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诊断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39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胞诊断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诊断用工具,特别是细胞诊断取样器。
当前,在对机体肿物进行细胞学诊断中,为取得肿物样品,已逐步开始采用细针穿刺吸引操作法,该法是用普通注射器作为细胞诊断取样器,取样时,将其针尖扎入机体内,将待查物随针栓之外拔在针管内产生负压而被吸出,然后将抽吸物作为样品放在涂片上观察,其关键问题是在抽吸后,针尖拔出皮肤或肿物表面的同时,将针栓抽出,解除负压,不使穿刺抽吸物吸入针管以内,影响观察涂片的准确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有负压存在,针栓不易及时抽出,如针栓抽离针管过早或过晚,有使抽吸物脱落和抽入针管以内之可能,因而往往影响其诊断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细胞诊断取样器,使针尖拔出体表的同时,及时解除取样器的负压,使抽吸物正好保存在针口上,从而达到提高诊断准确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针头、针管、针栓构成的普通注射器作为细胞诊断取样器上,装有当针栓向外抽出取样时,及时解除针管内负压的装置,从而达到提高诊断准确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
图1、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情况。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是由针头1、针管2、针栓3所构成。在针管底部的侧壁上,开有孔径约1mm的小孔4,小孔4上粘有弹性盖片5,使用时用手指压紧盖片,孔口关闭,即可利用负压进行穿刺吸引,当针头拔出体表时,及时抬起手指,这时孔口与外界相通,可立即解除针管内负压,盖片在手指的控制下,不但起到活门作用,并可防止针管内液体溢出,而盖片可用塑料片制做粘附在针管上。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似,也由针头1、(图中未示出)针管2、针栓3所构成。针栓底部为一橡胶制做的栓头6,在栓头6上穿入一个由细钢管制做的导管7使栓头内与外界相通,导管7的上口接上硅胶管8,硅胶管8沿栓头6上的截面呈十字形的针栓支杆9引出针管2以外,使用时手指按压或用钳夹闭硅胶管8使其紧闭,即可关闭通道进行负压吸引,当针头拔出体表时及时松开硅胶管,负压解除,这种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液体抽吸物溢出,造成医源性污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能及时解除负压,提高细胞诊断的准确率,成本低,便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外科诊断用工具,特别是细胞诊断取样器由针头、针管、针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取样器上装有当针栓向外抽出取样时,及时解除负压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诊断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及时解除负压的装置是在针管底部的侧壁上开有小孔,小孔上设有一个弹性盖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诊断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及时解除负压装置是在针栓的底部的栓头上穿有与外界相通的导管,导管上口与引至针管以外的硅胶管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外科诊断用工具,特别是细胞诊断取样器,该装置是由注射器改制而成,为使在针尖取样后拔出皮肤或肿物表面的同时,解除针管内负压,在针管底部的侧壁上开有带弹性盖片的小孔,或在针栓底部的栓头上穿有一个与外界相通并可及时开闭的导管,从而可以在针头拔离体表的同时解除针管内负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B10/00GK2067968SQ9020002
公开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5日
发明者刘苏 申请人:刘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