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9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长骨干各类骨折的万能复位固定器,属于医疗器械。现有治疗长骨干各类骨折的各种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不能使骨折得以准确的生理解剖复位,从而影响其愈合速度和愈后功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如下传统的外固定,通常采用夹板或石膏在皮外固定骨折,由于夹板或石膏与骨折之间隔着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骨折端有活动余地,因而难以达到解剖对位对线;随着外伤引起肿胀的消退和患肢不能有效运动而产生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加剧了外固定松动,从而容易使骨折造成畸形愈合,延期愈合或骨不连的严重后果。
内固定通常是在肢体骨折处,切开软组织置入内固定物,将骨折两端固定于固定物上。由于内固定物与断骨不可能完全吻合,加之手术误差,常使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
鉴于内、外固定方法存在的缺点,人们研制了用于治疗骨折的“可调节”外固定器,较优秀的固定器有国际上卓有盛誉的Hoffmann氏Vidal氏外固定器,是四连杆框架式结构,杆件铰接点太多,结构复杂,一般骨折需在体内穿针6根以上,不便操作,造价高,用其治疗骨折,仍不能达到理想的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
苏联伊利扎诺夫教授研制的延长固定器,是四环多杆式结构;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是三杆多环式结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而且无对位对线功能,虽可强制调整进行对位对线,但导致支架螺杆弯曲变形,而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研究院研制的外固定器和山东武警总队医院研制的多功能延长固定器,共同缺点是固定骨折远端的钢针不能调整,不符合《骨科手术学》所要求的“远端对近端”的规则。若穿越骨折远端钢针轴线与远端骨干轴线不垂直或两钢针的连线与骨干轴线不平行,固定后会造成既错位又力线成角。在骨折远端出现这种问题后,因远端无纠正功能,只能靠近端调整,这是调错了对象,结果,纠正错位造成力线成角的加大;纠正了力线成角造成错位的加大。其结构亦不稳定,加大了对位对线误差,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
事实证明,目前尚无一种能使长骨干骨折达到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使功能得以最佳恢复的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治疗长骨干骨折不能解剖对位对线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调整灵活,具有使长骨干各类骨折的各方位错位,各方向力线成角、各角度的旋转畸形,均能得以彻底纠正,达到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
本发明的设想是通过下述办法实现的在骨折各端均穿2根螺纹钢针(穿针时应避开主要血管与神经)、再将这些螺纹钢针连结到本发明的调整装置上,调整装置可任意调整螺纹钢针的位置,并能在调整后予以稳定固定,从而实现任意调整骨折端位置,使之达到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和动作原理。


图1a为右下肢小腿正位骨干(胫、腓骨)方向示意图。
图1b为右下肢小腿侧位骨干(胫、腓骨)方向示意图。
图2为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治疗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3为近端半园环轴测示意图。
图4为远端半园环轴测示意图。
图5为支架螺杆部件轴测示意图。
图6为调位调旋装置部件轴测示意图。
图7为螺杆固夹板部件轴测示意图。
图8为固针夹部件轴测示意图。
图9为中段凸螺纹钢针部分剖面的投影图。
图10为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治疗一般骨折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参看
图1a,
图1a所示为右下肢小腿正视图,图中所示为小腿的骨干,粗大的为胫骨细小的为腓骨。按医学定义,靠胫骨方向为内侧,靠腓骨方向为外侧;膝关节方向为近端,踝关节方向为远端。
参看
图1b、
图1b所示为右下肢小腿侧视图,图中所示为小腿的胫骨与腓骨,脚指方向为前侧,脚跟方向为后侧;膝关节方向为近端,踝关节方向为远端。
下面所述的内、外、近、远、前、后等六个方位,均按照上述定义。
参看图2,图2所示为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治疗长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结构轴测示意图。图中1为近端半园环,12为远端半园环,2、11、27、32为四个结构相同的调位调旋装置,3、17、26、31、10为五个结构相同的螺杆固夹板,4、6、13、15、24、25、29、30、8、9为十个结构相同的固针夹,5、7、14、16为四根结构相同的中段制有凸螺纹的螺纹钢针,18、28为两支结构相同的支架螺杆,19为骨折近端,21为骨折中段端,23为骨折远端,20、22为两根结构相同的端部制有螺纹的螺纹钢针。
参看图3,图3所示为近端半园环(1)的轴测示意图。该部件的内、外两侧及前部拱形侧,中间均制有一通槽,三个通槽互不相通,供螺杆固夹板(3、31、)在通槽内调整与定位之用,拱形两侧各设一平板耳,中间各钻一孔,供调位调旋装置(2、32)的安装与调整之用,内外两侧后部各钻一孔,用于安装支架螺杆(18、28),使其与该环组成稳定结构。
参看图4,图4所示为远端半园环(12)的轴测示意图。为了固定与调整骨折端部,并方便穿着衣裤,该环除将支架螺杆孔与近端半园环(1)上相应之孔制成等距外,其余各部位设计较窄小,但结构与功能和近端半园环(1)基本相同。
参看图5,图5所示为支架螺杆(18、28)的结构轴测示意图。该部件是由一根制有远端长度在200MM以上,近端长度在20~50MM之间的单线螺纹,中段无螺纹的螺杆(33)、四个螺母(34、37、38、41)和四个垫圈(35、36、39、40)组成的。该部件共设两支,其结构相同。
组装方法是将支架螺杆(18、28)的近端旋入螺母(37),一直旋至无螺纹处旋不动止,而后分别套上垫圈(36),再分别穿过半园环(1)两侧后部的支架螺杆孔、套上垫圈(35)、旋入螺母(34)且旋紧,即将半园环(1)得以稳定固定;再将半园环(12)在该部件远端适当位置类同固定,使半园环(1、12)与该部件组成一个整体。
当双侧支架螺杆(18、28)的螺母(38、41)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推动半园环(12)向近端平动;相反,若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推动半园环(12)向远端平动。
参看图6,图6所示为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的轴测示意图。它由螺杆(42)、螺母(43)、园环(44)组成。
组装方法将螺杆(42)与园环(44)连结后,由后往前方向分别穿过半园环(1或12)前部两侧平板耳上之孔,再旋入螺母(43)即组装完毕。
螺母(43)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该部件往前移动;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使该部件往后移动。
参看图7,图7所示为螺杆固夹板(3、17、26、31、10)的结构示意图。它由螺杆(45)、制有两个通孔的平板(49)、两个螺母(46、48)和一个垫圈(47)组成。组装方法螺杆(45)与平板(49)连结后,旋入螺母(48),再穿过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的园环〔该部件(10)除外,其组装方法与移动方向,将在图2所示的治疗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实施例中介绍〕,过半园环(1或12)的三侧通槽,然后套上垫圈(47)旋入螺母(46)且旋紧予以固定。
螺母(46、48)顺时针方向旋转,该部件往远端移动;逆时针方向旋转,该部件往近端移动。
参看图8,图8所示为固针夹(4、6、13、15、24、25、29、30、8、9)的结构示意图。它由端部制有通孔的螺杆(50)垫圈(51)和三个螺母(52、53、54)组成。
组装方法将螺杆(50)分别套上垫圈(51),旋入螺母(52、53)而后将通孔套入螺纹钢针(5、7、14、16、20、22)的端部,再将螺杆(50)分别穿过螺杆固夹板(3、17、26、31、10)的两个通孔内,再分别旋入螺母(54),而后将螺母(52、54)分别旋紧,使固针夹(4、6、13、15、24、25、29、30、8、9)和螺纹钢针(5、7、14、16、20、22)分别得以独立固定。
将螺母(52)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螺纹钢针得以夹紧;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将螺纹钢针松开固定。
将螺母(53、54)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该部件向前移动〔该部件(8、9)除外,其移动方向,将在图2所示的治疗多段粉碎性骨折实施例中介绍〕;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其往后移动。
参看图9,图9为中段凸螺纹钢针(5、7、14、16)的带有部分剖面的平面及A向(立面)投影图。其形状为园柱体,中段制有40~60MM之间,螺距在1.2~1.8MM之间,齿高在2MM以下凸出针体直径的单线螺纹,螺纹内径与针体直径相等,螺纹起点由针体直径开始,经4~8周螺纹,平滑过渡到螺纹最大外径;螺纹未端由螺纹最大外径始,经4~8周螺纹平滑过渡到针体直径。头部制成扁平利刃的尖形针头,利用其穿透骨折端,螺纹部分穿过对侧骨皮质,不露出皮外,使钢针与断骨牢固连接,避免其受力后沿钢针轴线方向串动,确保对位准确,同时避免了污染的针体串入体内引起感染。钢针两端用固针夹固定。
本发明的螺纹钢针(5、7、14、16、20、22)用钛合金不锈钢制造,其余零件用不锈钢、一般钢材或铝合金等料制造。
参看
图10,
图10所示为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治疗一般骨折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被固定的是胫骨骨折,骨折近端(19)和骨折远端(23)各穿2根螺纹钢针。骨折近端(19)于腓总神经前侧穿螺纹钢针(5、7),骨折远端(23)于腓深和腓浅神经的后部穿针(14、16),钢针凸螺纹部分贯穿对侧骨皮质,不露出皮外,钢针(5、7、14、16)的两端分别用固针夹(4、6、29、30、13、15、24、25)固定,固针夹(4、6、29、30、13、15、24、25)又分别在螺杆固夹板(3、17、26、31)的两个通孔内固定为第一步骤;第二步骤是将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分别在半园环(1或12)两侧的平板耳上之孔内组装,再将半园环(1或12)与支架螺杆(18、28)组成固定支架,而后将此支架由前往后方向套入患肢,并将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的园环孔对准螺杆固夹板(3、17、26、31)后,将支架往远方推动,使螺杆固夹板(3、17、26、31)穿过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的园环孔,过半园环(1或12)两侧通槽固定,即完成了此例骨折的固定。
骨折固定后,通过X光线检查,可显示出各种错位和力线成角等问题,下面借助
图10作对位对线纠正畸形介绍一、解剖对位骨折若错位,必然使骨折愈合缓慢,愈后传力时势必产生纵向剪力和远端骨干轴线的倾转趋势而影响功能,故必须纠正各方位错位达解剖对位。
1、正位解剖对位(纠正内错位与外错位)正位的骨折远、近两端不在同一轴线上,骨折远端靠内侧称内错位,反之称外错位。
纠正方法先稍松开固针夹(13、15、24、25)的固针螺母。若内错位,将螺纹钢针(14、16)往外牵动与错位对等距离,钢针(14、16)即带动被固定的骨折远端(23)一起往外移动,内错位即得以纠正;反之将螺纹钢针(14、16)往内牵动,则纠正外错位。纠正错位达解剖对位后,旋紧固针夹(13、15、24、25)的固针螺母,使与钢针(14、16)连成一体的骨折远端(23)得以稳定固定。
2、侧位解剖对位(纠正前错位与后错位)侧位的骨折远、近两端不在同一轴线上,骨折远端靠前侧,称前错位,反之称后错位。
纠正方法先稍松开螺杆固夹板(17、26)的固定。若前错位,将调位调旋装置(11、27)同时往后调整,使螺杆固夹板(17、26)与其被固定的骨折远端(23)一起往后移动,前错位即得纠正;反之将调位调旋装置(11、27)同时往前调整,则纠正后错位。纠正错位达解剖对位后,旋紧螺杆固夹板(17、26)的固定螺母,使与该部件连成一体的骨折远端(23)得以稳定固定。
3、万方位解剖对位(纠正斜位及任意方位的错位)万方位解剖对位,是指纠正骨折远端可能发生的空间任意方位的错位,其特征一般表现正、侧位均错位的斜位错位。
纠正方法将骨折正位解剖对位后,再将侧位解剖对位,斜位错位即得以纠正。用此方法可以纠正骨折万方位的错位达解剖对位。
二、解剖对线骨折若力线成角畸形愈合,承受荷载时,势必在骨内产生弯矩,且随体重和劳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功能下降。故必须纠正各方向力线成角畸形,使骨折解剖对线。
1、正位解剖对线(纠正膝内翻与膝外翻)正位的骨折远、近两端骨干力线不平行有夹角,骨折远端骨干力线远方指向内,称膝内翻,反之称为膝外翻。
纠正方法先稍松开固针夹(13、15、24、25)的自身固定螺母。若膝内翻,将螺杆固夹板(17)往近端、(26)往远端调整,带动钢针(14、16)以及骨折远端(23)以稍松开固定的固针夹(13、15、24、25)为轴,生产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膝内翻即得以纠正;反之将螺杆固夹板(17)往远端、(26)往近端调整,则纠正膝外翻。纠正膝内翻与膝外翻达解剖对线后,旋紧固针夹(13、15、24、25)的固定螺母,使与该部件连成一体的骨折远端(23)得以稳定固定。
2、侧位解剖对线(纠正膝反曲与膝屈曲)侧位的骨折远、近两端力线不平行有夹角,骨折远端骨干力线远方方指向前称膝反曲(也称膝过伸),反之称为膝屈曲。
纠正方法将固针夹(15、24)同时往后调整,带动被固定的螺纹钢针(16)及骨折远端(23),以螺纹钢针(14)为轴,产生远方向往后的转动,膝反曲即得以纠正;反之将固针夹(15、24)同时往前调整,则带动被固定的螺纹钢针(16)及骨折远端(23)以螺纹钢针(14)为轴,产生远方向往前的转动,膝屈曲即得以纠正,直至解剖对线止。
3、万方向解剖对线(纠正斜位及任意方向的力线成角)万方向解剖对线是指纠正骨折远端可能发生的空间任意方向的力线成角畸形,其特征一般表现正、侧位力线均成角的斜位力线成角。
纠正方法可先将正位解剖对线后,再将侧位解剖对线,斜位力线成角即得以纠正。用此方法可纠正万方向的力线成角达解剖对线。
三、调整旋转角度(纠正内旋与外旋畸形)骨折远端(23)围绕骨折近端(19)的轴线往内旋转(顺时针方向),称为内旋畸形,反之称为外旋畸形。骨折旋转畸形愈合,肢体各关节势必不能协调运动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必须纠正内、外旋畸形,使骨折按生理角度愈合。
纠正方法先稍松开螺杆固夹板(17、26)的固定。若是内旋畸形,将调位调旋装置(11)往后、(27)往前调整,即带动被固定的骨折远端(23)往外转动(逆时针方向),内旋畸形即得以纠正;反之将调位调旋装置(11)往前、(27)往后调整,则纠正外旋畸形。纠正旋转畸形达生理旋转角度后,将螺杆固夹板(17、26)予以固定,使与该部件连成一体的骨折远端(23)稳定固定。
四、骨折的加压与牵引骨折固定后,若远、近两端间隙过大,不利于骨组织再生需加压;但对粉碎性骨折,为防止碎骨块重叠导致短缩畸形愈合而跛行又需牵引。
骨折若需加压,将螺杆固夹板(17、26)同时往近端调整或将远端半园环(12)往近端调整,均可带动被固定的骨折远端(23)往近端移动,直至骨折间隙消失,使骨折远、近两端接触止,即完成了骨折加压;反之若是粉碎性骨折碎骨块重叠,又需牵引,将螺杆固夹板(17、26)同时往远端调整或将远端半园环(12)往远端调整,则使重叠碎骨块得以牵开,直至与对称肢体精确等长止,即完成了骨折牵引。

图10所示还可以看出,本例骨折的远、近两端固定部件对称,近端具备远端一切调整功能,其设计动机是防止医生将螺纹钢针(5、7)穿斜,其轴线与骨折近端(19)力线不垂直或钢针(5、7)的连线与骨折近端(19)力线不平行,固定后会出现骨折近端力线与支架螺杆(18、28)轴线正、侧位不平行,而致骨折近端(19)力线远方指向偏离允许范围,使骨折远端(23)不能解剖对位对线时,采用近端各部件调整,使其支架两螺杆(18、28)的轴线正、侧位均与骨折近端(19)骨干力线平行,为骨折远端调整至解剖对位对线,提供了保障,起到了双重保险作用。
再参看图2,图中所示为治疗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实施例。图中骨折近端(19)、骨折远端(23)的固定,与
图10介绍过的相同,故不赘述,只介绍骨折中段端(21)的调整与固定。
由于下肢小腿后侧是血管神经的密集部位,外侧也有腓深、腓浅、腓肠神经和腓动脉通过,只有内侧和前侧无主要血管与神经,加之骨折中段端无过大失稳力矩的产生,故于骨折中段端(21)的前侧采用不贯穿肢体的半针固定。
实施方法在骨折中段端(21)的前侧穿两根螺纹钢针(20、22)达对侧骨皮质,而后将固针夹(8、9)套入螺纹钢针(20、22)的端部;再将螺杆固夹板(10)由近往远方向穿入半园环(12)前部拱形通槽,并将该部件的两个通孔对准固针夹(8、9)套入,而后旋紧各部件的固定螺母,骨折中段端(21)即得以固定。
纠正畸形方法固针夹(8、9)同时往外移动,纠正内错位;反之则纠正外错位。螺纹钢针(20、22)同时往前牵动纠正后错位;反之纠正前错位。
固针夹(9)往内移动纠正膝外翻;反之则纠正膝内翻。固针夹(8、9)同时顺时针方向转动纠正膝屈曲;反之则纠正膝反曲。
螺杆固夹板(10)往近端移动,使骨折加压;反之则使骨折牵引。
螺杆固夹板(10)顺时针方向旋转、纠正骨折外旋;反之则纠正骨折内旋。
对于更多段的粉碎性骨折,可参照螺杆固夹板(10)、固针夹(8、9)和螺纹钢针(20、22)组成的万能固定夹,固定骨折中段端(21)的办法,在半园环(1)的前侧拱形槽内类同固定。
对于股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各类骨折,可参照上述方法类同固定与调整,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具有使长骨干各类骨折的内错位、外错位、前错位、后错位、斜位错位以及各方位的错位得以彻底纠正,达解剖对位的功能;具有使膝内翻、膝外翻、膝反曲、膝屈曲以及各方向的力线成角得以彻底纠正,达解剖对线的功能;具有精确纠正内旋与外旋畸形,达生理旋转角度的功能;具有使骨折紧密接触的加压功能;具有使粉碎性骨折牵引至与对称肢体精确等长的牵引功能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具有能使长骨干各类骨折达到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的功能,使骨折功能恢复和体态美观均达最佳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能解决的难题。
2、用本发明治疗骨折,避免了内固定在骨折处开刀的“伤上加伤”和外固定对软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加速了骨折愈合。
3、本发明用截面极小的钢针固定骨折,对组织损伤小,特别适合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可避开伤口穿针固定,解决了早期清创治疗开放伤,不能施内、外固定的矛盾,不仅杜绝了因其所导致的畸形愈合或骨不连,而且由于骨折端的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为彻底清创避免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本发明各部件稳定性能好,再配以弹性良好的钛合金不锈钢针固定骨折“刚柔相济”,不仅有良好的稳定固定,而且当功能练习有较大负荷力传递时,钢针产生“应力应变”,使骨折远、近两端接触传力,刺激骨折面,快速愈合。避免了刚性固定的“应力替代”导致的骨质疏松等症。
5、本发明有精确的加压和牵引功能,加压紧密促进了骨折愈合;牵引精确,避免了粉碎性骨折双肢不等长愈合所导致的跛行。
6、本发明半园环采用“∩”形,后部全开口,可直接套入患肢固定,操作方便,治疗期间患肢可直接与床接触传力,螺纹钢针和半园环不承受患肢重量,不仅患者舒适,而且避免了钢针与骨组织长时受力过大而引起骨组织的损伤。
7、本发明支架螺杆置于半园环后部,而患肢固定于半园环前部三侧通槽内,使支架螺杆与患肢保持距离,正、侧位X光线不重叠,从而能清晰显示骨折状况。
8、本发明采用与骨折端牢固连结的螺纹钢针与本发明的调整装置连成一体,因而不仅防止了被污染的钢针串入体内有效地控制了感染,而且能使骨折端保持长久准确的牢固稳定。
9、本发明体积小、携带方便,治疗期间可进行功能练习、功能恢复快。避免了内固定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和外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
10、本发明结构合理,各部件均无不合理应力引起的磨损与破坏,坚固耐用,可多次重复使用,因而治疗费用低。
11、本发明操作简便,易推广普及,亦适于野战医院对开放性骨折合并火器伤的战场救护。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长骨干各类骨折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器由骨折各端均穿2根的螺纹钢针(5、7、14、16、20、22)、用于固定螺纹钢针(5、7、14、16、20、22)的固针夹(4、6、13、15、24、25、29、30、8、9)、用于调整和固定固针夹(4、6、13、15、24、25、29、30、8、9)的螺杆固夹板(3、17、26、31、10)、与螺杆固夹板(3、17、26、31、)相连结并使其作前后方向平动调整的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用于组装和调整调位旋装置(2、11、27、32)的半圆环(1、12)以及用于连结半圆环(1、12)的支架螺杆(18、28)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纹钢针(5、7、14、16)的中段制有长度在40~60MM之间、螺距在1.2~1.8MM之间、齿高在2MM以下、内径与针体直径相等的单线凸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凸螺纹的螺纹起点由钢针的直径开始(即与钢针直径相等),经过4~8周平滑过渡到凸螺纹的最大外径。螺纹末端由螺纹最大的外径始,经4~8周平滑过渡到针体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针夹(4、6、13、15、24、25、29、30、8、9)是由一支端部制有一通孔的螺杆(50)、套在该螺杆(50)上的三个螺母(52、53、54)和一个垫圈(51)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固夹板(3、17、26、31、10)是由一根螺杆(45)与之相连的一块制有两个通孔的平板(49)、套在其上的两个螺母(46、48)和一个垫圈(47)组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调位调旋装置(2、11、27、32)是由一支螺杆(42)、与其相连结的带有预留孔的圆环(44)和一个螺母(43)组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半园环(1、12)的内、外、前三侧各制有一通槽,三槽互不相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半园环内、外两侧前部制有中间带孔的平板耳;内外两侧后部制有安装支架螺杆的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支架螺杆(33)的中段无螺纹,远端制有长度在200MM以上、近端制有长度在20~50MM之间的单线螺纹。
10.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纹钢针(5、7、14、16、20、22)用钛合金不锈钢制成,其余零件用不锈钢、一般钢材或铝合金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依据骨科手术学、力学和机械原理设计而成的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它由螺纹钢针、固针夹、螺杆固夹板、调位调旋装置、半圆环和支架螺杆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使长骨干各类骨折的各方位错位、各方向力线成角、各角度旋转畸形分别达解剖对位对线和生理旋转角度的功能,并有使骨折精确加压、牵引及牢稳固定等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难题,避免了各种不良后果。本实用新型有坚固耐用、调整灵活、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80829SQ9022581
公开日1991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维胜 申请人:刘维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