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50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是针对四肢长骨骨折的内固定器械。
接骨板是治疗人体骨折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固定器械,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接骨板种类颇多,然而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主要问题是结构简单的,固定作用不强(解决了抗压,但不能解决抗剪),如普通接骨板、带槽接骨板、加压接骨板;固定作用强的(既解决了抗压、又解决了抗剪),而结构又较复杂,且对骨组织的损伤较大,如角翼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接骨板,这种接骨板既结构简单,又抗压抗剪力强,且对骨组织损伤较小,能保证骨折在解剖对位后有坚强的内固定作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纵板两端及中间设三对U型横臂,纵板上开4-6个螺孔以固定螺钉。纵板从骨骼左右方向起抗压及连接作用,横臂从前后方向起抗剪作用。根据不同骨骼部位的粗细和形状要求,制成不同长度和不同半径的U型横臂系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将骨折固定后,其U形横臂对骨骼进行固定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将骨折固定后,其抗剪的力学作用示意图。
图中,1-纵板,2-横臂,3-螺孔。
参照
图1,在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纵板(1)的两端及中间设有三对U形横臂(2),纵板(1)上开有四个螺孔(3)用以固定螺钉,螺孔可加工成由远向近的斜坡形,使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U型横臂(2)弧形部份的半径与固定骨骼半径一致,横臂张开的宽度等于固定骨骼的直径,使能与骨骼表面紧密吻合;U形横臂(2)与纵板的垂直高度要略超过(一般2mm)固定骨骼的半径,如图3所示。中间横臂(2)的纵向宽度大于(一般为2倍)两端横臂的纵向宽度,以便将骨折端稳妥固定。
为节省材料,减轻重量,也可将U形横臂(2)由三对减成三个,形成半臂结构,此时横臂(2)在纵板(1)两侧采取错移排列,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的接骨板只要安放正确,符合对抗剪力的要求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肱骨、尺桡骨、股骨、胫腓骨等长骨干的横断、斜形及轻度粉碎性骨折,安放时需将中间横臂正置于骨折端上,通过远近两端横臂和中间横臂的三点固定作用,消除骨折端的剪力,如图4所示,图中粗箭头示骨折端剪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用现有接骨板材料(不锈钢)制成。经模拟试验,用8孔普通接骨板耐受的剪力为6Kg以下,而用4孔U形接骨板耐受的剪力则可达12Kg以上。
经临床应用肱骨骨折2例(一例为斜形,一例为横断),均不需附加任何外固定,让伤员自由活动,固定满意,未发生骨折移位,2.5月后骨折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能抗压、抗剪,可保证骨折在经开放处理、解剖对位后有坚强的内固定作用;2、因固定牢靠,不需任何外固定(石膏、夹板等),可早期活动。另因对骨组织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3、因不需附加外固定物,可节省物资的消耗,并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于四肢长骨干的骨折,通用性强,易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U形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它由弧形纵板(1)以及位于纵板(1)两端及中间的三对U形横臂(2)组成,纵板(1)上开有螺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U形横臂(2)的弧形部分半径与固定骨骼半径相吻合,横臂张开的宽度等于固定骨骼的直径,横臂与纵板(1)的垂直高度略超过固定骨骼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横臂(2)为半臂结构,且在纵板(1)两侧错移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中间横臂(2)的纵向宽度大于两端横臂(2)纵向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U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螺孔(3)加工成由远向近的斜坡形。
专利摘要一种骨科内固定用的U形接骨板,由一个弧形纵板以及位于纵板两端及中间的三对(或三个)U形横臂构成,通过弧形纵板的连接以及三对U形横臂的三点固定,能抗压、抗剪,可保证骨折在满意对位后有坚强的内固定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任何外固定物,可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容易推广。
文档编号A61B17/58GK2074170SQ9021980
公开日1991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0日
发明者祝天经 申请人:长沙铁路分局长沙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