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注射式松解金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23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注射式松解金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
目前,中医针灸科对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缓解疼痛症状,常用的器械是采用多年来延续使用的毫针。由于毫针的结构所造成针身细而软,当用其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时,历来只限于在穴位内或痛点处施提插与捻转手法致局部得气,以及持续留针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针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效果不佳,只能暂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其主要原因是毫针的针身直径细,针身软,力度小,不能用针刺外科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后的机化疤痕病灶。
对于日前已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0106369的松解金针,虽是在针身,针柄及针头均进行了改进,所给出的三棱体,扁刃体针头等虽然是能有效地使机化瘢痕致松,但不能解决治疗后有可能再发生机化的现象。要想防止治疗后再次形成机化粘连的可能,就必须在施术出针后,将防止粘连机化的有关药液(如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加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用注射器连接针身直径为0.7mm的封闭针头再次刺入注射到已被事先针刺松解的病灶内。这样的治疗方法除治疗上的麻烦之外,还存在着病人经受重复痛苦和封闭进针注药不到位或错位等弊端,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针刺松解软组织损伤的病灶之后,即刻将防止粘连机化的药液准确注入的松解针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与注射器乳头相接的马蹄形封闭针头,针身直径为1.0-1.2毫米,针身前端部的针尖可制成剑头体和圆锥体;针身前端部接近针尖处为与针身垂直的横通孔,针身中心处为与横通孔垂直可接的竖通孔,两孔呈显⊥形。
本发明出现后,可使用毫针治疗不佳的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能够用该松针结合针刺外科松解术,对软组织内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松解,然后直接准确地将防止再次发生粘连机化的药液注入施术部位再出针。它杜绝了穿刺封闭时针尖探入病灶的不准确和不到位现象,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伤员的重复痛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为本发明与注射器连接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针尖为剑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针尖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剖图。
图5为本发明针尖为圆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针尖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剖图。
本发明的剑头体针尖(4)是两面对称且中间有凸起的剑脊直达剑锋,剑脊两侧为扁刃,边缘为锋利的剑刃。针尖(7)为圆锥状体的松针,主要用于针刺松解粘连在骨面上的机化疤痕结节,它是将疤痕结节刺成多个针孔等方法致松而治愈。其治疗时,即可在穴位局部施以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致局部得气,又可在病灶处施针刺外刺外科松解术,同时还可做封闭注射。针尖(4)为剑头体的松针,主要用于治疗机体浅部和局部无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组织的深部粘连性疤痕,将该针的剑头尖刺入至疤痕组织施纵横摇摆等方法,将粘连性疤痕刺松而治愈。其治疗时,接于注射器(1)的针头(2),待刺入瘢痕病灶施以松解术后,直接准确地将防止再次发生粘连机化的药液通过与注射器(1)乳头相接的针头(2),经竖中心通孔(5)及横通孔(6),注入施术部位然后出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注射式松解金针,具有注射器和针头,其特征在于针身直径为1.0-1.2毫米,针身前端部的针尖可制成剑头体和圆锥体;针身前端部接近针尖处为与针身垂直的横通孔,针身中心处为与横通孔垂直可接的竖通孔,两孔呈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式松解金针,其特征在于剑头体针尖(4)是两面对称且中间有凸起的剑脊直达剑锋,剑脊两侧为扁刃,边缘为锋利的剑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与注射器乳头相接的马蹄形封闭针头,针身直径为1.0—1.2毫米,针身前端部的针尖可制成剑头体和圆锥体;针身前端部接近针尖处为与针身垂直的横通孔,针身中心处为与横通孔垂直可接的竖通孔,两孔呈显形。它杜绝了穿刺封闭时针尖探入病灶的不准确和不到位现象,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伤员的重复痛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5/32GK1062080SQ9010645
公开日1992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5日
发明者肖万坤 申请人:肖万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