以除按摩后背外还可按摩全身。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场合随便,按摩方式相当于中国手法按摩的叩击法,能使肌肉抖动,从而使肌肉放松,舒筋活络、宣通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液通畅,进而改善全身的新陈代谢。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由两个电磁按摩头构成的电磁按摩装置及电气控制装置,通过壳体机构被装在靠垫的中间部分,通过电气控制装置,两个电磁按摩头可按一定的频率交替对人体进行叩击按摩,叩击频率和叩击力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可无级调整的。
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适于治疗在劳动中常见的各部位肌肉疲劳、酸痛,并有助于促使未经活动的肌肉灵活放松,能调节植物神经的稳定,促进传感神经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叩击按摩能使肌肉产生被动运动,叩击力能作用到深部肌肉,促进肌肉的血液增加,加快血乳酸的氧化还原,所以能消除疲劳,治疗某些疾病,有促进健康长寿的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


图1是多用按摩垫正面半剖视图。
2.图2是多用按摩垫侧面部剖视图。
3.图3是电磁按摩头剖视图。
4.图4是电气原理图。
参照
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由电磁按摩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壳体机构、衬套及外罩装置组成。电磁按摩装置是由两个电磁按摩头〔1〕构成的,每个电磁按摩头〔1〕都是通过四个拉簧〔3〕与前壳体〔2〕连接。由前壳体〔2〕和后壳体〔11〕构成的壳体机构是安装电磁按摩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的支架,前壳体〔2〕和后壳体〔11〕是由自攻螺丝固定在一起的,前壳体〔2〕的正面内侧有固定拉簧〔3〕的八个柱,通过拉簧〔3〕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把两个电磁按摩头〔1〕固定在前壳体〔2〕上,前壳体〔2〕的正面还有两个圆孔,正好使按摩头〔15〕露出,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线路板〔4〕装在前壳体〔2〕一端的内侧,前壳体〔2〕的中间装有限位开关,后壳体〔11〕的中间装有叩击力调节旋钮〔7〕和叩击频率调节旋钮〔8〕。在壳体机构的外面是由有弹性的海绵状材料做成的衬垫〔5〕和后衬垫〔14〕,最外层是外罩〔6〕,外罩〔6〕有由拉链〔9〕构成的开口,便于装上或拆下,衬套〔5〕和外罩〔6〕也可做成方形或多边形,外罩〔6〕也可做成各种颜色或花样。本多用按摩靠垫可去掉衬套〔5〕和外罩〔6〕,在后壳体〔11〕上可装上外连接手柄和连接带,可手持使用或固定在身体某一部位使用。
参照图3,电磁按摩头〔1〕是由按摩头〔15〕、电磁装置、导杆组件、衔铁组件、支架和防护垫装置等组成。按摩头〔15〕固定在导杆组件的卡盘〔16〕上,导杆组件的导杆〔17〕装入支架前夹板〔26〕上的与挡铁〔25〕配合的滑套〔24〕的孔内,衔铁组件安装在电磁装置的线圈架〔19〕的中心孔内,导杆组件和衔铁组件通过螺纹连接,与滑套〔24〕和线圈架〔19〕的孔滑动配合,可前后移动,导杆组件的卡盘〔16〕和支架的前夹板〔26〕之间装有弹簧〔18〕,在弹簧〔18〕的作用下使按摩头〔15〕处于向前的位置上,衔铁组件的挡圈〔29〕与衔铁铆接在一起,在挡圈〔29〕的内面粘接有防噪声垫〔23〕,外面粘接有保护垫〔30〕。电磁装置是由线圈架〔19〕和线圈〔20〕组成,固定在支架的前夹板〔26〕和后夹板〔27〕之间,支架是由前夹板〔26〕、后夹板〔27〕、减振垫〔22〕和挡铁〔25〕及滑套〔24〕组成,滑套〔24〕紧配合装入挡铁〔25〕的孔内,挡铁〔25〕铆接在前夹板〔26〕上,减振垫〔22〕粘接在后夹板〔27〕的外侧,前夹板〔26〕和后夹板〔27〕在装入电磁装置后用铆钉〔21〕铆接。
参照图4和图2,电气控制装置是由电源输入部分、控制部分、调节部分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电源输入部分包括插销〔10〕和一定长度的电源线,电源线从靠垫的一侧引出,在不用时可放入背后的小袋内。控制部分包括电源控制、叩击频率控制、叩击力控制、动作协调控制等,全部元件都装在电气控制线路板〔4〕上,电气控制线路板〔4〕安装在前壳体〔2〕一端的内侧,调节部分包括叩击力调节旋钮〔7〕和叩击频率调节旋钮〔8〕,安装在后壳体〔11〕的中间,保护装置包括限位开关〔12〕、保险丝和热敏元件,保险丝装在总电源的入口处,热敏元件安装在电磁按摩头〔1〕的电磁装置的线圈〔20〕上,限位开关〔12〕装在前壳体〔2〕的中间,通过弹簧板〔13〕在人体靠在按摩垫上时便启动限位开关工作。当插销接通电源时,电磁按摩装置还不工作,必须在人体靠在按摩垫上启动了限位开关〔12〕后才开始工作。通过叩击力调节旋钮〔7〕启动叩击力调节部分改变两电磁按摩头〔1〕的叩击力的大小,通过叩击频率调节旋钮〔8〕启动频率调节部分改变两电磁按摩头〔1〕叩击频率的快慢,控制部分的动作协调部分是保证左右两电磁按摩头〔1〕能同步调整和交替间隔工作的顺序,保护装置的保险丝是保证在总电路上过负荷时断电的,限位开关〔12〕是保证两电磁按摩头〔1〕在不加负荷时停止工作,热敏元件是保证在两电磁按摩头〔1〕的电磁线圈温升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工作的,电气控制装置可使用220V、50H的交流电源,也可使用12V或24V的直流电源。
参照图5,电气控制线路由多谐振荡器、脉冲发生器、电子开关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其频率由频率控制器控制,脉冲发生器将方波信号的前后沿分别整形为尖脉冲信号,尖脉冲信号去触发电子开关,使两电磁按摩头轮流通电。多谐振荡器和脉冲发生器由两片六反相器集成电路74LS04组成,频率控制器为100K电位器,力度控制器为1M电位器,电子开关由两只单向可控硅组成。
权利要求1.一个附有按摩装置的靠垫,其特征是有两个电磁按摩头[1]的按摩装置装在有外罩[6]的由海绵材料做的衬套[5]的中间,通过电气控制装置使两个电磁按摩头[1]按一定频率交替对人体进行叩击按摩,叩击频率和叩击力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调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按摩装置,其特征是由前壳体〔2〕和后壳体〔11〕构成的壳体机构是安装电磁按摩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的支架,前壳体〔2〕和后壳体〔11〕是由自攻螺丝固定在一起的,前壳体〔2〕的正面内侧有固定拉簧〔3〕的八个柱,通过拉簧〔3〕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把两个电磁按摩头〔1〕固定在前壳体〔2〕上,正面还有两个圆孔,正好使按摩头〔15〕露出,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线路板〔4〕装在前壳体〔2〕一端的内侧,前壳体〔2〕的中间装有限位开关,后壳体〔11〕的中间装有叩击力调节旋钮〔7〕和叩击频率调节旋钮〔8〕。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按摩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机构的外面是由有弹性的海绵状材料做成的衬套〔5〕和后衬垫〔14〕,最外层是外罩〔6〕,外罩〔6〕有由拉链〔9〕构成的开口,衬套〔5〕和外罩〔6〕也可做成方形或多边形,外罩〔6〕也可做成各种颜色或花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按摩装置,其特征是电磁按摩头〔1〕是由按摩头〔15〕、电磁装置、导杆组件、衔铁组件、支架和防护垫装置等组成,按摩头〔15〕固定在导杆组件的卡盘〔16〕上,导杆组件的导杆〔17〕装入支架前夹板〔26〕上的与挡铁〔25〕配合的滑套〔24〕的孔内,衔铁组件安装在电磁装置的线圈架〔19〕的中心孔内,导杆组件和衔铁组件通过螺纹连接。与滑套〔24〕和线圈架〔19〕的孔滑动配合,可前后移动,导杆组件的卡盘〔16〕和支架的前夹板〔26〕之间装有弹簧〔18〕,在弹簧〔18〕的作用下使按摩头〔15〕处于向前的位置上,衔铁组件的挡圈〔29〕与衔铁铆接在一起,在挡圈〔29〕的内面粘接有防噪声垫〔23〕,外面粘接有保护垫〔30〕。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按摩装置,其特征是电磁装置是由线圈架〔19〕和线圈〔20〕组成,固定在支架的前夹板〔26〕和后夹板〔27〕之间,支架是由前夹板〔26〕、后夹板〔27〕、减振垫〔22〕和挡铁〔25〕及滑套〔24〕组成,滑套〔24〕紧配合装入挡铁〔25〕的孔内,挡铁〔25〕铆接在前夹板〔26〕上,减振垫〔22〕粘接在后夹板〔27〕的外侧,前夹板〔26〕和后夹板〔27〕在装入电磁装置后用铆钉〔21〕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按摩装置,其特征是电气控制装置是由电源输入部分、控制部分、调节部分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电源输入可使用200V、50H的交流电源,也可使用12V或24V的直流电源,通过叩击力调节旋钮〔7〕启动叩击力调节部分改变两电磁按摩头〔1〕的叩击力的大小,通过叩击频率调节旋钮〔8〕启动频率调节部分改变两电磁按摩头〔1〕叩击频率的快慢,控制部分的动作协调部分是保证左右两电磁按摩头〔1〕能同步调整和交替间隔工作的顺序,保护装置的保险丝是保证在总电路上超过负荷时断电的,限位开关〔12〕是保证两电磁按摩头〔1〕在不加负荷时停止工作,热敏元件是保证在两电磁按摩头〔1〕的电磁线圈温升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工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按摩方式消除疲劳和健身的装置。由电磁按摩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壳体机构、衬套及外罩装置组成,可放到普通椅子和沙发或床上使用,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使用方便。按摩方式相当于中国手法按摩的叩击法,能模拟人工按摩的力量大小和快慢,能使肌肉抖动,从而使肌肉放松,改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全身的新陈代谢。通过电气控制装置,两电磁按摩头按一定频率交替间隔工作,频率和叩击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无级调整。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59832SQ89217868
公开日1990年8月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14日
发明者黄雨成, 郭万锁, 何伟, 高健和 申请人:郭万锁, 黄雨成, 何伟, 高健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