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9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挖耳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般挖耳棒,其构造形状(如


图1所示),乃在棒体之掏耳端设计成一圆勺状(1),藉由圆勺状(1)深入耳朵内将耳屎掏出,长期使用结果发现缺点如下1、利用圆勺状(1)将耳屎掏出的过程中常发现在耳朵内容易余留有一些较细小的耳屎,因为耳屎的分布地区不一,且圆勺状在耳道内清除的范围有限,所以需要重复好几次才能将耳道内的耳屎清除干净。
2、习用挖耳棒在使用时,常常是依据吾人的感觉,将圆勺状(1)入深入耳道内需清除的位置,然,当圆勺状(1)深入耳道的过程中当因手的颤抖及挖耳棒本身的细小,往往致使圆勺状(1)的方位角度偏差而产生挖错地方或伤及耳道之现象。
本实用新型有鉴於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挖耳棒,以提供消费者在使用时具有安全性及易於清除耳屎。
是以,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层清除耳屎作用且安全之挖耳棒,藉由数个环形舌片的各间距形成多层清除作用,使之一次就能将耳道内之耳屎清理干净,藉由棒端上半球形舌片,使之挖耳棒深入耳道内不致伤及耳膜或其它部位。
兹就本实用新型之构造与原理,配合图示说明於后,俾使更加明瞭由图2及图3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系在挖耳棒(2)棒体的前端设计成具有一个(含)以上环形舌片(20,21,22),其中该环形舌片(21,22,)乃以棒体为中心点分别以圆形向外环设,形成间距之多层舌片,又棒体最前端的环形舌片(2)乃成半球体,直径略小於常人之耳道。当挖耳棒(2)进入耳道(3)中清除耳屎(30)时,可藉由环形舌片(20,21,22)做多层扫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多个环形舌片(20,21,22)亦可做成螺旋状,前端的环形舌片(20)挖出耳屎(30),旋转耳棒(2),螺旋状的环形舌片(20,21,22)将耳屎(30)旋刮出来。又太深入耳道进行掏耳屎时,因半球体舌片(20)已大於深的内耳道不能插入,因此不致因太插入过深而伤及内耳或内耳膜,具有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为了软质舒适性,以及易於制造,可以采用塑料射出成形方法来制造。
图1系习用之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正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使用之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挖耳棒,其特征在该棒体前端设有一个(含)以上,以圆形向外环设之环形台片,其间形成一层(含)以上之间距,其中最前端的环形舌片乃设计成半球体状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挖耳棒,其特征是间距之环形舌片亦可做成螺旋状体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挖耳棒之改良构造,尤指一种具有安全性及多层清除耳屎作用之挖耳棒构造,系在该棒体之掏耳端延设出数个环形舌片,该环形舌片乃以棒体为中心点向外作环形延设,由数个环形舌片的间距形成多层清除耳屎之效能及由于环形舌片的360度角度方位,使之在使用时不需揣测想清除耳朵内之特室位置,即可达到全面性的掏耳作用。
文档编号A61F11/00GK2090251SQ9022581
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正镇 申请人:刘正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