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连环加压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60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点连环加压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非手术的外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医疗康复器械。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关键是使骨断面准确复位后进行可靠地固定和加压。通常可通过手术对骨断面施行内固定,也可以不用手术,从体外穿入骨针,对骨断面施行外固定。外固定方法不用手术病人痛苦少,费用低,疗效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固定法通常采用力臂式外固定器从体外对骨折的股骨颈进行固定。这种固定器需要在病员膝关节附近的股骨上穿入一支骨针,并与股骨粗隆部穿入股骨头中的二支骨针在固定点上保持一条直线,才能顺利安装固定。并且只在纵向平面内进行加压和固定。用这种固定器存在的问题是在悬臂状结构的股骨颈的断面上,只在纵向平面内用两点固定不够稳定,当病员体位变动时,容易引起骨断面横向偏转移位,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膝关节附近的骨针,往往妨害膝关节的功能;这种固定器的尺寸较大,长度在230毫米,最大外廓直径达40毫米左右,在冬春季发病高峰期,使用这种固定器的病员不便穿衣下地扶拐活动,不利于治愈。而且,它要求三根骨针保持一条直线,也不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外固定装置,为股骨颈骨断面上提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固定点,改善骨断面固定的稳定性,并且按需要在骨断面上提供一定的加压力,不再在膝关节附近穿入骨针。而且减小外形尺寸和重量,便于病员及早穿衣下地活动,以利于加快治愈速度和提高治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经过股骨颈骨断面的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向股骨头内穿入三根圆形骨针。在体外离皮肤表面一定距离处,用三个骨针夹持器分别将三根骨针夹紧。利用一套平面杆件系统。通过球形铰链将三个骨针夹持器联结成一个整体,在骨针夹持器定位夹紧之后,旋动加压螺钉对骨针施以一定的张紧力,实现对股骨颈骨断面的固定和加压。
本实用新型由于经过骨断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穿入三根骨针,并从外部将它们联结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对骨断面固定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可避免因病员体位变动可能导致的各种骨断面移位。由于穿入股骨头的三根骨针分别从不同方向与皮肤表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在每两根骨针之间施以适当的张紧力之后,三根骨针对股骨头的合力在骨断面上形成骨愈合所必需的接触应力,这就有利于骨断面的愈合。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膝关节附近穿入骨针,因此避免了对膝关节功能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总厚度不超过20毫米,长、宽尺寸均不超过120毫米,因此占据空间小,即使在寒冷季节,使用它的病员仍可穿衣,有利于及早下床活动。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骨针直径,进针方向和间距,都在较宽的范围内可以调节,因此装卸方便,并可适合于各种年龄和体形的病员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


图1、2给出。
骨针夹持器(1)由一个前端开口并有外圆锥端头的空心螺钉构成,当其中穿入骨针(3)后,在球体(2)的螺孔中旋紧时,前端部的外圆锥受挤压收紧而抱紧其中的骨针(3)而实现夹持。球体(2)可使骨针夹持器(1)适应骨针(3)的不同方向和角度。上下两层结构的连接板(4)和铆钉(5)将三个带骨针夹持器的球体(2)联成一个环形整体。两层的连接板(4)中有调节加压螺钉(6),旋动螺钉(6)可使与连接板(4)铰接的螺母(7)和支架(8)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实现骨针(2)不同间距的调节和施加张紧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用非手术的外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连接板(4)、铆钉(5)等元件组成一个连环式的结构。通过三个骨针夹持器(1),将三根从不方向穿入股骨头内的骨针(3),从体外联结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骨针夹持器(1)和球体(2)之间有锥面配合,通过调节,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骨针。球体(2)连同骨针夹持器(1)一起,可在连接板(4)的孔座中任意转动,适应骨针的不同方向。通过连接板(4)中间的螺钉(6)的调节,可以改变骨针的间距,并实施加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外固定装置。它通过骨针夹持器,连续板等元件、把三根从不同方向经骨折断面穿入股骨头内的骨针,在体外连成一个环形整体,并可任意调节骨针方向,直径和间距。通过对骨针施加一定的张紧力,达到固定和加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比现有力臂式外固定器的固定刚性和稳定性好。尺寸小、重量轻,便于病员穿衣下地活动。调节范围宽,可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体形的病员使用。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84365SQ91201879
公开日1991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1日
发明者陈耿, 王国生 申请人: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