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喷雾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60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喷雾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喉科用喷雾给药器,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耳鼻喉科大夫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一种称为喉喷雾器的医疗器械,这是一种一端为细长的喷气管和导液管,头部为可转角度的喷头,另一端为手捏式胶皮球。当胶皮球鼓气时,喷气管中的高速气流在导流管出口处造成一个负压,从而将药液吸出并随气流喷射出去,形成雾状,这种喷雾器,简单而实用,唯其气源是靠胶皮球压捏提供的,气压与气量均有限,施术者极易疲劳,喷药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而且,在施术过程中,喷头很容易和腔内涎液接触,当气流回吸时,易将涎液吸入药瓶,而致药物污染,或者涎液将喷头堵塞,不能喷雾,除此之外,这种喷雾器的导管有效长度短,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种种不便。
本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手持式喷雾给药器,这种给药器不再靠压捏胶皮球提供气源,而是能利用连续喷出的较强气流,将药液充分雾化,具有较大的喷雾距离。同时,还要求这种给药器便于手握操作和控制,具有较长的导管有效长度。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原喷雾器喷气管、导液管和喷头的基础上,增设一个机架,在机架上设进气口与压缩气源相连,进气口另一端通过一个气流启闭机构与喷气管相通,导液管则与药瓶相通,当气流高速流过时,即可将药液吸出并喷成雾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的A-A剖面图。
本新型是在原喷雾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原喷雾器中有一个可旋转的喷头15,喷气管14和导液管16都连接在这个喷头上。改进后的喷雾给药器增加了一个机架6和一个气流启闭机构,其中,喷气管14和导液管16均安装在机架6的前部,喷气管14由气流启闭机构控制,启闭机构包括一个扳机10和一个球阀,球阀的出气口与喷气管14连通,其进气口2则与压缩气源相接,按压扳机10,即可将球阀打开,压缩气流经喷气管14和喷头15喷出,并在导液管16处形成负压。导液管16接导管13,后者插入盛装药液的瓶12中去,瓶12可以利用瓶口的螺纹固定在机架6上,这样可以方便地卸下换装药液,瓶12兼做整个喷雾器的手柄,因此,要求瓶12的外径不宜太粗,以利用手把推。
本新型的球阀与机架6制成一体,它由阀球7、弹簧4及顶杆9所组成,其中,阀球7与机架6上的阀座座面相配合,起气流启闭作用,弹簧4顶在阀球7上,使阀座紧压在阀座上,将其封闭,螺帽5固定在机架上,由它将弹簧定位。顶杆9一端较细,它与机架上的孔之间的间隙可以容许气流通过,另一端较粗,其外径与孔之间紧密配合,以防漏气。顶杆的头部为半球形。扳机10则压在其上,其右端面顶在阀球7上。
扳机10通过轴8装于机架6上。
按压扳机10,球阀打开,气流流过,打开扳机,则球阀关闭,无气流流过。
垫片11为密封垫,它粘贴于机架6上,起堵塞漏气的作用。
进气口2是通过软管接通气源的,由于给药器需频繁移动,软管易于损坏或脱开,故在进气口2外面,固定一个套管1,由它对软管的根部起保护作用。
喷气管和导液管的长度在110毫米-140毫米范围内选择,压缩气源的压力要求在0.1-0.4MPa。
使用时,将药液装好,进气口接通气源,按压扳机,气流喷出,并在喷头处形成负压,此负压经导液管和导管传递后将药液吸出,随同气流喷射出去,形成雾状,由于使用压缩气源,故压力高,喷气量大,气流稳定,喷雾有效距离大于300毫米,雾化效果好,药液粒径为1-8微米。无回吸故障,防止了药液污染及喷咀堵塞,除用做耳鼻喉科医疗器械外,还可用作小儿科、外科或内科的医疗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喷雾给药器,它由一个可旋转的喷头15,以及与喷头相连的导液管16和喷气管1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导液管16和喷气管14均安装在机架6上,喷气管14由一个气流启闭机构所控制,该机构包括一个板机10和一个球阀,由前者控制后者,球阀的出气口接通喷气管14,进气口2则接通一个压缩空气源,导液管16接导管13,后者插入药液瓶12中去,药液瓶固定在机架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给药器,其特征在于球阀由阀球7、弹簧4及顶杆9组成,其中,阀球7与机架6上的阀座座面相配合起启闭作用,弹簧4顶在阀球7上,使阀球将阀座封死,螺帽5固定在机架上,由它将弹簧定位,顶杆9一端较细,可容许气流通过,另一端较粗,它和机架上的孔之间为紧配合,以防漏气,顶杆的头部为半球形,板机10则压在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喉科用喷雾给药器,它由喷头、导管、机架、气流启闭机构与进气口所组成。它利用高速气流形成的负压,将药瓶中的药液抽吸出来,成为雾状喷射出去。本新型克服了普通胶皮球式给药器易于回收涎液及堵塞的毛病,减轻了施术者的疲劳强度,可广泛用作耳鼻喉科医生的医疗器械。
文档编号A61M11/04GK2083935SQ9120188
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31日
发明者李凤有 申请人:李凤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