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07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特别是用于眼球或人体一般部位疾病治疗的离子导疗杯。
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理疗学》第六章24页介绍了直流电疗法,是使用较低电压的直流电流通过机体治疗疾病。直流电疗法是离子导入疗法的基础。此书41页介绍了直流电治疗方法,此书76页介绍了直流电离子导入的治疗方法,均指出这两种治疗方法用于身体一般部位时,金属极板下必须放置潮湿的衬垫。此书42页介绍了眼杯法。其眼杯为一园柱体,在底部和旁侧各有一孔。其底部孔以橡皮塞堵住,经橡皮塞通入白金或炭质电极,电极末端用棉花包缠。另一孔以向眼杯内灌注药液。治疗时眼睑睁开。眼杯边缘涂以凡士林,使之与眼眶周缘紧密接触。常用的眼杯形状有四种(图2-6-15)。
198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眼科护理》第49页介绍了眼杯法离子导入疗法。把带有湿布套的电极板置于枕骨粗隆下,有电极的眼杯置于眼部并与眼眶皮肤紧贴,用松紧带固定好,令病人闭眼,然后从眼杯之小孔将药液注入眼杯内使炭棒电极与药液接触。令病人睁眼连接电疗机,进行离子导入治疗。此书47页还介绍了眼垫法离子导入疗法。把湿布垫置于枕骨粗隆下,布垫内置一电极,令病人睁眼,把含有药液的药垫置于眼部,药垫上放一电极,用毛巾将眼垫固定好,接通电疗机进行离子导入治疗。此书第35页还介绍了眼浴杯疗法。病人自持盛着药液的眼浴杯,放于患眼,并与眼眶缘紧贴,用手将杯固定好然后取仰卧位,角膜浸在药液内,进行眼浴法治疗。
《实用眼科》杂志1987年第5卷第6期348页介绍了铜离子导出治疗眼内铜锈症。将0.9%氯化钠溶液20ml倒入带铂内极的眼杯内,然后将患眼浸于眼杯内,铂电极接直流电疗机负极,另外用生理盐水纱布包的铅板一块放在治疗眼侧的颈部皮肤并接通电疗机正极,通电后进行铜离子导出治疗。
公知的离子导疗法或眼浴疗法,所用的眼杯固定不便,需松紧带固定,或需患者手持眼杯,以及用凡士林密封,但药液仍易漏失,致使药液不能与电极接触,达不到离子导疗目的。另外治疗时还需患者睁眼配合。
身体一般部位的离子导疗法一般均采用衬垫法,无导疗杯法先例,导疗杯法疗效优于衬垫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原供离子导疗的眼杯,眼浴杯固定不便,药液容易漏失,需病人睁眼配合的缺点,以及填补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离子导疗杯、浴疗杯的空白,设计了一种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它设有负压吸附装置,可以产生适当的吸附力,直接吸附于眼球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固定牢固可靠,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由杯体1、电极2、导线3组成,电极2一端插入杯体1内,电极2由导线3与直流感应电疗机4连接。其特征是电极2上设有负压器5,负压器5、电极2和杯体1三者用无毒粘接剂密封连接。负压器5采用橡胶或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经杯体1电极2开一通孔,通气管6插入通孔内,用无毒粘接剂将杯体1与通气管6密封连接,弹性软管7套在通气管6上,针头8插入软管7内,玻璃接管9插入针头8,负压球10套在玻璃接管9上,组成负压装置。负压球10采用橡胶或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玻璃接管9和负压球10一并或用注射针管或吸引器等代替。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在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的通气管6通孔的水平位置以下的适当部位再开一通孔,通液管13插入通孔内,且两头超出杯体1,用无毒粘接剂将通液管13与杯体1密封连接,通液管13留于杯体外一头套有弹性软管7,针头8插入软管7内,注射针管14插入针头8,通液管13留于杯体1内一头套有吸药管15,组成储(吸)药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负压吸附原理,在原眼浴杯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极2、导线3、尤其是增设了负压器5或负压装置,克服了原有眼杯固定不便,药液容易漏失,治疗时需患者睁眼配合的缺点,使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可以供眼球离子导入,导出治疗用,或供单纯的眼球浴疗用。治疗时不需要患者手持眼杯,不需要加固定器件,不漏失药液,不需病人睁眼配合,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其优点还在于它在传统的治疗身体一般部位疾病的衬垫离子导疗法外,又增加了吸附式导疗杯的离子导疗法浴疗法,以达到增加疗效的目的。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

图1为吸附式离子导疗疗眼杯,图2为吸附式离子导疗体杯,图3为吸附式离子导疗双向杯,图中1、杯体2、电极3、导线4、直流感应电疗机5、负压器6、通气管7、软管8、针头9、玻璃接管10、负压球11、负压管12、副电极
13、通液管14、注射针管15、吸药管吸附式离子导疗杯主要由三大部份组成一、杯体1由透明有一定硬度的玻璃、有机玻璃、塑料等制成,供盛放药液用。二、电极2可由炭棒、石墨、铂等制成,导线3与直流感应电疗机4连接,供导电流。三、负压器5或负压装置。这三部份用无毒粘接剂密封连接。负压器有直接型和负压装置型二种类型多种形式和规格。图1、图2、图3分别为三种方案。
图1为吸附式离子导疗眼杯,主要用于眼球离子导疗或浴疗。治疗时被治疗眼点一滴1%地卡因。治疗者手持导疗杯,杯口朝上,捏紧负压器5,导疗杯1充满药液,象放置前房角镜一样把导疗杯放置在眼球上,使整个角膜表面均浸泡于药液中,放松负压器5,导疗杯即呈负压状态,吸附在眼球上。电极2为主电极,导线3与直流感应电疗机4接通,副电极12置于枕部或手臂。主副电极的极性应根据欲导入的药物或导出的有害物质的极性而定。例如欲把地塞米松导入眼内,主电极应是正极。欲把铜锈沈着症的铜离子从眼内导出,主电极应是负极。治疗毕捏紧负压器5,导疗杯负压消失,即可将其取下。如果仅作吸附式眼球浴疗法治疗,除不与电疗机连接外,其余操作均与作吸附式离子导疗杯法治疗相同。因此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可兼作吸附式浴疗杯用。
图2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是用于身体其它部位的。使用时捏紧负压球10,杯体1注满药液。治疗部位在上、导疗杯在下,杯口与体表紧密接触,放松负压球10,导疗杯则吸附在治疗部位上,与电疗机连接,副电极12放在枕骨粗隆下,即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体位可以不变,导疗杯仍位于治疗部位之下,或可以适当变换而使导疗杯位于治疗部位之上或侧面。治疗毕仍使治疗部位在导疗杯之上,捏紧负压球10,即可取下导疗杯。主副电极的连接方法与传统的衬垫相同。如果仅作吸附式浴疗杯法治疗时,除不与电疗机连接外,其余操作均与作吸附式离子导疗杯法治疗相同。
图3的吸附式离子导疗双向杯主要用于体位难以变换的患者。使用时把导疗杯置于治疗部位之上面、下面或侧面均可。杯口与体表紧密接触,把负压管11的内管按到外管的底部,排出管内空气,注射针管14内充满药液。抽动负压管11,杯体1则外于负压状态,储(吸)药装置内的药液就自行吸入杯体1内,待药液充满杯体1后,夹紧负压装置和储(吸)药装置的软管7,把副电极12放在枕骨粗隆下,即可进行治疗。治疗毕,轻压杯体1,松开负压装置和储(吸)药装置的软管7,抽动注射针管14,杯体1内的药液就反向回吸至储(吸)药装置,吸完杯体1内所有药液后,即可取下导疗杯。主副电极的连接方法及作吸附式浴疗杯法治疗时的操作均与图2实施例相同。
吸附式离子导疗杯还可以用于离子导出,其操作方法同离子导入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根据需导出离子的极性,确定主副电极。
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可用身体各个部位的离子导疗和浴疗,应根据离子导疗和浴疗的部位选用不同形式的导疗杯。
权利要求
1.一种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特别是用于眼球或人体一般部位治疗的离子导疗杯,由杯体1、电极2、导线3组成,电极2一端插入杯体1内,电极2由导线3与直流感应电疗机4连接,其特征是电极2上设有负压器5,负压器5、电极2和杯体1三者用无毒粘接剂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其特征是负压装置代替负压器5,它由电极2通过杯体1开一通孔,通气管6插入通孔并用无毒粘接剂将其与杯体1密封连接,弹性软管7套在通气管6上,针头8插入软管7内,玻璃接管9与针头8相连,负压球10套在玻璃接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其特征是负压器5和负压球10采用橡胶或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玻璃接管9和负压球10一并可用注射针管或吸引器等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其特征是设有储(吸)药装置,其组成是在杯体1上通气管6的通孔水平位置以下的适当位置再开一通孔,通液管13插入此通孔内且两头超出杯体1,用无毒粘接剂将通液管13与杯体1密封连接,通液管13留于杯体外一端套有弹性软管7,针头8插入软管7内,注射针管14插在针头8上,通液管13留于杯体1内一端套有吸药管15。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吸附式离子导疗杯,其特征是在杯体1上通气管6的通孔水平位置以下的适当部位再开一通孔,通液管13插入此通孔内,且两头超出杯体1,用元毒粘接剂将通管13与杯体1密封连接,通液管13留于杯体外一端套有弹性软管7,针头8插入软管7内,注射针管14插在针头8上,通液管13留于杯体1内的一端套有吸药管15。
全文摘要
吸附式离子导疗杯由杯体、电极、负压器或负压装置三部份组成,有多种形式和规格。可吸附在眼球和人体一般部位上进行离子导疗或浴疗。治疗时不需患者自持眼杯、不漏失药液,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N1/30GK1056251SQ9010265
公开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6日
发明者潘金陵 申请人:潘金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5月28日 18:06
    有售联系13208583005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